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寿山石的诗句历史上对寿山以及寿山石赞美的一些诗句:寿 山 宋·黄干 石为文多招斧凿, 寺因野烧转荧煌。 世间荣辱不足较, 日暮天寒山路长。寿山寺 明·谢肇制 隔溪茅屋似村廛, 门外三峰尚俨然。 丈室有僧方辨寺, 殿基无主尽成田。 山空琢尽花纹石, 像冷烧残宝篆烟。 禾黍鸡豚秋满目, 布金消息是何年?游寿山寺 明·徐火勃? 宝界消沈不记春, 禅灯无焰老僧贫。 草侵故址抛残础, 雨洗空山拾断珉。 龙象尚存诸佛地, 鸡豚偏得数家邻。 万峰深处经行少, 信宿来游有几人?游寿山寺 明·陈鸣鹤 香灯零落寺门低, 施食台空杜宇啼。 山殿旧基耕白水, 阪田新黍啄黄鸡。 千枚碏璞多藏玉, 三日风烟半渡溪。 康乐莫辞双屐倦, 芙蓉只在九峰西。寿山石歌 清·朱彜尊 无诸城北山青崭, 近郊壹舍无枫杉。 中间韫石美如玉, 南渡以后长封缄。 是谁巧搰蚯蚓窟, 中田忽发蛟龙函。 剖之斑璘具五色, 他山之石皆卑凡。 我昔南游玩塘市, 对此不觉潜今咸欠。 时杨老善雕琢, 钮压羊马麏鹿加麙。 兼金易置白藤芨, 不使花乳求休搀。 今来贾索尚三倍, 未免瑕渍同梅黬。 其初产自稷下里, 后乃深入芙蓉岩。 菁华已竭采未歇, 惜也大洞成空嵌。 非无桃红艾叶绿, 安得好手来镌劖。 桂孙见之不忍释, 裹以黄葛白蕉衫。 伏波车中载薏苡, 徒令昧者生讥谗。 况今关吏猛于虎, 江涨桥近须抽帆。 已忍输钱为顽石, 慎勿轻露条冰衔。 寿山石歌 清·查慎行 周礼重玺节,后来印章无乃同。 自从秦人刻玉称国宝,此外杂用金银铜。 铸成往往上戴钮,贝屃作力碑趺雄。 橐驼羔鹿虎豹龙,细者龟兔巨者貔与熊。 肖形寓像随所好,缪篆法与虫鱼通。 汉时斗检封,下沿唐宋仍相蒙。 神龙贞观宣和中,六印旁及金章宗。 当时御府收藏及书画,首尾钤识丹砂红。 民间私印不知几千万,杨、王、姜、赵集古谁能穷? 砗磲玛瑙犀角及象齿,苟适于用俱牢笼。 后来摹刻忽以石,其法创自玉山农。 自元历明三百载,吾乡青田旧坑冻,价重苍璧兼黄棕。 福州寿山晚始著,强藩力取如输攻。 初闻城北门,日役万指佣千工。 掘田田尽废,凿山山为空。 昆冈火连三月烽,玉石俱碎污其宫。 况加官长日捡括,土产率以苞且充。 今之存者大洞盖已少,别穿岩穴开芙蓉。 居人业此成石户,斑白老叟携儿童。 采来制钮尚仿古,壹壹雕琢加磨砻。 我闻金石古称寿,兹山取义奚所从。 如何出宝还自贼,地脉将断天无功。 山灵有知便合变顽矿,庶与鸿蒙混吨相始终。 清·黄任 俪白妃青又比红,洞天生长小玲珑。 怡情到老同燕玉,好色于君似国风。 神骨每凝秋涧水,精华多射暮山虹。 爱他冰雪聪明极,何止灵犀壹点通。 清·黄任 壹文不值本齐东,此语方人恐未工。 我亦爱他程不识,与他为寿寿山中。 又得壹石红绿各半赋诗壹首 清·黄任 壹寸珊瑚劈乍开,红于火齐绿于苔。 前身坠在西施网,曾浸三年海水来。 田黄颂三首 潘主兰 吾闽尤物是天生,见说田黄莫与惊。 可望有三温净腻,绝非夸大敌倾城。 何赏斑驳与玲珑,和璧隋珠比拟同。 不是夜郎偏自大,称王原在众望中。 瑰宝天生剧有情,寿山举世早知名。 水田得石坑何在,也许科研可发明。 游寿山 潘主兰 时年却喜论三坑,輡革禀今过古寺坪。 不谓沉埋终世弃,更须磨琢始材成。 断珉可拾携筇恋,好石难求揽镜惊。 至念群么勤发掘,行看建设慰平生。 寿山石诗会 万里云 寿山出彩石,质润色泽煌。 三坑皆异宝,名贵数田黄。 师承杨周老,流派东西王。 群芳诗万首,千载展千章。 盛会庆石艺,榕城显奇光。 华夏传荣誉,世界把名扬。 甲子之春游寿山 周哲文 寿山珍石世名高,治篆深渐频奏刀。 为使高材资广用,曾陈管风献筹操。 艺人妙手工成宝,国际舆情誉足豪。 春日结伴来胜地,酣歌岭上起松涛。 游寿山 黄寿祺 冒雨登临兴信浓,同游况复尽词宗。 寿山石幸传东土,贤墓地惟记北峰。 考古徒增今昔感,我诗聊写去来踪。 芝田阁上观名刻,绝艺奇材处处逢。 无 题 郑丽生 杂陈冰玉似春冰,互出珍奇各自矜。 故事犹传父老口,年时会赛上元镫。 林智勇 瑰宝天成产闽中,女娲炼石有遗琼。 斑斓绚丽迷人目,精妙无伦夺鬼工。 万物摹雕神态富,千年积淀内涵丰。 晶莹剔透凝脂质,国石魁称自敢雄。 2.作文《最美的石头》关于寿山石福州市郊寿山乡生产的寿山石,久已声名远播.据宋代梁克家《三山志》记述,宋时农民便已开采寿山石.寿山石应用于雕刻艺术更是源远流长.1954年以后陆续在福州出土的一些南朝人的古墓,陪葬物中便发现有寿山石猪造型.奇怪的是,寿山石雕在历史上长期不见经传,是否它在古时只被视作一种雕虫小技呢?不过,据方宗娃《寿山石志》引述施鸿宝《闽杂记》说:"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愍公见而奇赏之,遂著于时."可知寿山石中之最佳品黄石(即田黄),当时还未被珍视,寿山石雕看来更未引起人们普遍的注意.到了清代,有关寿山石的著述日多,可见寿山石真正名扬遐迩,还是近二百多年来的事.有这么一个传说:清乾隆皇帝曾梦"福寿田"三字,拆字者指为福建寿山之田黄,便派人搜寻,果得田黄宝石.皇帝祭天时便将它供在案上祭拜,田黄由此身价飞腾,高贵至极.石雕艺人的高手亦从此得以进入宫廷,专事雕艺,称为御工.据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说,乾隆皇帝有一套"玺印",用的就是田黄名石,是当时御工的佳作.出土文物发现,康熙宗室墓中,也有以寿山石章作为陪葬的.田黄是寿山石的极品,因色带黄而得名.它娇小玲珑,到采掘后期,最大的不过上斤,常单独一块藏于水田下的一二米深处,很难找到.采掘者事前往往下定"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决心,有时把田土全部翻转也一无所获,难怪古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说.寿山石雕十分讲究按材施艺.艺人一石在手,得先揣摩其形色,拟定其作品的内容,然后下刀,行家称之为"相石".试看有些石雕作品,往往独一无二,原来就是艺人不愿过多切削原材,只凭巧思,相形度势在不同形色的石科上,雕出不同状态的景物.就是一些同样的作品,也可见其在色彩、纹理上的扬长避短,化弊为利,从而取得其大同中见小异之妙.最近福州石雕厂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的寿山石展览,人们便可见到石雕艺人用高超技法刻出的人物、花果、动物、印章等各种类型的石雕作品,端的千姿百态,洋洋大观。 3.关于寿山石雕的作文福州市郊寿山乡生产的寿山石,久已声名远播。据宋代梁克家《三山志》记述,宋时农民便已开采寿山石。寿山石应用于雕刻艺术更是源远流长。1954年以后陆续在福州出土的一些南朝人的古墓,陪葬物中便发现有寿山石猪造型。 奇怪的是,寿山石雕在历史上长期不见经传,是否它在古时只被视作一种雕虫小技呢?不过,据方宗娃《寿山石志》引述施鸿宝《闽杂记》说:"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愍公见而奇赏之,遂著于时。"可知寿山石中之最佳品黄石(即田黄),当时还未被珍视,寿山石雕看来更未引起人们普遍的注意。到了清代,有关寿山石的著述日多,可见寿山石真正名扬遐迩,还是近二百多年来的事。 有这么一个传说:清乾隆皇帝曾梦"福寿田"三字,拆字者指为福建寿山之田黄,便派人搜寻,果得田黄宝石。皇帝祭天时便将它供在案上祭拜,田黄由此身价飞腾,高贵至极。石雕艺人的高手亦从此得以进入宫廷,专事雕艺,称为御工。据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说,乾隆皇帝有一套"玺印",用的就是田黄名石,是当时御工的佳作。出土文物发现,康熙宗室墓中,也有以寿山石章作为陪葬的。 田黄是寿山石的极品,因色带黄而得名。它娇小玲珑,到采掘后期,最大的不过上斤,常单独一块藏于水田下的一二米深处,很难找到。采掘者事前往往下定"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决心,有时把田土全部翻转也一无所获,难怪古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说。 寿山石雕十分讲究按材施艺。艺人一石在手,得先揣摩其形色,拟定其作品的内容,然后下刀,行家称之为"相石"。试看有些石雕作品,往往独一无二,原来就是艺人不愿过多切削原材,只凭巧思,相形度势在不同形色的石科上,雕出不同状态的景物。就是一些同样的作品,也可见其在色彩、纹理上的扬长避短,化弊为利,从而取得其大同中见小异之妙。最近福州石雕厂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的寿山石展览,人们便可见到石雕艺人用高超技法刻出的人物、花果、动物、印章等各种类型的石雕作品,端的千姿百态,洋洋大观。 4.关于寿山石英文名称: Shoushan Stone 福州的寿山石,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之一。 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 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 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田石。 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黄田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石种。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 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 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寿山村东南有山名坑头山,是寿山溪的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称“溪中洞石”。 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质尤罕,因此今日市场上所见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旧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说。水坑石是寿山石中各种径冻石的荟萃,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 山坑石,是寿山石中的大宗,是高中档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来源。高山系是山坑石的总代表。 高山石通灵莹丽,唯石品多达百种,石质优劣各异,命名多不规范,以色、以相、以产地、以始掘者命名现象都有。以色分类的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 以相分类的有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高山鱼鳞冻。以产洞命名的有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洞高山、油白洞高山、大健洞高山等等。 在高山东北2公里处的杜陵山中,出产一族相对独立的石材,统称杜陵坑石。杜陵坑石品种繁多,亦有以石色、以开采人名和开采方式来区别命名石种的习惯,如白杜陵、红杜陵、黄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 源于杜陵坑山临溪处的善伯洞,从质地来讲,此石温腻脂润、半透明、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杜陵坑石则无。从颜色上看,色多鲜艳。 1989年以来,屡出佳石,其石分为红善伯洞、黄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银裹金善伯洞、善伯尾等。 在寿山村东南8公里处有月洋村,有座山称月洋山,其周遭所产寿山石统称月洋系石。 月洋系产石仅十余种,其中最佳丽的神品,要称芙蓉石,芙蓉石被称为中国“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之一。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虽不甚透明,然雍雅尽在其中。 同时,芙蓉石亦是寿山石中一大石族,以色划类,分为红芙蓉、白芙蓉、黄芙蓉、芙蓉青、红花冻芙蓉;又有以洞分类者,称将军洞芙蓉、上洞芙蓉等。 旗山系寿山石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是仅次于高山系的第二大系。 旗降石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实有光泽,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等两色及多色相间者常见,是寿山石中一大家族,如黄旗降、红旗降等。 5.寿山石和田黄石有什么联系田黄 在寿山石中,最易与田黄混淆的主要有掘性高山,掘性都成坑,掘性坑头,鹿目格,牛蛋黄,善伯洞,连江黄,溪蛋和新出荔枝洞。 掘性高山和掘性都成坑虽有罗卜纹与田黄石相似,但表裹石色变化不明显,且掘性高山石质细而松软,掘性都成坑洁而微坚,其温润逊于田黄,新出掘性高山,质近田黄,俗称“鲎箕田”,但外形不呈卵状。 近年常见荔枝洞所产黄色带皮石料刻制的假田黄,通灵艳丽,见多方形,要价极高,故愈通灵者,愈要认真鉴别,还见到以数块小田黄胶合而成大田黄,或者粗质田黄上镶嵌入好田黄片块,虽经刻工掩饰,但石质纹理自当不同。 ‘。 6.寿山和田黄的区别请专家们回答,关于寿山石和田黄石的区别, 爱问知田黄石是寿山石的一种! 寿山石迄今为止已经有150多个品种,按照所产位置的不同,寿山石分为三大类—— 产在山上的,被称为山坑;产在水中的是水坑;而产在水田里的,则是田坑;田黄石就属于田坑石。 田黄的形成比其它寿山石品种更要复杂——光有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的先决条件不够,还要经历与母体分离、流水洗礼,形成一块块鹅卵石样的石头,再被埋入水田下1至2米深的土壤中,上千年,上万年,在温暖的泥土里接受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浸润,如此多的条件和机遇综合在一起才锻造出一块少有棱角甚至是没有棱角的田黄石。 红筋,萝卜丝纹和石皮是田黄石最主要的三个特征。 所谓石皮,是由于受到溪水和泥土中有机元素的渗透作用而在石头表面形成的。 田黄石的比重在2。 53到2。9之间,是寿山石中仅次于芙蓉石的石种。 所以,拿两块同样大小的石头放在手上,田黄石会让人感觉稍沉一些,这种手感,行话称之为“手头”。 田黄石是由从高山岩上分离下来的石头滚落而形成的,它的矿物组成与它的母体寿山石一致,所以,科学仪器的测量结果并不能作为田黄石鉴别的惟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