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描写君子的诗句您好。《诗经》里写君子的句子太多辣,以下列举《诗》中一些带有“君子”一词的诗句: ①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诗经·魏风·伐檀》 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③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诗经·小雅·采薇》 ④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未见君子,我心悲伤。 ——《诗经·召南·草虫》 ⑤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未见君子,忧心靡乐。 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诗经·秦风·晨风》 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匪君子,充耳璓莹,会弁如星。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诗经·卫风·淇奥》 直接描写君子的有①⑥,其他算是间接描写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诗经中君子形象的解读1500字《诗经·淇奥》中的君子形象解读内容摘要: 《淇奥》是《诗经》中一篇优秀的颂赞诗,里面赞颂了一位品貌兼美、充满理想色彩的完美君子,充分展示了男子真正的美在于内在的气质品格和才华修养,深刻表达了我们民族对优秀人士的尊敬之情。 “君子”在我们民族的思想意识里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淇奥》的文意理解和意象分析,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淇奥》中的君子形象作初步的探讨,最后讨论了“君子形象”的现代意义——对生命和生存现状的思考,对心灵和理想的感受。 关键词:《诗经》 《淇奥》 君子 生态美学 中庸之道 现代意义一、关于《淇奥》《诗经﹒国风﹒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淇奥》收录于《诗经·国风·卫风》中,是一首人物颂赞诗,《淇奥》全篇共三段,反复吟诵了在那淇水弯弯的岸边,有一位高雅的德才兼备的君子。关于这位君子的人物原型,据《毛诗序》说:“《淇奥》,姜武公之德也。 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个武公,是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经担任过周平王(前770—前720年)的卿士。 史传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这首《淇奥》来赞美他。从诗本身而言,只是一曲形象的赞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针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的意蕴。 我们知道,先秦时代,我们国家四分五裂,诸侯割据统治地方,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走向统一的时代,人们希望和平、富裕的大一统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能臣良将身上。 赞美他们,实际上是我们先民表达的一种生活向往。 从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君子的优秀形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外部形象:“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深刻地写出了这位君子相貌堂堂,仪表庄重,神态威仪,衣服也整齐华丽;“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君子连衣服和帽子上的装饰品都是很精美。外部形象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位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这第一印象写好了,全篇的内容才会丰满。 2、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光写了这位君子的外貌,深层次的含义也写了这位君子的文章学问很好,赞美了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能力。“猗重教兮,善戏谑兮”则写出了这位君子不俗的外交能力。 诗歌从内政外交两个方面来赞美这位君子杰出的个人才能,突出了良臣的形象,丰富了全篇。3、个人的道德修养:“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写出了这位君子虽然地位显赫,但是心胸宽广,纯厚朴实,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高雅的品德高尚的贤人。 诗歌从这三个方面由外到内高度赞颂了这位君子,谦和、沉稳、雍容、学识、气度、人品,无一不具,而且样样都好到不能再好。当然,或许这位君子地位不够显赫,衣着也不够华丽,但是他平易近人、纯朴如水,仿佛朗月普照大地。 他是个贤人,他是个良臣,再加上雅致的外部形象,人们更尊敬他了,所以诗歌第一、二段结束的“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表达了人们对这位君子的高度赞扬。也许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古人的笔下,“君子”竟然这般完美!二、《淇奥》的意象解读 《淇奥》运用了多个内涵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对塑造诗中的君子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 题目“淇奥”是诗歌的中心意象,“淇”,淇河,在今天的河南,“奥”是通假字,通“隩”,读作yù,意思是河岸弯曲的地方,“奥”和“玉”又同音,则可取义“淇玉”,这是一块物华天宝的风水宝地。“淇奥”是淇河河岸弯曲的地方,它象征着一种清新淡雅、安静生态、人杰地灵的生活环境。 “绿竹”四季常青、生机勃勃,象征的是一种欣欣向荣的生命力,深层次的含义是彰显和衬托君子的高雅节操。“切”、“磋”、“琢”、“磨”四个动作说的是如何治玉的。 玉生在石头里面,所以要先把石头锯开,拿出玉,这就是“切”;切开石头拿出来的玉还有许多碎石,要把这些碎石去掉,所以要“磋”;玉磋好之后,我们把它加工成我们想要的器物,就是“琢”,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把玉加工成器物的最后工序就是要给玉抛光,以增加玉的光泽度,使玉器看起来更精致,这就是“磨”。用“切”、“磋”、“琢”、“磨”来写一个人,说明这样的人并非普通的凡夫俗子、肉眼凡胎,他是经过“切”、“磋”、“琢”、“磨”等工序锻造而成的,这样的人治学修身,才佩称得上“君子”。 “圭”和“璧”都是上好的精致的玉器,“金”和“锡”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加工很困难,用罕见的珍贵的物品来形容一个人,说明这样的人学精行法,在人们心目中是多么的受尊敬。第二段中的“充耳琇莹,会弁。 3.诗经中描写君子的诗句,除淇奥叔于田 作者:佚名(先秦) 叔于田,巷无居人。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 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 岂无饮酒?不如叔也。 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 岂无服马?不如叔也。 洵美且武。 大叔于田 作者:佚名(先秦) 叔于田,乘乘马。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叔在薮,火烈具举。 袒裼暴虎,献于公所。 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 两服上襄,两骖雁行。 叔在薮,火烈具扬。 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抑罄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 两服齐首,两骖如手。 叔在薮,火烈具阜。 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猗嗟 作者:佚名(先秦)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 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4.诗经中描写君子的诗句,除淇奥叔于田作者:佚名(先秦)叔于田,巷无居人。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 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马。 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大叔于田作者:佚名(先秦)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 将叔勿狃,戒其伤女。叔于田,乘乘黄。 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 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 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猗嗟作者:佚名(先秦)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猗嗟娈兮,清扬婉兮。 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5.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句子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里仁第四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公冶长第五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雍也第六 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栗。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栗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述而第七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静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於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第八 君子笃於亲,则民兴於仁。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笑;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子罕第九 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乡党第十 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必表而出之。 先进第十一 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张问善人之道。 子曰∶“不践迹,亦不入於室!”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杏漫},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赤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后。曾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第十三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训;言不训,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无所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