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爱唐诗,老爱宋调找到一首与之有关的当代大家写的,读来直击人心,共欣赏: 岁月 文/李者也 古今天地之悠悠,逝水不尽春与秋。 何人运其利之刃,将我壮志一揽收? 何人挥其巨之毫,将我锐气一笔勾? 何人动其诡之手,将我青春暗中偷? 何人施其魔之法,将我容颜沧桑修? 岁月如海无际涯,风雨人生一扁舟。 【注】罗泉古镇,位于四川省资中县。又名“罗泉井”,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100个千年古镇之一。始建于秦朝,以产盐而闻名天下,历经秦朝、两汉、三国、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清末有盐井1500余眼。当地的盐神庙供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是中国唯一用来纪念、朝拜盐神的庙宇。在岁月更替中不断发展,达到顶峰;民国初年以后,罗泉盐业开始衰败,神奇古镇上的繁华事业和风流人物,仿佛在一夜之间化为了云烟。千年古镇如此,百年人生何尝不也如此? 2.文言文翻译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维见胜本句出自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对诗分唐宋的论述。 丰神,即风貌神情。筋骨,原指筋肉和骨头,泛指体格。筋骨思维可以理解为,宋诗的格局和理趣。 整句的意思是,唐诗以风貌神韵见长,宋诗在格局理趣上更胜一筹。简单的说,就是唐诗重情,宋诗则逐理把握。 这实际是讲了唐诗和宋词的不同之处,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比一下: 一、唐诗有着唐朝社会自由、大度与繁华的情趣。1、唐诗善言情。2、唐诗多以强烈、激情感受生活。3、唐诗讲究韵律节奏。 二、宋诗有着宋朝社会睿智、稳重逐理的理趣。1、宋诗善说理,以理趣见长。2、宋诗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3、宋诗有散文倾向。 3.于中秋有关的唐诗宋词《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 (《全唐诗》)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huán)还寝梦佳期。 4.咏柳曾巩赏析的一道题,(2)一般来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请从状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5.唐诗好还是宋词好严羽通常区分唐、宋诗,除了时代概念以外,则还指风格。风格当然与时代有关,不能几械的用时间段来划开;唐诗从韩孟诗派起下启宋调,而宋朝也有传承唐音者,比如宋初的白体和西昆体。就总体而言,唐宋诗风颇有不同,自宋以后直到近代,我国古典诗歌的风格,一般都没有超出过唐、宋诗这两大类的范围。 《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这番话说的便是唐、宋诗各自的特色。 6.“偷”字好,可以显示南风的诙谐,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或:“径”字好,“径”字能突出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偷”字好.用“偷”字采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表现了诗人久雨初晴的欢悦和宁静恬适的心境.夏日南风通常是平和的,用“偷”字比用“径”字更能准确表现南风的特征.“径”字好.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而来,“排闼”而入,这就突出了南风的急切,从而表现了诗人对晴日的期盼之殷切和对初晴的喜悦之巨.(2).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的、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