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 全面清理。 对现有的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全面 清理,完整列出行政审批项目清单并实现目录化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 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政府。 (2) 突出重点。集中关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行政审 批事项,重点取消行政相对人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创造活力和市场自主调节 作用发挥的事项。 (3) 规范审批。按照高效便民、公开透明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政务服务 体系。 充分发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作用,规范管理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优 化流程、简化手续、压缩时限、提高效率,建立岗位职责清晰、审批权限明确、工作标准具体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 (4) 强化监管。 加强对行政审批运行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网上权力公 开透明运行机制,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强化后续监管,切实改变“重审批、轻监管”、“重制约、轻服务”的状况。 2.为什么实行简政放权简政放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各部门机构行政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需要。 二是有助于各级政府、各部门运作更加制度化、法律化。 三是有助于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四是有助于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行政改革。 五是有助于散发社会生活的活力和提高经济领域的创新能力,特别对于许多民营企业而言。 六是有助于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 七是有助于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的作用。 八是有助于从体制机制上最大限度地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充分激发企业和个人创业积极性,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体制机制上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我们是如何实现对简政放权改革认识不断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不是今天才开始,而是已有十余年的过程。 可以说,既取得了重要进展,也仍存在诸多“不到位”的情况。如,变相设定行政审批项目的现象严重、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管理不规范、审批过程“折磨人”……。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简化程序,消除不合理环节,为什么还是出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情形?关键在于对行政审批有一种权力留恋症,不该管的也要管,管了就不想“抽身”。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咨询组原成员周汉华曾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越到后面越难改,剩下这些是相对含金量更高的权力,改革就是“虎口拔牙”。 都说到了“虎口拔牙”的地步了,可见围绕行政审批改革进行着多么激烈的博弈。现在的问题不仅是越到后面越难改,而且是越到“下面”越难改。 总理举例说,“前几天,我看到一个调查材料,企业新上一个项目,要经过27个部门、50多个环节,时间长达6-10个月,这显然会影响企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 数据也表明,目前**部门许可的个人资格有110项,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资质资格证书有229种。 “名目繁多的资质资格认定,事实上抬高了就业门槛”,可以说,最多最乱的门槛在地方。 事实表明,在行政审批改革或转变政府职能问题上,地方政府要做的事情更多更具体,需要挑的担子也一点不轻。 地方简政放权这些年已有进展,但还不够,尤其是一批权力下放后,如何“交还”市场,把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放掉,课题更严峻。 理论上说,“上面”改革示范,“下面”自然能按照既定路径正常进行。 但前提是,地方政府要有自我限权的主动意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的审批事项“越减越肥”怪圈说明,一些地方政府还存有不小的惰性,对审批权力还过于依赖。 4.放什么怎么放简政放权指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 是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阶段,针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状况,为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采取的改革措施。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 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2014年**第一次常务会议主题是"简政放权"。一年多来,**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已逾500项,而本届政府成立之初的承诺是,任期内至少要取消、下放现有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的三分之一。 本轮简政放权要求中央各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锁定了改革和管理的底数,放权对象既包括下一级政府,也包括社会、市场,改革的视角更加全面。 及时修改法律法规,确保简政放权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相衔接,并对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改革的布局更为周密。 不仅是力度和速度前所未有,改革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简政放权,精简的是束缚着市场主体的"无形枷锁"和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有形之手",放活的则是企业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 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确保改革"蹄疾而步稳",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智慧和改革决心。不少地方在推行两份清单:一份"权力清单"针对政府自身,一份"负面清单"则面向企业投资者。 放管并重,意味着既要积极主动地放掉该放的权,又要认真负责地管好该管的事,以更有效的"管"促进更积极的"放",使政府职能转变的显现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