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早出晚归的诗有哪些1、《早出晚归》——唐白居易 早起或因携酒出,晚归多是看花回。 若抛风景长闲坐,自问东京作底来。 译文:早上有时候带着酒出门,晚上多是看着花回来。如果不顾风景一直闲坐着,问自己东京怎么能到来。 2、《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3、《田上》——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译文: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4、《夏日田园杂兴 其一》——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蜒蛱蝶飞。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5、《夏日田园杂兴 其七》——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2. 除了牧童这首诗,还有其他表示牧童晚归的诗句雷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栖蟾《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李涉《牧童词》:“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袁枚《题画》:“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刘驾《牧童》:“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 3. 关于晚归牧童的诗及作者原文(草铺横野六七里) <;唐>;吕岩 草铺横野①六七里,笛弄②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③卧月明。 注释 横野:宽阔的原野 弄:逗弄。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赏析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更写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时时断断续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作者简介 吕岩 〔唐〕(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一名岩客。字洞宾,河中永乐(一云蒲坂)人。(唐才子传作京兆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咸通初中第,两调县令。值黄巢之乱,遂携家归终南,放迹江湖间。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锺离权,遂得道,不知所终。这就是民间盛传的“黄粱梦”故事,许多小说家戏曲家,都取以为小说、戏曲的题材。岩所作诗,流传甚多,全唐诗辑为四卷,行于世。 希望可以帮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