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歌颂道德的诗词中国的道德历史如长河奔流 从开天辟地伸展到如今 从黄河开始遍布华夏大地 外国的道德如初升的朝阳 从东方冉冉而起 有时被天上的彩云遮住 道德没有固定的水准 古代的好的道德标准 今天要新的尺牍来衡量 道德没有褒贬之分 一个人以为是好的道德风尚 另一个人认为是败风伤俗 中国的道德与西方的道德同在大洋里造就 而中国的道德温柔如丝 西方的道德是钢铁铸成 中国道德是一种良心 西方的道德是一种良知 良心与良知是天与地 中国有道德的走廊与驿站 西方有道德教徒与教堂 驿站与教堂就是大海与陆地 中国人背着道德的文明议论道德历史 西方披上道德大衣宣传道德准则 历史与准则就是智慧与空想 装着良心讲道德是真正的道德 抬着良知传教道德是虚伪的道德 真正的道德就是双方都能感悟到的 2.关于我国赞扬道德的诗歌.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 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 2. 老师匡焕学 德高鸿儒博学, 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 用笔如魔, 令人拍案叫绝。 3. 王本成 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 吐气扬眉, 天下舍我其谁? 4.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5. 管仲图 为人堂堂正正, 做事磊落光明。 汇集四方英雄, 师出有名, 天下任我纵横。 6.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3.歌颂道德的诗词中国的道德历史如长河奔流从开天辟地伸展到如今从黄河开始遍布华夏大地外国的道德如初升的朝阳从东方冉冉而起有时被天上的彩云遮住道德没有固定的水准古代的好的道德标准今天要新的尺牍来衡量道德没有褒贬之分一个人以为是好的道德风尚另一个人认为是败风伤俗中国的道德与西方的道德同在大洋里造就而中国的道德温柔如丝西方的道德是钢铁铸成中国道德是一种良心西方的道德是一种良知良心与良知是天与地中国有道德的走廊与驿站西方有道德教徒与教堂驿站与教堂就是大海与陆地中国人背着道德的文明议论道德历史西方披上道德大衣宣传道德准则历史与准则就是智慧与空想装着良心讲道德是真正的道德抬着良知传教道德是虚伪的道德真正的道德就是双方都能感悟到的。 4.歌颂人品德的诗词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5.关于榜样的诗歌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李白赞美孟浩然的诗句 1、解释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2、出处 是唐代诗人李白《赠孟浩然》; 3、全诗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4、注释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⑴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 ⑵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⑶红颜:指孟浩然少壮时期。 ⑷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 ⑸卧松云:隐居。 ⑹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⑺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