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坦然的诗句

1. 关于坦然的诗句

和枕上吟朝代:宋 作者:赵希逢 梦回客枕觉衾寒,展转忧思不一端。相逢一醉谁能辞,纷纷尘谈霏屑玉。主人名阁意寓言,不饮俗客只饮仙。眼前具足吞云梦,梦象豁达无颇偏。

一时价高洛阳纸,迭唱更酬萃朱紫。好风吹月入酒卮,志气飘逸神爽飞。悠然清兴正未艾,晨光峰头忽熹微。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2. 形容“坦然”的诗句都有哪些

1.《西江月·两手劈开混沌》年代: 宋 作者: 萧廷之

两手癖开混沌,坦然直露丹宗。

日魂月魄自西东。牢捉莫轻放纵。

外道邪魔缩项,相将结宝中宫。

九还七返片时功。皆赖黄婆相送。

2.《长思仙》年代: 元 作者: 谭处端

遇风仙。接幽诠。云水飘蓬镇日闲。灵明现本元。结真铅。溉清泉。须信壶中别有天。逍遥得坦然。

3.《南乡子·符火应周天》年代: 元 作者: 王吉昌

符火应周天。加减无差达四禅。潜养铁牛喷玉蕊,功圆。换骨回阳证妙玄。般若有因缘。超上波罗意坦然。稳驾神舟归极乐,尘捐。清净心摅。

4.《满江红·今古高情》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今古高情,都缘在林泉江曲。知此身如幻,宁羡锦衣华屋。雅志偏怜雕浦月,达人岂羡金山玉。喜满庭、花影日筛金,苔斑绿。终焉计,东篱菊。虚心杖,南轩竹。枕琴书高卧,坦然无辱。万古兴亡春梦觉,一溪云水平生足。看武陵三秀喷幽香,芝田熟。

5.《满江红·元本当初》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元本当初,无一物、万缘蒙漠。叹同流学道,谁肯死前除削。两掌三拳空热闹,扬眉瞬目千般作。看眼光、落地见贤家,抬手脚。绝妄念,忘人我。名利断,是非躲。伴烟霞深处,坦然行乐。境灭心忘无生豁,断云来往寥天廓。显一轮孤月射寒潭,实无错。

坦然是什么意思?

坦然,是指坦白,心安,神情坦然。坦然,也指平直广阔的样子。

3. 表达“坦然 ”的古诗句有哪些

1.赠雷殿直

唐代:石恪

衡阳去此正三年,一路程途甚坦然。深邃门墙三楚外,

清风池馆五峰前。西边市井来商客,东岸汀洲簇钓船。

公退只应无别事,朱陵后洞看神仙。

2.西江月(十二首)

宋代:萧廷之

两手癖开混沌,坦然直露丹宗。日魂月魄自西东。牢捉莫轻放纵。

外道邪魔缩项,相将结宝中宫。九还七返片时功。皆赖黄婆相送。

3.西江月(十二首)

宋代:萧廷之

两手癖开混沌,坦然直露丹宗。日魂月魄自西东。牢捉莫轻放纵。

外道邪魔缩项,相将结宝中宫。九还七返片时功。皆赖黄婆相送。

4.五盘(七盘岭在广元县北一名五盘栈道盘曲有五重)

唐代:杜甫

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馀。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

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居。

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东郊尚格斗,巨猾何时除。

故乡有弟妹,流落随丘墟。成都万事好,岂若归吾庐。

5.酬别致用

唐代:元稹

风行自委顺,云合非有期。神哉心相见,无眹安得离。

我有恳愤志,三十无人知。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厘。济人无大小,誓不空济私。

研几未淳熟,与世忽参差。意气一为累,猜仍良已随。

昨来窜荆蛮,分与平生隳。那言返为遇,获见心所奇。

一见肺肝尽,坦然无滞疑。感念交契定,泪流如断縻。

此交定生死,非为论盛衰。此契宗会极,非谓同路歧。

君今虎在柙,我亦鹰就羁。驯养保性命,安能奋殊姿。

玉色深不变,井水挠不移。相看各年少,未敢深自悲。

4. 关于淡定,坦然的名句古诗词,急求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扩展资料:

1、写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2、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

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