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诗人张旭有一首写景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批注评得到如此评价的是张旭的《桃花溪》。 原诗为:“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 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题解】诗句出自颜真卿的《劝学》。 原诗 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 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首诗意在 勉励少年人珍惜时光,用功读书。这首诗是张旭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所描写的情景而创作的,充满诗情画意,表达 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旭,唐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字伯 高,一字季明,开元、天宝时在世。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 诗以七绝见长,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说的就是他。 【答案】《桃花溪》。 2.迄今为止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是哪部是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 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1200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 他选编《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编辑完成。《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雅俗共赏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 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