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甫燕喜什么意思吉甫 指 周宣王 贤臣 尹吉甫 .又称 兮伯吉父 .姓 兮 ,名 甲 ,字 伯吉父 (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曾率师北伐 玁狁 至 太原 .遗物有《兮甲盘》.《诗·小雅·六月》:“文武 吉甫 ,万邦为献.”后代诗文中多以之作贤能宰辅的典型.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察之上代,则 奚斯吉甫 之徒鸣玉鸾於前.”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救文之弊,自相公之造也.当有 吉甫 辈,颂君之德.” 清 钱谦益 《益都任氏寿宴序》:“《六月》之诗,美 吉甫 之燕喜,受祉来归.” 燕喜的意思是:宴饮喜乐 喜庆之宴具体意思自己可以翻译出来的吧我查出来的也不知道对不对。 2.吉甫作颂,穆如清风翻译: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 仲山甫临行顾虑多,宽慰其心好建功。出自:先秦的《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 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 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 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不侮矜寡,不畏强御。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仲山甫出祖。 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译文:老天生下这些人,有着形体有法则。人的常性与生来,追求善美是其德。 上天临视周王朝,昭明之德施于下。保佑这位周天子,有仲山甫辅佐他。 仲山甫贤良具美德,温和善良有原则。仪态端庄好面色,小心翼翼真负责。 遵从古训不出格,勉力做事合礼节。天子选他做大臣,颁布王命管施政。 周王命令仲山甫,要做诸侯的典范。继承祖业要弘扬,辅佐天子振朝纲。 出令受命你执掌,天子喉舌责任重。发布政令告畿外,四方听命都遵从。 严肃对待王命令,仲山甫全力来推行。国内政事好与坏,仲山甫心里明如镜。 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献忠诚。 有句老话这样说:"柔软东西吃下肚,刚硬东西往外吐。"与众不同仲山甫,柔软东西他不吃,刚硬东西偏下肚。 鳏夫寡妇他不欺,碰着强暴狠打击。有句老话这样说:"德行如同毛羽轻,很少有人能高举。 "我细揣摩又核计,能举起唯有仲山甫,别人爱他难相助。天子龙袍有破缺,独有仲山甫能弥补。 仲山甫出行祭路神,四匹公马力强劲。车载使臣匆匆行,常念王命未完成。 四马奋蹄彭彭响,八只鸾铃声锵锵。周王命令仲山甫,督修齐城赴东疆。 四匹公马蹄不停,八只鸾铃响叮叮。仲山甫赴齐去得急,早日完工回朝廷。 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仲山甫临行顾虑多,宽慰其心好建功。 扩展资料 鉴赏。这首诗;《毛诗序》谓“美”,郝敬谓“讽”,二说视角不同,自然见解相反,然也有共同点,那就是皆着眼于此诗的言外之意,非诗中的基本内容。 见仁见智,各有所取,此姑且不论,如果就诗说诗,当以朱熹说为胜。此诗首章起句不凡。 开头四句郑重提出“人性”这一命题,哲理意味甚浓。前人多认为这是最早的“性善论”,故孟子在《告子章》中引此四句与孔子的阐释作为论“性善”的理论依据。 但从全诗考察,似乎诗人并不是倡导什么“性善论”,他只不过是借天赋予人以善性,为下文歌颂仲山甫张本。第一章颂扬仲山甫应天运而生,非一般人物可比,总领全诗。 接下去二至六章便不遗余力赞美仲山甫的德才与政绩:首先说他有德,遵从古训,深得天子的信赖。其次说他能继承祖先事业,成为诸侯典范,是天子的忠实代言人;再次说他洞悉国事,明哲忠贞,勤政报效周王;继而说他个性刚直,不畏强暴,不欺弱者;进而回应前几章,说他德高望重,关键靠自己修养,不断积累,因而成了朝廷补衮之臣。 诗人对仲山甫推崇备至,极意美化,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身负重任、忠于职守、攸关国运的名臣形象。七、八两章才转到正题,写仲山甫奉王命赴东方督修齐城,尹吉甫临别作诗相赠,安慰行者,祝愿其功成早归。 全诗基调虽是对仲山甫个人的颂扬与惜别,但透过诗中关于仲山甫行事与心理的叙述,从中大体能体察到处于西周衰世的贵族,对中兴事业艰难的认识与隐忧,以及对力挽狂澜的辅弼大臣的崇敬与呼唤。不难理解,此诗对仲山甫的种种赞美,是真实的、现实的,然而也不排除其中有某些理想化的成分,包含着诗人所代表的这一阶层的期盼。 有人斥此篇为“谀词”,似乎过苛。此诗主要以赋叙事,开篇以说理领起;中间夹叙夹议,突出仲山甫之德才与政绩;最后偏重描写与抒情,以热烈的送别场面作结,点出赠别的主题。 全诗章法整饬,表达灵活,为后世送别诗之祖。在《诗经》中此篇说理成分比较浓厚,在诗歌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后世“以理为诗”当溯源于此。 此诗语言也很有特色,尽管多用说理、议论,却不迂腐呆滞,这除了诗人的激情之外,还在于语言运用独具匠心,诗人多以民间俗语入诗,如表现仲山甫扶弱锄强的性格特征、赞美仲山甫重视修身立德,都是反用俗语来衬托,这比直说简洁、形象,又有理趣,说理中注进了诗味,故姚际恒称此为“奇语”(《诗经通论》)。诗中一些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有的经后人使用或提炼,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如“小心翼翼”、“明哲保身”、“爱莫能助”、“穆如清风”等。 善用虚词与叠字词本是《诗经》的语言特点,此篇独特之处是“之”字的运用,全诗十二个“之”字,用于句尾的有九个,其中第六章连用五个“之”字收句,娓娓道来,。 3.诗经翻译魏风,葛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因为这样做不公而无德,所以写这首诗用来讽刺。 陈风,墓门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那人行为不对,作一首歌来告诉他。他不理会我的告诫,等到事情糟糕了,就会想起我的话了。 大雅,崧高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々,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尹吉甫做此诵,其诗之意很美好广大,其作用可使人增长善德,因此把它送给申伯。 4.吉甫燕喜 什么意思” 清 钱谦益 《益都任氏寿宴序》。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察之上代,则 奚斯吉甫 之徒鸣玉鸾於前,自相公之造也。当有 吉甫 辈,颂君之德。遗物有《兮甲盘》。《诗·小雅·六月》:“文武 吉甫 ,万邦为献:“救文之弊:“《六月》之诗吉甫 指 周宣王 贤臣 尹吉甫 。又称 兮伯吉父 。姓 兮 ,名 甲 ,字 伯吉父 (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曾率师北伐 玁狁 至 太原 。”后代诗文中多以之作贤能宰辅的典型。”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美 吉甫 之燕喜,受祉来归 5.《诗经》的编订有哪三个说法孔子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毛公所传的毛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尹吉甫 尹吉甫,西周尹国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又名尹,称尹吉甫。,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