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示思考的诗句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塞下曲六首 李白 (节选)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始闻秋风 刘禹锡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寄陆务观 杨万里 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 形容思考的诗词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 关于深思的词语发人深思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出处:唐·刘禹锡《柳花词三进首(其二)》:“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防微虑远 虑:考虑,思虑。指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防止,并考虑长远的计策。 出处:唐·郑亚《唐丞相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由是洞启宸衷,大破群议,运筹制胜,举无遗策,防微虑远。” 格高意远 指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出处: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诡计多端 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出处:宋·苏辙《论吕惠卿》:“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诡变多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兼权尚计 指全面衡量,深思熟虑。 出处:荀况《荀子·不苟》:“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六出奇计 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 谋图不轨 谋划进行违法、叛逆等活动。 谋无遗策 指谋划时没有遗漏的计策。形容谋划周密。 耐人咀嚼 指耐人寻味。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一》:“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耐人寻味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 上兵伐谋 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4. 关于思考的古诗1、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2、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抄小松》 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5、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知 6、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汤道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8、满目山河增感慨,一时风景寄遨游。——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9、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0、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