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吗《诗经》不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2.如果说《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源头 《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长诗,这首乐府诗通过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的生动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 这首诗兼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因为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的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焦刘二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守,婆婆的刁蛮冷酷,是现实的写法,也是以小见大的表现封建礼教害人至深。从作者所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结尾二人双双殉情,促成了一装爱情悲剧,以及最后暗示两人死后终于在一起的语句,都是浪漫主义写法,给读者以美好的遐想,不禁让人艳羡又惋惜。 现实与浪漫的巧妙融合,使这首诗展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作者以朴素的描写,将细节一丝一缕地扣入行动,使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诗的感染力,不愧为我国乐府诗之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