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黯然销魂的诗句卅七、鹧鸪天八首 1.霓 裳 多少新愁成旧恨? 多少往事成烟云? 多少柔情诉不尽? 空余一曲《笑红尘》。 白纱衣,绿罗裙, 奈何令我销断魂? 今生一场荷花梦, 来生还做护花人。 2.梅枝双雀图 梦里念君孤行远, 醒来为谁愁肠断? 天上一首瑶台曲, 人间一段生死恋。 两埠岸,两埠岸, 两埠雄风皆不见, 一埠沧海变桑田, 一埠留君作思念。 3. 女史箴图 心驰神往东海岸, 魂牵梦绕桃花园。 一缕情丝不曾断, 两行泪水似涌泉。 风缠缠,雨绵绵。 风风雨雨又一年。 风雨不解离别恨, 缠缠绵绵到窗前。 4。虢国夫人游春图 君是山上一棵松, 我是水中一浮萍。 迎来多少旭日升? 送走多少夕阳红? 多少爱?多少情? 化作春风伴我行。 春风吹醒思乡梦, 思乡美梦总难成。 5.捣 练 图 梦里再问东流水, 不知大雁何时归? 痴女对此已无泪, 游子对此何伤悲? 望故乡,秀成堆, 四面八方春风吹。 村前溪水潺潺流, 村后百鸟自在飞。 6.大地湾地画 少年英雄初参战, 自当奋勇去争先。 威风凛凛冲霄汉, 呐喊声声震九天。 大地湾,大地湾, 迷人风月本无边。 画卷辉煌数千载, 如此装点我江山。 7.平 遥 浑浑噩噩如一梦, 传来慈母唤儿声。 声声似有千均重, 声声铭刻在心中。 三九天,好大风, 风中有个白头翁。 七旬老父虽年迈, 依旧为儿去担惊。 8.天女散花图 美名留在诗书中, 芬芳飘在万花丛。 带给少男多少梦? 带给少女多少情? 花开后,别样红, 年年净化我心灵。 年年祝福天下人, 太平天下享太平。 。 2.急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特丽莎修女说过这样的名言:“为了为贫困者服务,首先要把自己变成穷人. 圣经 马太福音 Matthew 6:24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 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 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 (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25 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 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 生命不胜于饮食麽,身体不胜于衣裳麽。 26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 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他。 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麽。 27 你们那一个能用思虑, 使寿数多加一刻呢。 (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28 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样长起来 ,他也不劳苦,也不纺线。 29 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那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 朵呢。 30 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他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 31 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 32 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 你们需用的这一切 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 33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 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34 所 以不要为明天忧虑。 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你听过四个属灵的原则吗? 正如有许多物理的原则管理着这个物质的宇宙,同样,也有一些属灵的原则管理着你和神的关系。 原则一: 神爱你,并且为你的生命有一个奇妙的计划。 [神的爱]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耶稣)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 [神的计划] 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更有意义的生活)(约翰福音10:10) 为什么大多数的人没有经验过这种丰盛的生命呢 ? 原则二: 人因有罪而与神隔绝,所以不能知道并经验神的爱和神为他生命的计划。 [人因有罪]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罗马书3:23) 神造人原是要人享受与他同在一起的快乐,但因各人顽固任性,偏行己路,背向真神,以致与神隔绝。这种向神任性的态度,使人对神漠不关心或公开反对,就是圣经所说的罪。 [与神隔绝] “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属性与神隔绝)(罗马书6:23) 圣洁的神与有罪的人中间,有如深渊隔绝。 虽然人不断地用自己的方法,就如善行、道德、宗教、哲学等,来寻求神和丰盛的生命,但是总得不着。 原则三告诉我们这难题唯一的答案…… 原则三: 耶稣基督是神为人的罪所预备的唯一救法,借着他你可以知道并经验神的爱和神对你生命的计划。 [耶稣为我们死] “唯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8) [耶稣从死里复活] “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被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 (哥林多前书15:3-6) [耶稣基督是唯一的道路]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神)那里去。”(约翰福音14:6) 神差他的儿子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成为神与人中间的桥梁,沟通了两者之间的深渊。 只知道以上三个原则还不够…… 原则四:我们必须亲自接受耶稣基督作救主和生命的主,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并经验神的爱和神为我们生命的计划。 [我们必须接受基督]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 (约翰福音1:12) [我们借着信心接受基督]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 免得有人自夸。”(以弗所书2:8,9) [我们必须亲自邀请基督进入心中] 接受基督包括从自我转向神,相信基督进入我们的生命,赦免我们的罪,使我们成为神所喜悦的人。 人只在理智上同意基督的真理,或只有一些感情作用的经验,都是不够的。 你现在就可以借着祷告接受基督(祷告就是和神交谈) 神知道你的心,他看重你内心的态度,过于你外在的言语,下面的祷告可作参考: “神啊!我需要你。 我愿意打开心门接受耶稣作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感谢您赦免我的罪。 求你管理我的一生,使我成为你所喜悦的人。奉主耶稣的名祷告。 阿门。” • 这个祷告是否合乎你的心愿? 如果是,请你现在就作同样的祷告,基督就会照着他的应许进入你的生命。 现在你已经接受了基督 你凭信心接受基督的时候,你的生命已经发生了许多改变,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1.基督已经进入你的生命(启示录3:20;歌罗西书1:27); 2.你的罪已经得到赦免(歌罗西书1:14); 3.你已经成为神的儿女(约翰福音1:12); 4.你已经开始了神为你计划的新生命(约翰福音10:10;哥林多后书5:17;帖撒罗尼迦前书5:18)。 你能想到人生中有什么比接受基督更奇妙呢? 你现在愿意祷告,感谢神为你所做的事吗? 感谢的祷告就是信心的表示。 请您每周礼拜天到附近的教会去礼拜,(在教会能得到或买到一本圣经),听牧师讲道,多看圣经(圣经是神的话语),多祷告---起床后,饭前,睡觉前,悲伤的时候,高兴的时候,突发事情的时候…祷告是与神的对话, 要经常和圣徒交通,。 3.请大家帮我想一句特雷莎修女的名言~~我们无法在人间做大事,我们只能用大爱来做小事特雷莎修女箴言录[箴言一]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只要方向正确,只要不断付出努力,就应坚信: 坚持就是希望![箴言二]成为真理——被人传颂。成为生命——以他人的生命见证。 成为光——被点燃发光。成为爱——为人所爱。 成为道路——让人在上面走过。成为喜乐——赐人喜乐。 成为和平——四处洋溢。成为祭牲——为他人献上。 面容中有慈爱、目光中有慈爱、笑容中有慈爱、亲切问安中有慈爱。我们对小孩子、贫困者,以及所有受苦和孤单的人,都要常常展露笑容。 让他们不但得到你的关怀,也感受得到你的爱心。[箴言三]我不但要归主,而且要尊行——我要参与侍奉。 我不但要信仰,而且要实践——我要身体力行。我不但要宽恕,而且要爱人——我要忘却得失。 我不但要言传,而且要身教——我要感化众人。我不但要关怀,而且要挽救——我要助人为乐。 我不但要梦想,而且要实干——我要广施善行。我不但要施与,而且要效力——我要服务终生。 [箴言四]一颗纯洁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在饥饿的人中,在赤身露体的人中,在无家可归的人中,在寂寞的人中,在没有人要的人中,在没有人爱的人中,在麻风病人当中,在酗酒的人中,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也许我们在座的各位并不为生活发愁,但是如果我们审视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我们就会发现,有时家人之间相互微笑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那么就让我们从相互微笑来开始我们爱的传播吧。[箴言五]最美好的一天? 今天 最简单的事? 犯错 最大的阻碍? 害怕 最严重的错误? 自暴自弃 万恶的根源? 自私 最好的休闲活动? 工作 最沉重的挫败? 灰心 最好的老师? 儿童 最优先的需要? 沟通 最令人快乐的事? 帮助别人 人生最大的谜? 死亡 人最大的缺点? 坏脾气 最危险的任务? 说谎者 最低劣的感觉? 怨恨 最宝贵的礼物? 宽恕 最不可或缺的? 家庭 最是人愉悦的感觉? 内心的平和 最幸福的保单? 微笑 最优先的解决之道? 乐观 最大的满足? 完成该做的事情 世界最强大的力量? 父母 最大的喜悦之一? 拥有真正的朋友——是到有人与你同在,即便他们不一定能帮你解决问题。 世界上最美丽的?。 4.赞美德兰俢女的句子伟大的哲学家康德著述的《纯粹理性的批判》宛如雨后的彩虹——是那样引人注目,又那样令人惊奇。 康德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应当假设人有不朽的灵魂——上帝是确实存在的。道德法则就像因果律一样是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当然也是无法用理性来证明的。 我们无法证明我们良心告诉我们的事情,但是我们却知道我们的良心。” 1804年,世界哲学史上一颗灿烂辉煌的巨星陨落了,康德死后葬在哥尼斯堡。 他的墓碑上刻着一句他最为流传的名言——“有两件事我愈是思考愈是神奇,心中也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它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挪威】乔斯坦·贾德著《苏菲的世界》第341页,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 再现哲学大师康德——“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的人,是最感动整个世界的著名修女——德兰。 1997年9月5日晚上的加尔各答,大雨倾盆,彷佛是这个城市流下的无限的眼泪,因为这个城市已经陷入巨大的悲哀之中——作为印度人无人不知的——德兰修女离开的人世,回到了天国。 消息传出,成千上万的加尔各答人像疯了一样,跌跌撞撞,冒着劈头盖脸的雨水,甚至是顶着电闪雷鸣,一起涌向仁爱传教会的总部。 这个总部一直在印度的加尔各答。虽然他们大多不是天主教徒,因为其中更多的是穆斯林、印度教徒和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很多人就站在雨地里嚎啕大哭,有的甚至跌坐在泞泥的水地上,就像孩子们失去了慈爱的母亲一样。 大雨一直不停,哭声也一直不停;那一个悲伤的夜晚,似乎是加尔各答人从来没有过哀痛的夜晚。没有一个人——是在那样一个夜晚安然入睡的! 一位加尔各答市民对在场的记者说: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德兰修女是穷人的最爱;她丢下我们去了,我们感到天塌地裂了,我们可以不再需要她做什么,只要感觉到她的存在,我们就觉得非常幸福。 现在,我们都成了孤儿了! 第二天,印度所有的媒体都报道了德兰修女辞世的消息——印度全境几乎都陷入巨大的悲哀之中,无论是否受过德兰修女的帮助,无论是否见过德兰修女,人们的神情从来没有这样低沉和茫然。接着,世界的各大通讯社和广播电视台,包括美联社、塔斯社、新华社、路透社、新闻社和半岛电视台等,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消息。 无数媒体都用巨大的篇幅、重点版面,介绍德兰修女的享誉世界的善行,赞美德兰修女一生都在帮助印度的“贱民”,都在帮助世界许多国家的穷人,维护他们临终生命的尊严! 也就是第二天,印度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印度进入国殇,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政府一律停止办公,同时宣布9月13日举行国葬。 9月7日,德兰修女的灵柩由仁爱传教修女总部转移到了加尔各答市中心——已有155年历史的圣多默教堂,以便接受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瞻仰。 教堂里摆满了象征高贵、纯洁和虔诚的白莲花。尼尔马拉修女噙着泪水——点燃了一只高达2米的蜡烛,然后把它稳稳地安放在灵柩的前方。 后来向遗体告别的7天,前往圣多默教堂吊唁德兰修女的达到了一百多万人——其中有印度教徒、天主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佛教徒。虽然大家的信仰不同,但都因为共同的慈善,共同的慈悲,来到了德兰修女的面前。 他们希望最后看上修女一眼,希望修女在心中永恒! 不仅如此,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发来了唁电,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文字,表达着各个国家对修女的崇敬和哀悼——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她为世人树立了仁爱、奉献和刚毅的典范。” 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说:“她领导我们,透过服侍,向我们指出单纯和谦卑的伟大的力量;她那不屈不挠的信念,触动了世界无数民众的一生。 她的病逝,使得世界失去了一位圣人!” 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说:“她留给我们一个有力地声音——那就是,互相帮助,彼此聆听,同心共力。这个声音是不分国界的,是超越宗教信仰的。 她的逝世,使得世界因此少了一点爱、一点热情、一点光亮。” 前德国总理罗曼·赫尔左克说:“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来说,无论是这里的,或者是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德兰修女都是希望之源——她的一生证明了——上帝的子民通过努力可以产生无限的成效。” 新西兰时任总理博尔格说:“我没有见过第二位这样的修女,她是一位真正的仁慈的天使!” 时任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说:“还有什么呢?德兰修女是受苦者和垂死者的生命的希望!”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说:“她对全世界穷苦大众的奉献,值得全世界人学习!”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说:“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够做到像德兰修女那样——像无依无靠的穷苦人伸出温暖援助的手呢?或许有一些富翁可以捐献救助穷人,可是谁能够做到每一天为那些穷人洗脸洗脚,为穷人擦洗伤口,给穷人以临终的问候与关怀呢?!” 其实,可以对德兰修女有一千个解读的版本,这里——只是从神学的视角——审视一个至高的命题——不同的宗教信仰可以和睦相处吗?不同的国家法律可以殊途同归吗? 回顾中世纪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十字军东征——一次又一次,进攻阿拉伯,造成多少穆斯林的生灵涂炭啊,当然。 5.求德兰修女的名言,就是那个无论人们经常是不可理喻、没有逻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无论如何,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别人也会说你自私自利和动机不良. 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赢得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正的敌人. 无论如何,你还是要成功 如果你是诚实和坦荡的,人们可能会欺骗你. 无论如何,要诚实和坦荡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会被毁于一旦. 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去营造 如果你找到了安宁和幸福,有人可能会嫉妒你. 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快乐 你今天所做的善事,往往明天就会被忘记. 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做善事 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予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无论如何,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予这个世界吧 你看,说到底,这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 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6.送别诗句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徘岢?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 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宣州谢月(左)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7.有关修女的生活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2008-09-16 14:02:13选出 修女是天主教中离家进修会的女教徒,通常须发三愿(即"绝财"、"绝色"、"绝意"),从事祈祷和协助神甫进行传教。在中国,修女有时被称为"姆姆"。 修女是不能结婚的!她们必须是要领洗5年以上的教友。然后先写申请书交到初学院,经过面试。在初学院上6年,在次期间每年都会发一年愿。6年后发永愿。(因为从女生生理和心里上考虑,修女会有一年愿。神父没有,他们在修道院学习6年后就可以圣神父)。三愿为神贫、贞洁、服从。她们之间就互称‘某修女’,早先的老修女,也会被称为‘老姑奶奶’。她们过着集体生活,也会去社会上工作,但工资会交给修院! 她们主要担任传教、医务、社会及教育工作。 以德兰修女(特雷莎修女)为例,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於一九一O年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南斯拉夫一个叫史可比亚的城市。她的父母都是阿尔巴尼亚人,她的领洗姓名叫阿格蕾丝。阿格蕾丝的父亲是个勤快的农人,而她的母亲则是个谦顺而快乐的农家主妇,家里除了务农外,还经营一间小药店,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因为她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家里总是充满著欢笑和祥和之声。 阿格蕾丝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还有一弟一妹,她虽然身材瘦弱,却一直帮助父母担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阿格蕾丝在念小学的时候,从不偷懒,并善于思考。她不但是个乖巧的孩子,而且非常活泼,常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惹人喜爱。一到星期天便会去教堂礼拜。邻居和家人的朋友都认为她将来一定会嫁给有钱的人,是个有出色的姑娘,而阿格蕾丝也常常憧憬著自己美好的未来。 她十二岁那年的春天,为了庆祝复活节,阿格蕾丝的母亲送给她一本书,书名是《亚西西的圣方济各》。这本书记叙述的是十二世纪时一位修士方济各的事迹,方济各是意大利亚西西城一个商人的儿子,在一场战争中他被俘虏,患了一场重病,一年后才算康复,自此之后他便追随耶稣基督,作了一名修士,为穷人及病人服务。方济各在所不惜,义不容辞地为这些被人抛弃的患者服务,甚至用嘴去清洗病人的伤口。 读完这本书,十二岁的阿格蕾丝感动万分,有一天,她心里突然冒出一种莫可名的感觉,似乎是要指引她走向一条新的道路,她不由自主地自问∶「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中,并不是单单只为追自身的幸福,而应作些特别的奉献,我是否能为主作些甚么奉献呢?」随著时间的推移,阿格蕾丝的这种想法不但没有淡化,反而愈来愈强烈。 阿格蕾丝十八岁时从高级女子中学毕业。有一天,一位神父来她的家拜访她的父母,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捐钱赞助罗特列修道院修女们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工作,阿格蕾丝的父母立即慷慨地答应。在一旁听著神父和父母谈话的阿格蕾丝听了这些话心里暗想∶「我要和她们一起到印度去。」 一九二九年秋天,阿格蕾丝告别了家人和故乡,和其他修女一起,踏上了去印度南部的漫长旅程。经过了近二个月的航行,轮船终於到达印度西部的卧亚城。在卧亚城停留数日后,阿格蕾丝她们继续乘船前进,沿著印度南部「突出的尖角」绕行,历时两周,终於到达东海岸边上的阿尔各答市。从此,阿格蕾丝便在加尔各答罗列特修道院开始了她修生的生活。不知不觉地两年过去,有一天,在祈祷中阿格蕾丝仿佛听到了主的声音,主对她说∶「阿格蕾丝,你应该做一名修女,将福音传给世人。」一心一意要成为修女的阿格蕾丝惊喜万分,她把这件事告诉了院长,并提出首次誓愿的请求,所谓首次誓愿就是立志成为修女。她於一九九七年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