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考辨

1.关于《诗经·序》的考辨著作有哪些

有大猪头~还 有 小猪头~《汉书·艺文志》、东汉郑玄《诗谱》、《毛诗传笺》、唐孔颖达《五经正义》等书记载 : 至战国初期 ,研究讲习《诗》者 ,有齐人辗固、鲁人审培、燕人韩婴、河间毛亨。

“毛亨著有《毛诗正义》于其家 , 河间献王得而献之。”毛亨将《毛诗正义》传授给毛苌 ( 据现在有关学者考证推断 , 毛亨与毛苌为叔侄关系 ) 。

三国时期吴人陆机著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记载 :“孔子删书授卜商 , 卜商为之序 ,以授鲁人曾申 ,申授魏人李克 , 克授鲁人孟仲子 ,孟仲子授根牟子 , 根牟子授赵人荀卿 ,卿授鲁人毛亨 ,亨作《诂训传》 ,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亨为大毛公 ,苌为小毛公。”而唐代陆德明著的《经典释文序》中有不同记载 :“徐整云 : 子夏授高行子 ,高行子授薛仓子 , 薛仓子授帛妙子 , 帛妙子授河间大毛公 , 毛公为《诗诂训传》于家 , 以授赵人小毛公。”

综合史书、方志、文物、古籍、传说等方面的考证 ,可以肯定的是 ,在河间的儒家学者中 ,毛苌以研究《诗经》最为著名 ,并被刘德授予经学博士。毛苌所讲的《诗经》,世称《毛诗》。

自东汉郑玄为毛诗作笺后 , 学毛诗者渐盛 ,其他三家先后失传 ,我们今天读到的《诗经》 ,即是由毛亨、毛苌流传下来的 给积分~。

2.古史辨的简介

古史辨派

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为顾颉刚所创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五四运动后,顾颉刚等开始以西方现代科学方法来更新自己的治学方法,用“历史演进方法”研究古代历史,使历史上已被遏抑的几次评击伪书的运动复苏起来,掀起一个新的辨伪浪潮。他们发表了不少古史辨伪的文章。这些文章后来由顾颉刚等人汇印成《古史辨》。全书共七册(九本),第一至三册和第五册由顾颉刚编辑,第四、六册由罗根泽编辑,第七册由吕思勉、童书业合编。共收入二、三十年代史学界研究中国古代史、考辨古代史料的文章三百五十篇,计三百二十五万字。其内容包括对《周易》、《诗经》等经书的考辨,对儒、墨、道、法诸家的研究,对夏以前有关古史传说、“阴阳五行说”的起源、古代政治及古帝王系统的关系的考辨和研究,等等。

3.程俊英的《诗经注析》和《诗经译注》内容有什么区别

程俊英的《诗经注析》和《诗经译注》内容的区别如下:

1、排版不同,《诗经注析》是竖排,繁体里面有一些难点要点的注释和背景介绍,一般作为大学文学系学习和研究用书,或者古文化功底很强的人使用的资料书。里面没有白话翻译;《诗经译注》是横排,简体,带白话翻译,属于一般文学爱好者看的书。

2、出版社、出版时间不同。《诗经注析》是1991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诗经译注》是1985年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3、两本书的组成内容不同。《诗经注析》比较详细的对每首诗中的地名、植物、字音、字义以及整首诗所反映的主题都进行了详实的考辨,包括应用了目前一些前人的学术成果,侧重于反映先秦时期《诗经》的原貌;《诗经译注》由题解、译文、注释三部分组成,侧重于对全篇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53864诗的文意疏通,通篇理解。

扩展资料

《诗经译注》创作背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书是《诗经》的全译本。

程俊英教授于77岁重回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任教,发挥多年治诗经所得,博采古今诸《诗经》注家之长,于85岁高龄之际出版《诗经译注》,是其平生所学之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一经出版,便成为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普及类经典之作,在诸家诗经注释类图书中首屈一指。

本书解题和注释简明而精当,今译在信、达的基础上,以韵文译古代民歌,准确且灵动,便于比照对读,具有独特的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译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注析

4.古史辨派的简介

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受到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想的影响。他们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自1923年顾颉刚发表《与钱玄同论古史书》 ,到1926年《古史辨》第一册问世,标志着该派的正式形成。以后,《古史辨》又持续出到七册,当时有不少知名学者参与了这项活动,在学术界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古史辨派在其研究中,推翻了传统所谓的“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等概念构成的中国古史系统。其中,顾颉刚提出了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他着重地考察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源头,认为:“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虽然“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据此,他提出要打破“民族出于一统“地域向来一统”、“古史为黄金世界”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参见《古史辨》第一册)。

古史辨派对儒家经学涉及的内容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孔子与“六经”的关系 认为“六经”是周代通行的几部并不相干的书,它们既不是如古文经学家所谓的“六经皆周书之旧典”,也不是如今文经学家所说的“六经皆孔子之作品”,孔子没有删述或制作过“六经”,“六经”的配成当在战国后期(参见《古史辨》第一册)。 在《周易》方面,顾颉刚的《论的比较研究及与的关系书》钱穆的《论非孔子作》、李镜池的《易传探源》及《周易筑辞考》、余永梁的《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容肇祖的《占卜的源流》等,属于有相当影响的作品。在《尚书》方面,较多地讨论了《今文尚书》各篇如《尧典》、《禹贡》、《盘庚》、《金滕》等的时代及其真伪诸问题。

在《诗经》方面,《古史辨》第三册下比较集中地讨论了《诗经》和《毛诗序》的问题,发表了胡适、钱玄同、顾颉刚、刘大白、郑振锋、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钟敬文、魏建功等许多学者的文章,他们各抒己见。主调是否认《诗经》即所谓圣贤的“遗教”之说,认为它不过是民歌而已;也否认孔子删《诗》之说,以为《诗》与孔子无关。在《春秋》方面,着重讨论的是《春秋》的性质、孔子与《春秋》的关系,此外还有关于《左传》的考辨问题。 在其他诸经方面,有关于今古文《孝经》的真伪、差异及作者的讨论;有关于《论语》的考订;有关于《大学》和《中庸》的年代问题的讨论等等。古史辨派对破除长期存在的“唯古是信”的传统观念、将经典作为历史文献来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古史辨派的许多研究成果,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儒家经典方面很有参考价值的学术文献。当然不能否认,在古史辨派的研究中,也夹杂着一些武断片面的东西。

5.《诗经·大雅·韩奕》中“奕奕梁山,

”二“因时百蛮”。

按《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朱熹《诗集传》 作者认为,以上解释均错,《春秋·谷梁传》曰,有倬其道。”

这是地理环境。梁山在韩城市东南,故而训“燕”为“安”,将这句话的意思解释为“古平安时,众民众之所筑完。”

如此郑玄作了曲解。 那么他先提出周有二韩:“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则姬姓之韩当受封于武王之世。”

——唐李泰《括地志》 “梁山,韩之镇也??? “燕”。《诗经译注》对燕的解释:“周有二燕,一为南燕,武王子封于此。

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南,即此诗的韩侯(据陈奂的考证),传说为黄帝之后,彘地在汾水旁,所以时人称他为汾王。”百度“彘”。

厉王被国人干赶跑,流亡与彘,其后为晋所灭,以赐大夫韩万。” 于是上网找到这篇地名考辨(刘石《有有高楼续稿》,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首先将其观点略作陈述,折合推算,蛮服距王畿当和燕与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的距离相吻合。

就是说,百蛮在燕一带,同州、颌阳为今大荔,就是从西安的东南方向出城,这是去西安北方古今必走路线。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

《诗经译注》解释:“汾王即厉王,章章可考。”如此,得出结论? 下面略谈我的观点,又其外方五百里日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今陕西大荔县。

而《大雅》中“溥彼韩城,燕师所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邘、晋、应、韩,武之穆也。

现在高速250公里,那不正是河南的燕国吗?而河南的燕.,郑玄错把姬姓之韩(今韩城)当成武穆之韩(古河北韩国),并且从诗中举出三个证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一“燕师所完”。燕国帮韩筑城:“其追其貊”。

追、貊,都是北方戎狄国名,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三百步为里,又其外方五百里日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男服。根据上面推算,百蛮之地距王城四千里。”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接着用清人陈奂的解释说明韩国应在冀州:“武王克商,举姬姓之国四十人。因为同州即冯翊治所。

看似合乎逻辑,可是他在这篇考证中,接下来对《大雅·韩奕》中的地名“梁山”却认为是今韩城梁山,是在燕国帮助下完成的。似乎无任何理由说明,燕国会越过晋国去帮助秦晋边界上的一个小小的地方韩城修建城池。

所以作者又说郑玄似乎也认识到这种不可能性:“古者,不知道古代路程。三: “韩,姬姓之国也,后为晋所灭。

梁山于韩国之山最高大:一受封于武王之世,在今陕西韩城县南,又其外方五百里日蛮服。(《十三经注疏》本)古里短于今里,今在同州韩城县,“屠”为今西安杜陵一带没有争议。

韩城西隔黄河与临汾相望。”从镐京出城,途经杜地。”

假如三步为一米,那就是40万米,即大约400公里,在今河南汲县,国君姓姞,大禹治水在此。(甸,召公始封于此。

这里指北燕。”如果韩侯的妻子姓姞(上文有证)、合阳也没争议。

这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吗。一为北燕,在今河北大兴县,国君姓姬,春秋时被晋国所并。

一受封于成王之世。……武穆之韩封自成王之世,至西周之季尚存,其国在《禹贡》冀州之北,故得总领追、貉北国。

载诸诗篇,因为蹶父为周宣王时的卿士,他要把女儿嫁给韩侯为妻。韩姞姓姞。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今左冯翊夏阳西北。” ——郑玄《十三经注疏》 “韩城在同州韩城县南十八里,古韩国也诗经译注》注释: “韩侯:春秋前有二韩..,治理。)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南宋罗苹说过“北燕伯云亦结姞姓。 “百蛮”,在今山西霍县,而霍县地处临汾、晋中盆地交界。”

明确说韩国的建设。

6.如何写小论文

论文是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

写作小论文的基本要求:第一,观点正确,符合实际。观点正确是小论文的生命。

不得主观臆造,也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实事求是,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第二,有所创造,见解独到。衡量一篇小论文质量的高低的标准是有无创见。

第三,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第四,广泛占有材料。

论文的结构主要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一般由标题、作者署名、内容提要、关键词、引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等8部分构成。

(1)标题 小论文的标题就是小论文的题目。 有人说文章的标题如同文章的“眼睛”,“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

透过人的眼睛流转可以窥视出入的心灵,透过文章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小论文的标题,关键要简要、明白、确切、有亮点、可读性强。

选题不宜过大、过难、过于专业化。小论文题目的用语可粗略地分为以下几组: 第一组,“浅议”、“浅谈”、“小议”、“刍议”、“浅见”、“管见”等。

例如:▲《浅谈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刍议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区域性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管见》 ▲《普通高级中学编制管理浅见》 ▲《小议“差生”》 第二组“初探”,“探微”、“探索”等。 例如:▲《浯文学习方法初探》 ▲《加强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探微》 ▲《中学生创新能力探析》 第三组,论述事物之间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中间通常用并连词“和”、“与”、“及”等联结起来。

例如:▲《社会保险和劳动就业》 ▲《人才流动与社会保险》 ▲《标准分数的原理及运用》 第四组,题目界定论文内容的范围和研究对象。一般以结构助动词“的”为标志词。

例如:▲《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几个问题》 第五组,题目一般以“评”、“析”、“辨”等为标志词。 例如:▲《〈闲情赋〉之评价种种》 ▲《〈满江红·怒发冲冠〉系岳飞所作辨析》 ▲《〈诗经·豳风·七月〉作者考辨》 第六组,用提问的方式说明论文研究的问题与范围。

例如:▲《怎样培养小学生初步空间观念》 (2)作者署名 文章的署名是作者文责自负和拥有版权的标志。 集体研究成果,署名的次序按对文章的贡献大小排列。

个人的研究成果,署个人的名。 (3)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论点加以介绍。

其目的是使读者迅速了解论文的主题和主要内容,确定有无阅读的价值。写作时要把握以—卜几点:①字数在200字左右;②要重点突出,把论文中表述的新发现、新成果、新观点和最能引人注目的东西介绍出来;③采用第三人称写。

(4)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一类。它是论文的提示性中心词语,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

每篇论文约写3—8个关键词。关键词的作用是方便文献检索。

(5)引论 这部分一般应概述以下问题:①说明确定研究这个问题的理由、目的和意义。 ②说明这个问题的背景。

③提出需要论证的问题,并说明论证的方法和手段。 (6)本论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中心内容。

写好这部分内容,关键在于论证,即证明作者所提出的论题。详细地阐明作者研究的问题,特别是作者提出的新颖的、独创性的见解。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证明和反驳两类。证明有举例法、分析法、引证法、对比法和类比法等。

反驳有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方法等。 (7)结论 这一部分是问题解决的答案,是对正文中分析论证的问题,进行综合、概括得出的结果,这是全篇论文的归宿。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附加部分。其作用是列出在研究这一问题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哪些文献资料。

写上这一部分,一是反映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二是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避免抄袭之嫌;三是为别人提供查证的线索,避免转引他人观点而产生的误解。 参考文献:①参考文献是论文中所有引文以及引用观点的文献出处。

②以在文章中出现的次序为“参考文献”排序,序码用方括号放在加注处的右上角。 ③参考文献的序码应与文章加注处相对应。

加注的方式主要有尾注、脚拄和夹注几种。如果论文要投向某刊物,还要按照该刊“致撰稿人”中对作者投稿提出的具体要求撰写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格式: A、报纸类 注号作者·题名·年·日,报纸名 例如:[1]左春明·我们的课堂教学怎么了·2002·1·11,中国教育报 B、期刊类 注号作者·题名·刊名,年份,卷号(期号):页码 例如:[1]邹尚智·发达国家中小学素质教育新动向·学科教育, 2001,(11):42 C、专著类 注号著者·书名·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例如:[1]智尚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6--107 D、论文集 注号作者·篇名·主篇·文集名·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例如:王远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邹尚智·中国素质教育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1·215 E、网络文献 政治小论文基本概念和方法 关于“与法同行”的一些范文: 。

7.陈第简介

陈第(1541~1617) 天天指南欢迎您的光临 明代音韵学家。

字季立,号一斋。连江(今福建连江)人。

万历时秀才。曾任蓟镇游击将军,后致仕归里,专心研究古音,著有《毛诗古音考》、《读诗拙言》、《屈宋古音义》等。

反对宋人叶韵说,认为《诗经》、《楚辞》反映的是古音,不能以唐宋今音为标准随音改读来求韵脚的谐合。他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观点。

他考证古音,以《诗经》、《楚辞》韵例作为本证,以周秦汉魏韵文、谐声、读若、直音、异文、又读等材料作为旁证,二者交相考辨,证实古音本读。条分缕析,主次分明。

他还对《诗经》韵例做了分析,指出《说文》谐声与《诗经》韵的统一关系。陈氏彻底扫清了叶音说的谬误,对清代古音学家有巨大影响。

8.程俊英的诗经注析竖排版和横排版哪个好

你可能没看清楚,这是不同的两本书,

一本是程俊英的《诗经注析》,这是竖排版的。

另一本是程俊英的《诗经译注》,这是横排版的。

这两本书的区别之处在于:程俊英·蒋见元的《诗经注析》则是一本面向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学者展现先秦时期《诗经》原貌的学术著作,要求阅读者具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基础知识,侧重于字音、义的考证,对原诗所反映的主题进行辨析;程俊英《诗经译注》是一本面向初学者了解《诗经》的一本书,该书通俗易懂,由题解、译文、注释三部分组成。(1)排版不同,前者是竖排繁体;后者是横排简体。(2)出版社、出版时间不同。前者是1991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3)两本书的组成内容不同。前者比较详细的对每首诗中的地名、植物、字音、字义以及整首诗所反映的主题都进行了详实的考辨,包括应用了目前一些前人的学术成果,侧重于反映先秦时期《诗经》的原貌;后者由题解、译文、注释三部分组成,侧重于对全篇诗的文意疏通,通篇理解。

程俊英·蒋见元的《诗经注析》,这本书是1991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这本书采用竖排繁体的编排方式印刷,书中的内容对于研究《诗经》的学者来说之一本经典之作,书中在注析一首诗时,不但考证了产生的地理位置,在全诗字音,字义,运用了《尔雅》、《广雅》等书籍,在押韵、字义、引申义,诗句辨析方面列举了历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在于去伪存真,追求呈现《诗经》本来面貌为目的,注重于注释和辨析,没有翻译为白话文。

程俊英《诗经译注》,是1985年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每一部分包括题解、注释、译文三部分,题解主要采取“就诗论诗”的态度,注意剔除经门生们牵强附会的解释,注释做到了浅显易懂,在原史旁附译诗,基本上做到了逐句紧扣原诗——程俊英《诗经译注》。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