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和杜甫两人谁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谁更高些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诗人,对后世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杜甫则被誉为“诗圣”,二人被合称为“大李杜”,区别于晚唐时期的“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从二人生活时代上讲,李白和杜甫都生活于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即经历了唐明皇李隆基早期的开元盛世与晚期的安史之乱。杜甫比李白小十岁。二人之间是惺惺相惜的好友。 但在性格上二人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李白深受道家出世思想的影响,同时渴望着建功立业之后的功成身退。性格上桀骜不羁。他创作的全盛时期,恰处开元盛世之尾,因此成就了他伟大的浪漫主义诗风。而杜甫在进入自己创作的全盛时期时,恰逢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堪,百姓流离失所。因此他更深切地体会到了社会底层生活的艰辛,这铸就了他的深刻的现实主义诗风。 从二人的诗作来讲,李白的诗作处处展现着作者奇幻的想象以及铮铮的傲骨与豁然的豪气,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姆吟留别》)等等。而杜甫的笔下则以其兼济天下的胸襟来面对社会的愁苦,发出振聋发聩的声响。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 结合体裁规范(格律),李杜二人正处于近体诗格律日渐成熟的阶段,属于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李白的创作时期略早于杜甫,故其诗篇具有较为鲜明的乐府诗歌的影子,篇章结构较为自由奔放。而杜甫的诗作则格律严谨,其创作的律诗无论从体裁格式还是修辞手法,都是后世共同推崇的范本。尤其是对明清以来的近体诗的创作技法,具有深远的影响。 所以,仅从影响力而言,二人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似乎不相上下。 从二人流传至今的诗作数量而言,李白为1010篇,杜甫为1167篇。杜甫流传下来的诗作略多于李白。 2.李白和杜甫他们两人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谁更高些,简单说下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 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 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 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据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追求都是执着的。他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道“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以上都说明李白对仕宦生涯是积极的。 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响,不时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最后他说“安能催眉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彳亍着。 而杜甫就简单的多。 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 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里行间他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这首诗十分能体现杜甫诗歌的特点,诗开头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绪,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有动人的对比。 其后写出“万方多难”的境况,最后写出个人报负,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全诗即景抒情写山川联系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说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 熔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感于一炉,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的是唐军攻克安史老巢后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喜悦。 全诗以流走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登高》全诗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结合自身衰老,归结到零落潦倒的根源。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更是千古名句。 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 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 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 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 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 3.李白、杜甫两位诗人在这一生一共写了几首诗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杜甫写的诗共8卷,第一卷46首,第二卷71首,第三卷54首,第四卷49首,第五卷59首,第六卷67首,第七卷72首,第八卷94首,共512首。 4.关于李白和杜甫的诗他们两个写了多少与对方有关的诗李白直接为杜甫写的诗,评家认可的只有两首,即《沙丘城下寄杜甫》和《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全录于此。 杜甫为李白写的诗比较多,这里选的是他听到李白被流放夜郎后写的《梦李白》二首。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梦李白二首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涉及到李白的诗篇有: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 《赠李白》(“二年客东都”) 《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饮中八仙歌》 《冬日有怀李白》 《春日忆李白》 《梦李白二首》 《天末怀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不见》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昔游》 《遣怀》 计十四首诗。 。 5.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孟浩然的唐诗各2首1、李白的诗: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杜甫的诗: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白居易的诗: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李商隐的诗: 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5、杜牧的诗: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孟浩然的诗; 凉州词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