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华山意思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的咏诗.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郅人.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是一首“文藏诗”,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2.《华山》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华山》这首古诗译文: 登临顶峰,只有蓝天笼罩着华山之巅,群峰环绕,再没有山峰与华山平齐。 站在峰巅上,抬头看红日,很近很近。回头看白云,只觉得它就在脚下缭绕。 原文: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朝代:宋代。作者:寇准。选自王帆主编;侯文富,魏芳华,杨霞编写《少儿图解学古诗 ·古诗连环画》1990.03版第128页。 扩展资料: 《华山》赏析 《华山》是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7岁时写的,布局严谨,很有章法。上联以华山为基准,表现天字、群山与华山的关系,突出华山高耸峭拔。下联以“我”为中心,先写抬头仰望,再写回首俯瞰,所见景象,色彩明丽,气势非凡。《华山》很有气势,颇具内涵。少年寇准的内心追求与华山奇景不谋而合,于是壮丽的诗篇脱颖而出。 《华山》作者简介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19岁中进士。景德元年(1004),辽军大举侵宋,寇准力主抵抗,并促使真宗渡河亲征,起了稳定局势的作用。寇准诗风凄婉,七言绝句意新语工,很有韵味。 选自徐昭武和杨培晶主编《小学古诗词背育篇目译释与赏析大全》2001年08月第1版第139页。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咏华山 3.古诗《华山》是什么意思古诗《华山》意思是:站在高高的华山之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比高低。抬头仰望苍穹,太阳仿佛近在眼前;低头俯视脚下,只有蒸腾缭绕的云雾在半山腰弥漫。 【原文】华山——[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作者介绍】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发奋读书,十九岁登进士第,官至宰相。他的诗多清新之句,有《寇忠愍(mǐn,古同“悯”)公诗集》(亦即《巴东集》)传世。 【赏析】《华山》是寇准七岁时的咏诗。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稀世神童,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传为千古佳话的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4.古诗 华山 意思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的咏诗。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郅人。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是一首“文藏诗”,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5.古诗 华山是什么意思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的咏诗。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郅人。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是一首“文藏诗”,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6.咏华山古诗意思《咏华山》是宋朝宰相 寇准所作,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