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寒门两个字的古诗词,越多越好1、尚馀寒门巷(宋·仲并·《念奴娇》)2、烛龙栖寒门(唐·李白·《北风行》)3、枕寒门半掩(宋·陆游·《齐天乐》)4、鼎没寒门(南北朝·庾信·《周祀圜丘歌 云门舞》)5、松阴疏冷罩寒门(宋·释延寿·《山居诗》)6、凄如羾寒门(唐·韩愈·《纳凉联句》)7、春寒门已闭(宋·徐宝之·《寄远词二首》)8、自是生寒门(唐·张碧·《贫女》)9、便觉寒门气象新(宋·王之道·《和彦时兄腊雪六首》)10、故旧寒门少(唐·郑谷·《投时相十韵》)11、自喜寒门女有归(宋·魏了翁·《再用韵》)12、清冷想寒门(宋·范祖禹·《七月五日热退喜凉资中有怀二十四韵》)13、叹惜寒门士(宋·黄公度·《拟上张丞相》)14、宝篆灰寒门牖密(宋·白玉蟾·《道过成蹊庵偶成旧风一篇》)15、雪拥寒门鹊不来(宋·陈师道·《次韵黄无悔惜梅》)16、天寒门巷冷于冰(宋·韩元吉·《陆务观赴阙经从留饮》)17、雪寒门户宾朋少(宋·汪元量·《冬至日同舍会拜》)18、何异寒门被收录(宋·喻良能·《何司业和屋字诗见诒次韵奉酬》)19、何事寒门宠遇多(宋·刁衎·《梦中诗》)20、偏向寒门满地生(宋·许应龙·《荠菜》)21、寒门虽得在诸宗(唐·罗隐·《魏博罗令公附卷有回》)22、应念寒门更寂寥(唐·罗隐·《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一本前三首题作感德叙》)23、不称寒门不称贫(唐·杜荀鹤·《清溪来明府出二子请诗因遗一绝》)。 2.有关“寒门英才”的诗词有哪些1.剑客 唐代: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2.咏煤炭 明代: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3.安定城楼 唐代: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4.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宋代: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5.冉溪 唐代:柳宗元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一、寒门 1.古代传说中北方极寒冷的地方。 《楚辞·远游》:"舒并节以驰骛兮,逴绝垠乎寒门。"王逸注:"寒门,北极之门也。"《淮南子·墬形训》:"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高诱注:"积寒所在,故曰寒门。" 2.即谷口。古代地名。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 《史记·孝武本纪》:"所谓寒门者,谷口也。"《汉书·郊祀志上》:"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颜师古注:"谷口,仲山之谷口也,汉时为县,今呼之治谷是也。以仲山之北寒凉,故谓此谷为寒门也。" 3.寒微的门第,专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并非指贫民阶级。 《三国志·吴志·周泰传》"﹝孙权﹞遣使者授以御盖"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卿吴之功臣,孤当与卿同荣辱、等休戚。幼平意快为之,勿以寒门自退也。" 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粲粲贞女,孤生寒门。"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是以不考实行,专采虚望,末流所届,乃至寒门贵族,划若鸿沟。" 4. 谦称自己的家。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贤壻既非姓白,为何假称舍侄,光降寒门?"《西游记》第二十回:"那老者一骨鲁跳将起来,忙敛衣襟,出门还礼道:'长老,失迎。你自哪方来的?到我寒门何故?'"欧阳予倩《人面桃花》第三场:"博陵崔护是何人?不该题句到寒门。" 二、英才 释义:(1) 杰出的才智;(2) 指才智杰出的人。 三、寒门出才子 译文:因为穷人家孩子往往不怕吃苦,又决心改变家庭情况,所以多能发愤读书,成为有才华的人。也说"寒门出才子,高山出俊鸟"。多用在贫寒人家出了人才时说。 3.有关于“寒窗苦读的诗句”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寓意没有经过痛苦的千锤百炼,美好的幸福,美好的品质不会轻易地来到,所以说,在痛苦中磨练自己,生命之火花才会闪烁。 2,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出自出自唐代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意思是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时间宝贵就像金子一样,应该珍惜。 3,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出自杜荀鹤的《题弟侄书堂》。意思是少年时的辛苦勤勉将终身受用,然而要学有所成还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自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思是读书只有读透书,博览群书,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 扩展资料 中国的读书人自古就有勤学苦读的传统。晋代的时候,车胤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芒坚持不懈地苦读,最终成为饱学之士,入朝为官。 同是晋朝的孙康借着冬天大雪映出的光亮如饥似渴读书,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但如果我们去探讨这些文人学子苦读的原因,很容易让人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子夏的名言,其实它前面还有一句:“仕而优则学。”朱熹解释说:“优,有余力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政者如果尚有余力,就应该不断地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读书人如果有余暇时间,应该去做官,检验平时所学。子夏在这里提出了政府官员要终身学习的主张,强调学习和时间要结合。 但实际上,在科举制度形成以前,读书做官的影响并不大。随着科举取士的到来,读书做官的观念才开始一步步深入人心。 科举时代,读书、及第、做官成为广大读书人的追求,这个时候的启蒙教育也都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金榜题名、功名利禄的诱惑来规劝学童读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寒窗苦读 4.有关莘莘学子诗句作文一 1 带着亲友的祝愿,带着全新的期盼,告别家园温馨的港湾,我们走进乍暖还寒的校园.所有的花儿都在这里绽放,一年一度,岁岁年年. 一年之计始于春.这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书山学海是莘莘学子辛勤耕耘的土地.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年轻的姑娘赶在春天的前面,争相穿上绚烂的花衣.她们青春的靓丽与朝气在校园的天空下尽情摇曳,赶走了料峭春寒里最后一丝寒意!这也是一个多情的季节,校园四处春意萌动,散放着勃勃生机.在这个季节,少男少女们的心事像一地绿色的小草,不经意间便碧绿了整个天际! 2 槐花开了,夏天到了. 对每一个校园的成员,纯洁而热烈的槐花从不吝啬她动人心弦的美丽. 夏天的校园,清凉,静谧,是远离浮华与喧嚣的一块净地.在这里,唯有朗朗的读书声,和不含杂质的自由清新的呼吸.当然,这里也有知了和黄莺的鸣叫,还有野蔷薇和月季花的清新和妖娆.这,是闹市中不可多得的圣地和幽居;但旺盛的不安分的求知欲比槐花馥郁的香味还要浓烈! 这个季节,总容易让人想起许多往事,而往事中的许多细节,总与校园的槐花有关.有人说,那一串串的槐花是恋人留下的风铃,它绽开了我们纯洁的初恋和多情的青春.也许,槐花的意义还不仅仅如此.对某些事情的理解,或许要搭上我们一生的时间! 5.有关莘莘学子的诗句有哪些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出处】:《滕王阁序》 【释义】:穷困时更应坚定,决不可丧失高尚的志趣。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处】:《周易》 【释义】: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出处】:《将进酒》 【释义】: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才,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 误用警示 一、表示众多,不能指具体的一个或多个 【例一】一些莘莘学子为保留农籍付出失学的代价。(《文摘报》1994年4月24日1版) 【例二】1944年深秋,在北碚复旦大学登辉堂前,一位穿着褪色米黄风雨衣的莘莘学子,腋下夹着本书,迎着飒飒江风向图书馆匆匆走去。(《编辑之友》1993年第1期第45页) 这两例用得不正确,出于不理解“莘莘”表示“众多”的含义。“学子”即学生,本来是个集合名词,可作单数理解,也可作复数理解,汉语如此,像英语、俄语这样的外语也如此。“学子”加上“莘莘”,意思成为“众多的学生”,就不能再加“一些”“一位”这类词了。 正确的用法: 一二九是莘莘学子的节日,也是赵姗姗的节日。 二、“莘”的读音 注意:莘,不可读成xin,也不可读成qian,应读shēn。 三、只用于形容学生 在现代汉语书面语言中,“莘莘学子”只用于形容学生。报刊上用这个词组,有时也出差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