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花和蜜蜂的诗句

1. 关于花草蜜蜂的诗句七 句话

1. 草绿绿啊花艳艳,

蜜蜂飞在花丛间。

妹妹你是花艳艳,

哥哥蜜蜂把花恋。

2. 啊,我见到了春天。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变得苍绿了。近处山坡上的小草也悄悄地钻出地面,它们嫩生生,绿油油的。肥胖的小叶儿,像一个个刚刚睡醒的胖娃娃。这一片,那一簇,点缀着这陡峭的山坡。山坡上的树木也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像小草一样的新芽。柳树的枝条向下垂着,就像一条条线挂在树上。那嫩黄色的小叶片,就像在线上系的花瓣儿。杨树开了花,这些花一串串的,是紫红色的。身上长满很软的小毛,像一只只毛毛虫,真有趣。山桃花展瓣吐蕊,杏花闹上枝头,梨花争奇斗艳……

3. 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这些花虽然不名贵,但它们用自己的点点姿色点缀着这青春的草地,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大地。成群结队的蜜蜂,呼扇着黄色的翅膀,嗡嗡地忙着采蜜;那五颜六色的彩蝶,也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

4. 春天来临,小河两岸的野花、小草、杨柳,在小河的轻抚中,柔弄着黄眉绿眼,舒展着轻软的胳膊。当晨雾消失,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阳光洒在河面上,露出一大片红色,多么像美丽少女脸上的红晕。渐渐的,河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微风吹拂,顿时,金光被扯成无数块碎片,在河面上飘荡着……再看看河中密密麻麻的小鱼儿,嬉戏的鸭子,还有岸边漂浮的像小铜钱般大小的浮萍,这一切的一切使小河春意浓浓,生机勃勃。

5. 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者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景象。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点缀着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2. 关于蜜蜂的古诗大全

一、醉中天

元代:王和卿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译文:

挣破了那庄周的梦境,来到现实中,硕大的双翅驾着浩荡的东风。把三百座名园里的花蜜全采了一个空,谁知道它是天生的风流种,吓跑了采蜜的蜜蜂。翅膀轻轻搧动,把卖花的人都搧过桥东去了。

二、偶成

宋代: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译文:

松下柴门紧闭长满一院子青苔,

只有那蝴蝶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蜜蜂两腿上的花粉团大的如蚕茧,

大概是前面山上春花又盛开

三、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四、雨晴

唐代: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

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五、芳心苦·杨柳回塘

宋代: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译文:

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渐渐地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

潮水带着夕阳,涌进荷塘,行云夹着雨点,无情地打在荷花上。随风摇曳的她呀,像是向骚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却在无端地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3. 有哪些赞美蜜蜂的诗句

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自:唐代罗隐《蜂》

解析: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431363666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2、但得蜜成功用足,不辞辛苦与君尝。

出自:宋代李纲《蜜蜂》

解析:秋分萧索,桂花飘香,花下的蜜蜂忙着采蜜。只要酿蜜成功,为了让你尝到蜂蜜,不辞辛苦也甘心。

3、三百天来九州跑,南疆北国采花娇。

出自:宋代葛显庭《咏蜂》

解析:三百天九州各地跑,南疆北国哪里都是它采花的身影,这首诗是赞美蜜蜂的勤劳而感。

4、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出自:明代王锦《咏蜂》

解析:蜜蜂们不辞辛劳地采蜜、酿蜜,却不知他们纯粹是在做无用功。千辛万苦采来的蜂蜜成了人类口腹之欲的牺牲品。但人类却还觉得理所当然,丝毫没有怜悯同情之心。

5、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二月二日》

解析: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无心”,与“有情”相对。

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

4. 关于花开了引来蜜蜂的诗句有哪些

蜂唐代: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雨晴唐代: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一)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二)山房春事二首唐代:岑参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芳心苦·杨柳回塘宋代: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春思宋代:方岳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枊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以下是部分作者的简介: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

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5. 关于蜜蜂的诗句

关于蜜蜂的诗句 ;1.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 作者: 罗 隐2. 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

——《咏蜂》吴承3.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李商隐的《二月 二日》 4. 纷纷争处蜂成群。四溟波立鲸相吞,荡摇五岳崩山根。

——《鸿沟》作者: 张碧5. 小小微躯能负重,甜蜜人间世人效,巧制糖。 《咏蜂》 明 吴承恩6. 终日酿蜜身心劳, 足扫千娇蕊。

《蜜脾咏蜂》唐 钱起7. 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唐】李商隐8. 花蕊上蜂须 和 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 唐 】杜甫9. 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

【宋】杨万里10. 况是此花开后,便蝶乱无花,管甚蜂忙。你从今、采却蜜成房。

——《秋兰香》作者: 陈亮【拓展资料】1、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为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

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为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

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为少,腹末有螯针。

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2、蜜蜂不完全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后者有时调制储存成蜂蜜。

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如同对花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3、大部分蜜蜂采多种花的花粉,不过,有些蜂只采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采某种颜色花的花粉,还有一些蜂只采一些有亲缘关系的花之花粉。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