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流传最广的九首宋词

1.目前流传最广的、影响最大的宋词选本是什么

有宋一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期。

现在可以考知的宋代词人1400余家, 共计作品20300余首。一般读者根本无暇将宋词全部通读,于是各种选本层出 不穷。

其中由上疆村民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具有代表性 的选本,也是目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宋词选本。 朱孝臧(1857-1931 ),原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强村、上强村民, 浙江归安人

他选录宋词的标准,以“混成”为宗旨,并求之体格、神致,兼 收各派之名篇,摒弃浮艳之词章,不持门户之见,颇有见地。《宋词三百首》原 录词人88家、词300首。

1934年,唐圭璋笺注本,删词人6家、词28首,另 增11首,只存词283首,后又增补2首,共为285首。

2.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唐诗三百首》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 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唐朝 (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 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 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 《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 “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 种。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喻晓的,要算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 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 在数量以杜甫诗数最多,有38首,王维 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 门书籍。

3.所见一诗中流传最广广的诗句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所见》是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有哪些流传很广的古语

古语说∶满招损,谦受益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吃 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广贤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旧唐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杜牧)新增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

5.李贺最著名最广为流传的的诗歌是哪几首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①,甲光向日金鳞开②。

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38663533角声满天秋色里③,塞上燕脂凝夜紫④。半卷红旗临易水⑤,霜重鼓寒声不起⑥。

报君黄金台上意⑦,提携玉龙为君死⑧。李凭箜篌引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是我知道的最熟的001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江娥:一作湘娥--------------------------------------------------------------------------------002残丝曲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年少:一作少年。

--------------------------------------------------------------------------------003还自会稽歌并序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后始还家。

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辶屯)贱。萤:一作蛩。

--------------------------------------------------------------------------------004出城寄权璩、杨敬之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005示弟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酉录)(酉酃去阝)今日酒,缃帙去时书。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一日:一作十日。

犹:一作独。--------------------------------------------------------------------------------006竹入水文光动,插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生:一作垂。

--------------------------------------------------------------------------------007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008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009七夕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更:一作又。

--------------------------------------------------------------------------------010过华清宫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011送沈亚之歌并序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扌卒)。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归江:一作归家。壮夫:一作丈夫。

--------------------------------------------------------------------------------012咏怀二首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其二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著书:一作看书。相宜:一作自宜。

--------------------------------------------------------------------------------014追和柳恽汀洲白苹草,柳恽乘马归。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

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楂树:一作栌树。--------------------------------------------------------------------------------015春坊正字剑子歌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蛟胎皮老蒺藜刺,(辟鸟)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扌妥)丝团金悬簏敕,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吴潭:一作吴江。

鬼母:一作鬼姥。--------------------------------------------------------------------------------016贵公子夜阑曲袅袅沈水烟,乌啼夜阑景。

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017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李白共有多少首诗歌,那篇最出名,哪首流传最广

一共1010首 李白全集 第一集(古诗五十九首) 第二集(乐府三十首) 第三集(乐府三十七首) 第四集(乐府四十四首) 第五集(乐府三十八首) 第六集(古近体诗二十八首) 第七集(古近体诗五十三首) 第八集(古近体诗四十三首) 第九集(古近体诗二十四首) 第十集(古近体诗三十二首) 第十一集(古近体诗二十五首) 第十二集(古近体诗二十五首) 第十三集(古近体诗二十六首) 第十四集(古近体诗三十四首) 第十五集(古近体诗二十一首) 第十六集(古近体诗四十四首) 第十七集(古近体诗三十三首) 第十八集(古近体诗三十二首) 第十九集(古近体诗六十首) 第二十集(古近体诗三十六首) 第二十一集(古近体诗五十八首) 第二十二集(古近体诗四十七首) 第二十三集(古近体诗六十三首) 第二十四集(古近体诗八十八首) 第二十五集(补遗三十首) 个人认为最著名的是《蜀道难》 流传最广的是《静夜思》 小孩子都会的~呵呵~

7.最唯美的20首宋词

推荐几首我认为好的宋词吧!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想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满江红 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蝶恋花

冯延巳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8.流传很广的古语有哪些

子曰:“巧言令色〔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外表美好。令,好。,鲜矣仁〔鲜矣仁〕很少是有仁德的。鲜,少。!”(《论语?学而》)

子曰:“士志于道〔志于道〕有志于追求真理。,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未足与议也〕不值得和他交谈。。”(《论语?里仁》)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知〔知〕通“智”,聪明。下面“知者不惑”的“知”与此相同。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寿〕长寿。。”(《论语?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想要仁,仁就来了。意谓求仁是个态度问题,不是能力问题。。”(《论语?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夺〕丧失。帅也,匹夫〔匹夫〕一个人,泛指平常人。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子曰:“不患①〔患〕担心。人之不己知〔不己知〕不了解自己。,患其不能〔不能〕没有能力(才能)。也。”(《论语?宪问》)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子曰:“过〔过〕有过错,犯错误。后面的“过”是“过错”的意思。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孔子语录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