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池上描写景物的诗句

1.《池上》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正值盛夏季节,风扬万里,每个人的心情都很好,孩子的心情现在更是像长了翅膀一样,这不,一群孩子相互撺掇着,就看上了池塘里怒放的白莲花.

撑起了小船,偷偷地靠近,偶尔一只蜻蜓飞过去,都会让他们惊叫不已,主人可能不在,所以他们很快就拿到了自己心仪的莲花,还相互哄抢了一阵子.这群孩子,毕竟是天真的孩子了,不懂得怎样掩藏来偷过莲花的踪迹,在小船回去的路上,栽着他们一路得胜的笑容,和那一抹痕迹,就像他们的童年,如此清晰

2.雨后池上古诗鉴赏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啥特征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 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诗中描画了一幅雨后池塘图.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前二句着眼于“静”,写雨后池上的静态美.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后二句则由静而动,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3.白居易的《池上》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了小船和白莲。

原文如下: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4.《池上》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注释]:艇:轻便的船。

解:懂得。[作者资料]: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

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简析]作者 用 白 描 的 手 法 , 将 一 “ 偷 莲 ” 小 童 的 憨 态 描 绘 得 惟 妙 惟 肖 。诗 中 最 传 神 的 当 是 “ 不 解 藏 踪 迹 ” 一 句 , 写 尽 小 童 顽 皮 、纯 真 情 态 。

5.《小池》和《池上》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哪季的景色

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夏天的景色。

通过写荷花,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一、宋代·杨万里《小池》 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释义: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二、唐代·白居易《池上》 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释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扩展资料《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

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 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7a6431333431343630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

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池上》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池上》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6.小池和池上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几季的景色

小池和池上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夏季的景色。

“小荷才露尖尖角”,“偷采白莲回”都是描写夏季荷花初开的景象。 原诗: 《小池》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释义: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池上·小娃撑小艇》作者: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释义: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扩展资料: 《小池》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 ,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池上》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池 (杨万里七言绝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池上二绝。

7.池上这首诗中借景抒情的诗句是什么

《池上二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这组诗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

池上二绝

其一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其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首??

借景抒情的句子,

第一首是【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第二首是【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