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粽子的诗句1、《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 苏轼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2、《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扩展资料: 《乙卯重五诗》写作背景 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2. 【描写粽子的古诗】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还有呢:::::::::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欣赏 来源:网络 搜集、整理:何胜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有很多描写端午节的诗词,现精选一些供朋友欣赏: 诗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3. 急需三句关于端午节粽子飘香的诗句节逢端午粽香滋,檐下楣前艾一枝。 竞渡龙舟旗猎猎,闲观童叟岸依依。 楚乡遗俗迄今在,屈子冤魂亘古持。 多少英灵悲阕颂,离骚恨赋万人痴.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4. 描写粽子的古诗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还有呢:::::::::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欣赏 来源:网络 搜集、整理:何胜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有很多描写端午节的诗词,现精选一些供朋友欣赏: 诗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5. 赞美粽子好吃的诗句一、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1、翻译:彩色的缕碧包裹着粽子,白色玉团包裹糯米香味。 2、出处:元稹《表夏十首》。 二、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1、翻译:粽子香味清新脱俗,粽叶也很嫩,脍炙人口的鲜鸭也很酥脆呀。 2、出处: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三、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1、翻译:端午节临近中夏,时间清闲,会让人觉得想念粽子的味道。 2、出处: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苎丝韬。炊馀胀满崚嶒角,剥出凝成细纤膏。 1、翻译:糯米放在水里泡,到时就把米中掏,将米、糯米放入粽叶里用苎丝包裹着,放入 2、出处:清代诗人谢墉《粽子》。 五、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1、翻译:四季都有花争相斗艳,但是在端午节却有九种样式争新奇。 2、出处: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6. 形容粽子的句子有哪些1.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儿都喜欢吃。 2. 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 3. 吃粽子,是在咀嚼遥远,鲜活记忆,汨罗江用清澈的水流,融合了孤独而伟大的灵魂。 4. 粽子里聚满了,滚滚而来的天地人的合音。继承屈原的无畏勇气,发扬屈原众人皆醉他独醒、刚正不阿的精神。 5. 粽子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节那一天。无论风雨,不管管磨难,祖祖辈辈怀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6. 看着满街飘香的粽叶,我突然觉出了原来端午又临了。我想起那些屈原息息相关的民间传说。有关于粽子,关于龙舟,关于艾叶,就说吃粽子吧,端午包粽子,一是为了解馋,二是为了一种纪念。 7. 最美五月天,我常常是这样想的,或许是因为草长莺飞,或许是因为艾叶飘荡着清香,也或许是粽子的香气和美味,或许更是因为诗人的气节流传千古的浩然正气。 8. 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 9. 粽子的清香缓缓的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的嗅着一丝丝、一缕缕粽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10. 轻轻剥开青绿色的粽叶,一股粽香扑鼻而来,露出乳白色的糯米。沾点白糖,轻咬一口。嗯,粽子的味道好极了。 11. 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鲜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7. 请问关于粽子的诗词有哪些1,《六幺令·天中节》宋代 苏轼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2,《乙卯重五诗》宋代 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吃了像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3,《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代 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4,《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代 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译文:回忆在苏州的那段日子,经常一起在夏日去吃宴席。 粽子的粽叶香气扑鼻,竹筒饭鲜嫩滑口,烤好的小鹅鲜美无比。5,《表夏十首》唐代 元稹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译文:五彩的丝线包扎这像碧玺一样翠绿的粽子,香气扑鼻的粳米像白玉一样抱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