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国风召南小星

1.<< 诗经

《小星》

嘒彼小星(1),

三五在东(2)。

肃肃宵征(3),

夙夜在公,

寔命不同(4)。

嘒彼小星,

维参与昻(5)。

肃肃宵征,

抱衾与裯(6),

寔命不犹(7)。

【注释】

(1)嘒(hui):暗淡的样子。 (2)三五:用数字表示星星的稀少。 (3)肃肃:奔走忙碌的样子。宵:夜晚。征:行走。 (4)寔:即“实”,确实,实在。 (5)维: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参(sheng) 、昻:都是星名。 (6)抱:抛弃。衾(qin):被子。 裯(chou):被单。 (7)犹:同,一样。

【译文】

微光闪闪小星星,

三三五五在东方。

匆匆忙忙连夜走,

早晚奔忙为官家,

只因命运不相同。

微光闪闪小星星,

还有参星和昂星。

匆匆忙忙连夜走,

跑开被子和床单,

都因命运不相同。

【读解】

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官吏,形同草芥,绝不会引人注目,多一个少一个也绝不会对官僚机构的运转有丝毫影响。他们的出现、存在、消失,全都悄无声息,上天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这样的小人物,是社会旋涡中真正的边缘人,边缘得不能再边缘。

本意是讲那些形色匆匆的官场小人物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2.<<诗经召南小星>>(四言诗)全文

国风·召南

一、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

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注释

位卑职微的小吏,对自己日夜奔忙的命运,发出不平的浩叹。

嘒(音慧):微光闪烁。

三五:一说参三星,昴五星,指参昴。一说举天上星的数。

肃肃:疾行貌。

宵:夜。

征:行。

寔:实的异体字。

是,此。

参(音申):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昴(音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抱:一说当读抛。抛弃。

衾(音钦):被子。

裯(音绸):被单。

犹:若,如,同。

3.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和召南到底是什么意思周南和召南应

“二南百”是对周公、召公治下南国各小国的泛称,《诗经》中的“二南”作品都是南国地方的民歌。

《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国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诗经》。《召南》为先秦时代召南地度方民歌知,是指召公统治的南方地域。召南地区在汉中盆地东部及南阳一带。

扩展资料:

《诗经》《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道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风》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回”,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答14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周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召南

4.诗经 国风中的周南和召南到底是什么意思

1.《诗经》“二南”释义 周代诗歌总集《诗经》,有关荆楚、巴蜀之风(民歌),几乎是个空白。

清人廖元度编辑的《楚风补.旧序》曾曰:“楚何以无风?楚之风——‘江永汉广’,《周南》已载之。”“然则楚何以无风?‘江汉游女’、‘错薪翘然’,楚风之洋洋盈耳,沨沨乎入人深者,自古在昔,而匪今斯今矣!”(署名:时康熙戊辰、山阴何天宠昭侯氏题,下同)这恰好说明楚与巴蜀诗歌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区色彩。

不过,这是从诗歌本身寻求的某些缘故,即选诗的二重标准,但还有其深刻的政治原因。 西周末,周王朝早已衰落,而南方的蜀国、楚国却先后兴盛起来,成为扩张拓疆的大国,而楚文化(风)的传播又是以军事扩张为先导的,这就不能不引起周王朝统治者的恐惧心理。

加之中原华夏民族历来把南方的诸侯当作“蛮夷”——这种社会心理,自然就不可能在《诗经》中给楚、巴、蜀与北方诸侯同等的位置了。然而,统治者总是怀有一种矛盾心理,虽然无法用军事手段来制服南方诸侯,便在恐惧之余,又不得不采取怀柔政策。

正是统治者的这种矛盾心理,才有了“二南”,并把它们冠于《诗经》首位,成为中央王朝对诸侯教化的楷模,却回避了“楚风、巴风、蜀风”这样的称谓。因此《吕氏春秋·音初》发挥道:“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

涂山之女乃令其妾侍禹于涂山之阳,女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

这不过是一种猜测。 关于《风》诗,历来有多种解释。

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太子长琴,始作乐风。”注:“风,曲也。”

从一般的概念说,《风》就是乐曲之意。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对“国风”的概念及来源作了经典性解说:“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其声又足以动物也。是以诸侯采之以贡于天子,天子受之而列于乐官,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

旧说二南为正风,所以用之闺门乡党邦国而化天下也。”朱熹的解释,上承《毛诗序》,影响后世至今。

《诗经》问世后,对“南”也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宋人程大昌在《诗论一》中指出:“盖《南》、《雅》、《颂》,乐名也,若今乐曲之在某宫者也。《南》有‘周’、‘召’;《颂》有‘周’、‘鲁’、‘商’。

本其所从得,而还以系其国土也。”他又在《诗论二》中说:“其在当时亲见古乐者,凡举《雅》、《颂》率参以《南》。

其后《文王世子》又有所谓‘胥鼓南’者,则《南》为乐古矣。”清人崔述在所著《读风偶识》中云:“《南》者诗之一体,盖其体本起于南方,而北人效之,故名曰《南》”。

他们大体上指出了《南》是《诗》中独立的一种乐歌。归纳起来,对《南》共有六种观点:一、《南》为南化说:《毛诗·关雎序》曰:“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

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二、《南》为南乐说;三、《南》为南土说;四、《南》为南面说;五、《南》为诗体说;六、《南》为乐器说,《南》本是乐器(铃)之名,后孽乳为汝、汉、沱、江一带的南方乐调之名,是南国之风。

不妨视为《风》诗之一体。这六说以“南化说”为主构成了“南”的六要素,缺一不可。

2.《诗经》“二南”的地域 《楚风补·旧序》曰:“夫陕以东,周公主之;陕以西,召公主之。陕之东,自东而南也;陕之西,自西而南也;故曰‘二南’。

系之以‘周南’,则是隐括乎东之南、西之南也”。这里已明确地指出了“二南”的地域,“周南”即周公采邑之南,包括楚国和巴国部分疆域;“召南”即召公采邑之南,包括蜀国和巴国大部分地域。

朱熹在《诗集传》中称:“周国本在禹贡雍州境内岐山之阳,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甫始居其地,传子王季历,至孙文王昌,辟国浸广。于是徙都于丰,而分岐周故地以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邑,且使周公为政于国中,而召公宣布于诸侯。

于是德化大成于内,而南方诸侯之国,江沱汝汉之间,莫不从化。”他接着推测说:“盖其得之国中者,杂以南国之诗,而谓之周南。

言自天子之国而被于诸侯,不但国中而已也。其得之南国者,则直谓之召南。

言自方伯之国被于南方,而不敢系于天子也”。朱熹既指出了“二南”的大致地域,同时也再次说明了“二南”的来源。

这样,我们就可以大体上断定:《周南》就代表楚风;《召南》便能表征巴蜀民歌。 西周时代,巴、濮两族尚居在长江以北的江汉区域。

《左传》昭公九年载周景王使詹桓伯对晋人曰:“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西周时代巴、濮、楚、邓并为南服的四国。

其中巴国为周王朝敕予姬姓的封国,其它三国却是殷亡后臣服于周。濮是国名,后来濮族分散称为百濮。

西周之时,南方最强大的国家是濮国,而楚国却是在东西周之际,濮国衰落之时,强大了起来的。《史记·楚世家》称楚为鬻熊后,其子孙即以熊为氏。

战国时代秦《诅楚文》也称楚怀王为楚王熊相(《史记》作槐),但春秋战国时代楚王自铸铜器,则称楚王酓章(惠王)、楚王酓悍(。

5.诗经小星全文注音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

huì bǐ xiǎo xīng,sān wǔ zài dōng。sù sù xiāo zhēng,sù yè zài gōng。shí mìng bù tóng!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不犹!

huì bǐ xiǎo xīng,wéi shēn yú mǎo。sù sù xiāo zhēng,bào qīn yú chóu,shí mìng bù yóu!

出自先秦佚名的《国风·召南·小星》。

译文:微光闪烁小星星,三三五五在东方。天还未亮就出行,从早到晚都为公。实为命运不相同!小小星辰光幽幽,原来那是参和昴。天还未亮就出行,抛撇香衾与暖裯。实在命运不如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这首小星就是对当时社会环境下役夫之悲的深刻反映,但近代也有认为是描写受到冷遇的姨太太的。

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官吏,形同草芥,绝不会引人注目,多一个少一个也绝不会对官僚机构的运转有丝毫影响。他们的出现、存在、消失,全都悄无声息,上天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这样的小人物,是社会旋涡中真正的边缘人,边缘得不能再边缘。

这让人想到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长官的一个喷嚏,可以让小人物吓得发抖,一病不起,在战栗和恐惧中默默死亡。 小人物拯救自己的唯一的武器,只能是在内心默默向上帝祈祷,如此而已。

处在边缘的小人物的呼号,是软弱无力又震撼人心的。软弱无力,是因为位卑职微而不会有人理睬,不会有人在意;震撼人心,是因为这种呼号表明了不向命运认同、要自我的尊严和价值得到承认和尊重的自觉意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召南·小星

6.文言文大全国风召南小星读音

小星 题解:边缘小人物的悲叹 【原文】 嘒彼小星(1),三五在东(2)。

肃肃宵征(3),夙夜在公,寔命不同(4)。 嘒彼小星,维参与昻(5)。

肃肃宵征,抱衾与裯(6),寔命不犹(7)。 【注释】 (1)嘒(hui):暗淡的样子。

(2)三五:用数字表示星星的稀少。 (3)肃肃:奔走忙碌的样子。

宵:夜晚。征:行走。

(4)寔:即“实”,确实,实在。 (5)维: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参(sheng)、昻:都是星名。 (6)抱:抛弃。

衾(qin):被子。裯(chou):被单。

(7)犹:同,一样。 【译文】 微光闪闪小星星,三三五五在东方。

匆匆忙忙连夜走,早晚奔忙为官家, 只因命运不相同。 微光闪闪小星星,还有参星和昂星。

匆匆忙忙连夜走,跑开被子和床单, 都因命运不相同。 【读解】 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官吏,形同草芥,绝不会引人注目,多一个少一个也绝不会对官僚机构的运转有丝毫影响。

他们的出现、存在、消失,全都悄无声息,上天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这样的小人物,是社会旋涡中真正的边缘人,边缘得不能再边缘。

这让人想到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长官的一个喷嚏,可以让小人物吓得发抖,一病不起,在战栗和恐惧中默默死亡。

小人物拯救自己的唯一的武器,只能是在内心默默向上帝祈祷,如此而已。 处在边缘的小人物的呼号,是软弱无力又震撼人心的。

软弱无力,是因为位卑职微而不会有人理睬,不会有人在意;震撼人心,是因为这种呼号表明了不向命运认同、要自我的尊严和价值得到承认和尊重的自觉意识。其实,当小人物自己有了这种自觉意识,他至少在内心当中就不在是卑微的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