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浒传》中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语句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武松打虎: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 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 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 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 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 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 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 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 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 放半点儿松宽.。 2.《水浒传》人物描写的句子15句(150字左右)是要哪种人物描写?单单是描写人物的外貌或者说是连性格什么的都要写? 比如 《水浒传》第18回: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 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水浒第78回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里面就有大段的人物描写 举例 为头的战将是谁?怎生打扮?但见: 枪横鸦角,刀插蛇皮。 销金的巾帻佛头青,挑绣的战袍鹦哥绿。腰系绒绦真紫色,足穿气■软香皮。 雕鞍后对悬锦袋,内藏打将的石子。战马边紧挂铜铃,后插招风的雉尾。 骠骑将军没羽箭,张清哨路最当先。 --------------------------------------------- 盔顶朱缨飘一颗,猩猩袍上花千朵。 狮蛮带束紫玉团,狻猊甲露黄金锁。狼牙木棍铁钉排,龙驹遍体胭脂抹。 红旗招展半天霞,正按南方丙丁火。 号旗上写的分明:“先锋大将霹雳火秦明。” --------------------------------------------- 漠漠寒云护太阴,梨花万朵叠层琛。素色罗袍光闪闪,烂银铠甲冷森森。 赛霜骏马骑狮子,出白长枪■绿沉。一簇旗幡飘雪练,正按四方庚辛金。 号旗上写的分明:“右军大将豹子头林冲” ------------------------------------------------------- 擐甲披袍出战场,手中拈着两条枪。雕弓鸾凤壶中插,宝剑沙鱼鞘内藏。 束雾衣飘黄锦带,腾空马顿紫丝缰。青旗红焰龙蛇动,独据东南守巽方。 号旗上写得分明:“虎军大将双枪将董平。” -------------------------------------------------- 当先涌出英雄将,赳赳威风添气象。 鱼鳞铁甲紧遮身,凤翅金盔拴护项。冲波战马似龙形,开山大斧如弓样。 红旗白甲火光飞,正据西南坤位上。 号旗上写得分明:“骠骑大将急先锋索超” -------------------------------------------------------- 雕鞍玉勒马嘶风,介胄■层黑雾■。 豹尾壶中银镞箭,飞鱼袋内铁胎弓。甲边翠缕穿双凤,刀面金花嵌小龙。 一簇白旗飘黑甲,天门西北是乾宫。 号旗上写得分明:“骠骑大将青面兽杨志”。 ----------------------------------------------------- 踞鞍立马天风里,铠甲辉煌光焰起。麒麟束带称狼腰,獬豸吞胸当虎体。 冠上明珠嵌晓星,鞘中宝剑藏秋水。方天画戟雪霜寒,风动金钱豹子尾。 绣旗上写得分明:“小温侯吕方”。 --------------------------------------------------------------- 三叉宝冠珠灿烂,两条雉尾锦斓斑。 柿红战袄遮银镜,柳绿征裙压绣鞍。束带双跨鱼獭尾,护心甲挂小连环。 手持画杆方天戟,飘动金钱五色幡。 绣旗上写得分明:“赛仁贵郭盛”。 ------------------------------------------------------------ 锦鞍骏马紫丝缰,金翠花枝压鬓傍。雀画弓悬一弯月,龙泉剑挂九秋霜。 绣袍巧制鹦哥绿,战服轻裁柳叶黄。顶上缨花红灿烂,手执金丝铁杆枪。 这员骁将,乃是梁山泊金枪手徐宁。 ------------------------------------------------------------ 头巾侧一根雉尾,束腰下四颗铜铃,黄罗衫子■金明,飘带绣裙相称。 兜小袜麻鞋嫩白,厌腿■护膝深青。旗标令字号神行,百十里登时取应。 这个便是梁山泊能行快走的头领,神行太保戴宗, ------------------------------------------------------------- 如意冠玉簪翠笔,绛销衣鹤舞金霞。火神朱履映桃花,环佩玎当斜挂。 背上雌雄宝剑,匣中微喷光华。青罗伞盖拥高牙,紫骝马雕鞍稳跨。 这个便是梁山泊呼风唤雨,役使鬼神,行法真师入云龙公孙胜。 -------------------------------------------------------- 凤翅盔高攒金宝,浑金甲密砌龙鳞。 锦征袍花朵簇阳春,锟■剑腰悬光喷。绣腿■绒圈翡翠,玉玲珑带束麒麟。 真珠伞盖展红云,第一位天罡临阵。 这个正是染山泊主,济州郓城县人氏,山东及时雨呼保义宋公明 ------------------------------------------------------------------- 白道服皂罗沿■,紫丝绦碧玉钩环。 手中羽扇动天关,头上纶巾微岸。贴里暗穿银甲,垓心稳坐雕鞍。 一双铜练挂腰间,文武双全师范。 这个便是梁山泊能通韬略,善用兵机,有道军师智多星吴学究。 -------------------------------------------------------- 蜀锦鞍鞯宝镫光,五明骏马玉玎当。虎筋弦扣雕弓硬,燕尾稍攒羽箭长。 绿锦袍明金孔雀,红■带束紫鸳鸯。参差半露黄金甲,手执银丝铁杆枪。 这员骁将,乃是梁山泊小李广花荣。 3.《水浒传》的有关人物动作描写语句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 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 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大虫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 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 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 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 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 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 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 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 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 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 放半点儿松宽.加分哦。 4.求古代诗人评价《水浒传》的诗句,和对林冲的人物描写.古人对其的评价:《水浒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人家子弟稍识字,便当教令反复细看.看得《水浒传》出时,他书便如破竹.”应该肯定地说,《水浒传》上承古代史传艺术精华,下开中国小说顶天立地囊括四海之境界,洵为中国小说第一不朽之杰作也.”“《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天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 对林冲的描写:大家看了《水浒传》以后,知道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你想想看,一个80万禁军教头的妻子,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家调戏,这是奇耻大辱,是不能忍受的.所以林冲非常气愤地赶过去以后,他把调戏他妻子的人的肩胛扳过来.这个地方有一句描写非常精彩,怎么写的呢?就是“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了.所以小说写林冲知道以后,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 但是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怎么说呢?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你看,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嫉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水浒传》不只是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也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的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这个写得非常好.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鲁智深是最爽朗的,但是林冲走的道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了他.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过,“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躜的气”.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所以在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 书中接着就写他想苟安、想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我们读到“野猪林”就记得,一路上押监林冲的是董超、薛霸两个差人,一直虐待他,用开水让他洗脚,后来走到笼罩着烟雾的野猪林,就是受到高俅之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了这个时候了,林冲还是一点都没有想到两个差人要杀他,还是你要捆就捆吧.若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都不会这样的.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在特定的情景之下,不同的人物会说不同的话. 在野猪林两个差人要杀林冲的时候,一路保护他的鲁智深就跳了出来,想把杀害他的两个人干掉.这个时候,林冲又出来替差人说好话了.把他迫害成这样,马上就要把他杀掉了,他还替人家说好话,这种能忍的性格,真是无以复加,简直叫我们读《水浒传》的读者都不能忍,但是林冲忍了.小说不断地写他这种能忍的性格,同时也揭示出他善良的一面.一直到草料场要放火烧死他,他还不知道,他以为给了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会过得比较安稳.结果去了以后,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亲耳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要把林冲烧死了以后,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好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个时候林冲满腔的怒火才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实现了彻底的转变. 林冲转变以后,从 “火并王伦”开始,到以后反对招安都是很坚决的,判若两人.但是这种性格的巨大转变,是一步一步写出来的,有生活的依据,令人信服,这才是有血有肉的英雄. 接着,我讲一讲《水浒传》里的细节描写.细节可以说是生活的血肉.我们在生活里边,并不是每天都有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总是普普通通,平凡的生活琐事比较多.所以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离开了细节描写,就没有小说的艺术. “风雪山神庙”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学就学了,那个戏真是非常细腻.让林冲管那个草料场,他以为是好差事,实际上是一场阴谋,准备烧死他.林冲去了以后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外边下着大雪,进屋以后,他就拿起柴炭点火,生起火来.但是这个草棚已经坏了,风都可以刮进来,很冷,所以当时写林冲怎么想呢?怎么过冬呢?他就想等到天暖和以后,待雪停了以后,到城里边去唤一个泥水匠来,把它修好.这是什么意思啊。 5.水浒传中描写人物的好句子(摘抄)1.宋江:眼如龙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来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上应星魁,感乾坤之秀气;下临凡世,聚山狱之降灵。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自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2. 鲁智百深: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3. 李逵 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度狞好似狻猊。 6.水浒传评价诗句《水浒传》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1前后)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事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说书中也有宋江等人的故事.到宋,元年间,话本,杂剧广泛演说,有些存留到现在,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人杂剧.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它以梁泊起义叙写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茅盾 《水浒》的人物描写,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 所谓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固然不免言之过甚,但全书重要人物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却是事实。记得有一本笔记,杜撰了一则施耐庵如何写《水浒》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施耐庵先请高手画师把宋江等三十六人画了画像,挂在一间房内,朝夕揣摩,久而久之,此三十六人的声音笑貌在施耐庵的想象中都成熟了,然后下笔,故能栩栩如生。 这一则杜撰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有它的显然附会的地方,如说图像是宋将等三十六人,就是从《宣和遗事》的记述联想起来的,但是它所强调的朝夕揣摩,却有部分的真理,虽然它这说法基本上是不科学的。因为,如果写定《水浒》的,果真是施耐庵其人。 那么,他在下笔之前,相对朝夕揣摩的,便该是民间流传已久的歌颂梁山泊好汉的口头文学,而不是施耐庵自己请什么高手画师所作的三十六人的图像。 个个面目不同,这是一句笼统的评语;仅仅这一句话,还不足以说明《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特点。 试举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为例。这三个人在落草以前,都是军官,都是一身好武艺,这是他们相同之处;他们三个本来都是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要落草的,然而终于落草了,可是各人落草的原因又颇不相同。 因为高衙内想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于是林冲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沧州,面对这样的压迫陷害,林冲只是逆来顺受,所以在野猪林内,鲁达要杀那两个该死的解差,反被林冲劝止;到了沧州以后,林冲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高衙内又派人来害他性命,这他才杀人报仇,走上了落草的路。杨志呢,因为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个泼皮,因此充军,不料祸得福,又在梁中书门下做了军官,终于又因失陷了生辰纲,只得亡命江湖,落草了事。 只有鲁达,他的遭遇却是“主动”的。最初为了仗义救人,军官做不成了,做了和尚;后来又为了仗义救人,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 《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遭遇中刻划了三个人的性格。不但如此,《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 杨志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果是赔尽小心,依然落得一场空。 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结果被逼得无处容身。只有鲁达,一无顾虑,敢作敢为,也就不曾吃过亏。 对于杨志,我们虽可怜其遭遇,却鄙薄其为人;对于林冲,我们既寄以满腔的同情,却又深惜其认识不够;对于鲁达,我们却除了赞叹,别无可言。《水浒》就是这样通过绚烂的形象使我们对于这三个人发生了不同的感情。 不但如此,《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身于不同的阶层。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所以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 林冲出自枪棒教师的家庭,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技术人员,他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非被逼到走下坡路,下不来决心。至于鲁达,无亲无故,一条光棍,也没有产业,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匠出身而由行伍提升的军官。 《水浒》并没叙述这三人的出身(只在杨志口中自己表白是将门之后),但是在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时,处处都扣紧了他们的阶级成份。 因此,我们可以说,善于从阶级意识中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人物描写的最大一个特点。 其次,《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大特点便是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仍以林冲等三人为例,这三个人物出场的当儿,都是在别人事件的中间骤然出现的;鲁达的出场在史进寻找王教头的事件中,林冲的出场在鲁达演习武艺的时候,而杨志的出场则在林冲觅取投名状的当儿。 这三个人物出场之时,除了简短的容貌描写而外,别无一言介绍他们的身世,自然更无一言叙述他们的品行了;所有他们的身世和品行都是在他们的后来的行动中逐渐点明,直到他们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时候,我们这才全部认清了他们的身世和性格。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声音笑容: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 《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故能引人入胜,非常生动。 《水浒》的人物描写就。 7.描写“水浒传所有英雄”的诗句有哪些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2、仲华遇主年犹少, 公瑾论功位已酬。——刘长卿《送崔使君赴寿州》 释义:仲华在那时遇到主子的时候还很年少,周瑜的功劳已经让他坐上一个很好的位置了。 3、公瑾孔明穷退者,安知高卧遇雄英。——周昙《后汉门·灵帝》 释义:周瑜和诸葛亮让败兵无计可施,怎知隐居却遇到了出类拔萃之人。 4、可怜才子如公瑾,未有佳人敌小乔。——刘克庄《鹧鸪天·戏题周登乐府》 释义:可惜这样的像周瑜一样才貌过人的才子,没有一个容貌比得过小乔的佳人陪伴。 5、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释义:赤兔这匹良马无人感用,只能让吕布骑它。 6、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杜甫《公安县怀古》 释义:此地空旷,原是吕蒙的营地,江深流急,刘备又在此筑过坚城。 7、旧隐不归刘备国,旅魂长寄谢公山。——徐夤《李翰林》 释义:已不打算回归刘备之国旧时的隐居之地,一缕游魂长眠于谢公山。 8、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杜甫《奉寄章十侍御》 释义:荆州尚未被关羽收得,魏国领土仍然让寇恂占着。 9、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李白《赠友人三首》 释义:蜀主刘备思念诸葛亮,晋家皇帝盼望谢安石,都希望有个能臣匡辅自己。 10、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释义:刘备像汉光武一样一挽汉朝之颓运,得到了孔明这条“卧龙”的辅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