1.关于生态的古诗綦毋潜 题目:《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 王维 题目:《青溪》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常建 题目:《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王之涣 题目:《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题目:《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勃 题目:《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题目:《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题目:《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题目:《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颖是银河落九天。 题目:《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崔颢 题目:《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居易 题目:《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题目:《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张继 题目:《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刘禹锡 题目:《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还有晴。 杜牧 题目:《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2.古诗词中的生态之道,你get到了吗当传统诗词穿越时代而来,仍然有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 《雨过山村》唐 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岳阳楼》唐 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人生赏心十六件乐事》宋 苏东坡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阴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萧;晨兴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所以从传统诗词到新生态材料,一是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赞美二是表现生命与韵律的和谐两者的共通便是:让传统文化浸润时代人心。 供参考。 3.描写生态的诗句《春帖子词·夫人阁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宋祁 瑞历岁惟新,物华春可爱。 雪尽林弄姿,冰销水【生态】。 《书怀寄黄任道满子权》 年代: 宋 作者: 王令 西风吹云空,晴日露高晒。 驽马无速骋,归客思远届。 长林剥霜红,远水漾寒派。 露虫悲自咽,风菊老犹介。 昔予来方春,焰焰树【生态】。 今归亦未几,马踏落叶坏。 时物固有然,盛衰信难概。 吁嗟为生劳,黾勉计无奈。 伊余有遐致,久此困俗械。 尝思摆绝去,自放出世外。 高怀乐天宽,远目斥人碍。 有田足晨昏,有圃具葅菜。 父母不待养,妻子固易赖。 世孰得丘山,亦孰失蒂芥。 人自能轻重,吾将守所爱。 六经老诚明,万古熟成败。 得时为醢盐,滋味和鼎鼐。 失犹有万世,令名自沽卖。 自视久已明,决不事谋蔡。 寄诗侑子觞,期子和而再。 《读唐诗》 年代: 宋 作者: 周南 一般【生态】几人描,砑尽吴笺秃尽毫。 却是晚唐工状物,手调烟露染天膏。 《题蔡挥使所藏林良双鹊》 年代: 明 作者: 程敏政 老木长梢半空起,影落君家素屏里。 枝间双鹊不飞去,似向高堂报君喜。 凉风晓入庭户清,主人坐对宛有情。 眼前岂独惜珍羽,耳畔忽疑闻好声。 亦有娟娟白头鸟,相顾裴苾若相保。 广东画史深可人,【生态】无穷意难了。 主人堂堂真壮夫,喜受文士相追呼。 征蛮不带岭南物,衣衾之外惟此图。 堂下有儿堂上母,客至矜图饮醇酒。 呀然一笑共平生,崔白边鸾竟何有。 鹊兮鹊兮不可求,愿君身共张梁州。 不须椎石取金印,看尔生封忠孝侯。 《秋兴》 年代: 明 作者: 金銮 天际浮云入思深,物情【生态】看销沉。 南朝台榭多于昔,东晋风流不似今。 背岭夕阳明远烧,隔江霜叶下高林。 西风兰芷还堪把,拟向孤琴结短吟。 4.“古诗中的乡村”800字古诗中的乡村 记忆中的乡村其实挺美的,路边的田野里密密麻麻的农作物默不作声地生长着,五彩缤纷的野花肆意开放,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甜的味道。但道路是极窄的,且泥泞难行,村里多是小矮房,家家门口鸡鸭漫步,屎横遍院,叫人实在无处下脚。 当汽车行驶到那条熟悉的羊肠小道时,我们都惊异地发现,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路边的小矮房变成了一幢幢新的住宅楼,红色的瓦,米色的墙,还有许多供游客旅游休闲的农家乐饭店,让人不禁感叹如今农村生活的变化。 才几分钟的时间,舅舅家就到了。舅舅家也盖了两层的新楼房,院子里干净整洁,屋旁搭了一个瓜架,青绿的叶,弯曲的藤,给小院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情趣。另一边的空地上种着各种花卉和一丛毛竹,笔挺的竿,青嫩的叶,互相交错着,投下一片翠绿的浓荫。舅妈正穿着新衣服在厨房忙碌,闻到了久违的肉香,这才发觉,我饿啦。 吃完饭,舅舅提出带我们去后面的山上逛逛,上山的路是我所熟悉的,一鼓作气爬上山,又有了新的发现。以前山上只有三三两两的几种农作物和一些野果树,如今却种了杨梅、桔子、板栗、柿子、弥猴桃等十几个品种的果树。舅舅说,这是近年来我县实施生态农业,退耕还林政策好,让现如今的农民不单单只靠种粮食赚点钱,还可以靠种水果发家致富。说得我们这些孩子按捺不住,摘野果子去。漫山遍野,翠色欲流中,那红彤彤的是什么,摘下一颗,放进嘴里,酸酸甜甜的,多采几个,边走边吃,再看两手已是黑漆漆了。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太阳慢慢地从山边落下去,炊烟又袅袅升起,美丽的黄昏景下,家家享用晚饭,闲话家常,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没有川流不息的汽车,没有喧嚣,有的只是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感受乡村独有的气息,让人陶醉。在县政府提出实施生态立县,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的战略精神指导下,勤劳朴实的农村人正努力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一切,享受畅顶扳雇殖概帮谁爆京美好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钱江源头的开化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努力开创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 5.古诗中的乡村作文古诗中的乡村作文 我不喜欢旅游,尤其不喜欢大城市,拥挤不堪的人群呼吸着彼此呼出来的二氧化碳,夜空是永远暗红的没有星星的存在。我也不喜欢著名的风景区,导游像是 领着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参观,问道:“小朋友,这儿好不好看呀?”游客们齐声说道:“好看!”幼稚至极。其实我很喜欢在这个县城走走,云霄是个很漂亮的地 方,或者说是有很多漂亮的地方隐藏在云霄的外表下。 寒假里和蔡仪去了外婆家的乡村。小时候经常来,那时候没有我们现在走的这条柏油路,也没 有这么多漂亮的房子。我们很庆幸它没让我们失望,它只是被一些拖沓愚蠢的装饰缠住了外表。当一座真正的村庄流动在我们眼前时,我想,或许我应该用“她”来 称呼。我们站在田埂上,面前流淌着一条渠。渠水被阳光照得发亮,有很多小水泡从水里摇摇晃晃地升上来,“波”地一声破裂开,像一个小小的恶作剧。我么静静 地站在那里,聆听着一渠游走在乡村里的水对我们耳语。我记得这儿有一片硕大的油菜花田,人走进去瞬间被淹没了头顶,绿色和黄色在你头上交错地晃啊晃,蓝色 的一小块一小块的天空混合在这景致里,你的耳里淌过一阵一阵水波哗啦啦的声音。很像我沉到游泳池底抬头往上望所看到的,分不清是水的蓝还是天的蓝,轻柔地 抚着游泳镜,一拨又一拨,呼出的几个晶莹剔透的水泡从眼前升上去,水面离我那么远那么远,我透过泡泡看到这个世界,整个世界都像是被水蓝的液体柔软地包裹 住了。耳朵被水堵住,接收着一片铺天盖地的絮语。 两个星期前的一个午后,我走在江滨路上。两旁的树长得很快,努力伸长的树冠快要握住彼此 了。走过这班驳树阴的时候,我像是走过了明明灭灭的悲喜。然后我看着江对面完全陌生的下阪村,坚定地走上了江上的桥。江面很漂亮,泛着微小的细纹,像是一 张不断揉皱后摊开的柔软的纸面,又向是蓝色毛衣上细密的纹路。不久后我站在了下阪村的胳膊上。路的左侧是一片很低的山,右侧是房子。阳光像是一勺蜂蜜水, 徐徐地倾泻下来,让我有些恍惚。四周很安静,有时候可以听见鞋子碾过碎石的声音,或者耳朵里轰轰的蜂鸣声。这安静像是一块巨大的海绵,和阳光一起吸走了我 心里的潮湿,喧嚣。这个陌生的村子却给我一种微妙的熟悉,这让我心中压抑不住的兴奋和慌张,我看着不远处的一座房子,心里说不出的亲切。我很喜欢有着咖啡 色窗户的老房子,像是很久远的时代的回忆,有时候觉得它们很不真实。我拐进一条羊肠小道,几只鸡和鸭子不慌不忙地与我同行。这里有很多平房,墙壁上有时间 的暗黄,它们像年迈的老人,惬意地眯着眼睛晒太阳。村里的人忙碌着,有几个人匆匆地瞟了我这个不速之客一眼。有些人坐在门前的门坎上聊天,他们从来没见过 我,但他们似乎很宽容地接待了我这个陌生的客人。 我喜欢乡村散发出来的那种慵懒而温馨的感觉,所有的事都可以被包容,不紧不慢地运行着,像是一条缓慢而发亮的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