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仁义礼智信的诗句

1.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言,要孔子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文言文

《侠客行》唐代、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白话文释义:

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谁愿像扬雄那样的儒生,白首著书,老死窗下。

扩展资料:

仁义礼智信的社会意义: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共同理想。社会的和谐既源于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它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

作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完全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疑,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教育,会大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3.反映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古代名言名句有哪些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仁:仁爱。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亲爱,同情友爱,仁慈,仁厚,为人要有良心,为人要忠诚老实,善待他人,要做正确的事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仁”的具体体现;成语有仁人义士,仁义之师,不仁不义等。

义:忠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注重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成语有无情无义,忘恩负义等。礼:礼和。

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原指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后发展成为由风俗习惯形成或人为规定的礼仪;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如恭敬、和顺、谦让等);《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又《礼器》曰:“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众之纪也,纪散而众乱。”

;人们常说的懂礼貌,知礼节就是这个“礼”;成语有礼贤下士,以礼待人等。智:睿智。

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知道了解日常的东西也;通俗说,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就是要人们努力的学习知识,提高文化,做个有智慧的人;观一叶而知秋,此为智也;成语有大智大勇,智勇双全等。信:诚信。

做人要诚实;人言不爽,方为有信;诚心之意,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有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也是西方所说的契约精神,讲信用;成语有言而无信,言而有信,背信弃义等。温良恭俭让是指: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是古代人们待人接物的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

4.中华八大美德的诗句

“忠孝仁义礼智信”是七个字,应该从孔子时就提出来,几千年了。

“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这是立身之本。现在有必要学习发扬广大。

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保持肃穆恭敬的态度。

后来,引申为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

现在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

“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最典型的当属“二十四孝”的故事。

古人非常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

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

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文明进步。一个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

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孔子说,仁就是“爱人”。

“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

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目标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能够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一定是很和谐的。仁的思想,还体现在众生平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平等才能体现爱心,如果对待别人,不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了。

提倡“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表明为了重信义可以牺牲生命。

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说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

我们要讲的是大义,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

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对待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出卖朋友,不能损害朋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

作为我们来说,就是积极维护公司的利益,不能阴奉阳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做俗话说的吃里扒外的事情。 提倡“礼”,就是注重礼仪,尊重他人。

“礼”初始的意思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用珍贵的器物祭祀,表示对“天”的感谢和尊重。

礼的核心就是“尊重”二字。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说到“礼”,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仪、礼节和礼貌。大到国家的外交,要遵循它;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要遵循它。

讲究礼仪、礼节和礼貌,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礼的实际运用,也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

难怪不讲“礼”的人,人们会鄙夷说他是个“动物”。 提倡“智”,就是提高素质,服务社会。

知是智的古字,先有“知”字,方有“智”。“知”的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熟悉到可以脱口而出。

因此,我们把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成为智者。可见,这个“智”的要求,是“大聪明”,不许耍“小聪明”;小聪明的人,不是“智者”。

“智”首先体现的就是个人的能力。这个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如果都是无才无德的人,这个社会是不会发展的,甚至会陷入民族危机。

作为每个人来说,首先要养家糊口,如果没有一技之长,那么不要谈服务社会,恐怕家庭都很难稳定。现在,竞争的形势非常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体现在个人能力上,读了大学找不到工作比比皆是

因此,只有强化自身的能力,才能谈得上为社会为家庭做贡献。 提倡“信”,就是诚信守法,一诺千金。

信,心里有什么话就直说,古人说,言为心声,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一个说话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人,肯定不是重“信”的。

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

5.关于忠.孝.仁.义.礼.智.信.廉的名言要三十二条

·礼之用,和为贵。

〖春秋〗孔丘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报摘 ·礼所以防淫,节其侈靡也。

〖汉〗班固 ·略知孔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明〗汤显祖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春秋〗孔丘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易经》 ·君子笃于礼而薄于利。〖春秋〗公羊高 ·凡事廉恭,不得盛气凌人,自取其辱。

〖宋〗朱熹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佳信与义。

———— 张九龄1.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 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3.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5.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6.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7.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8. 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9.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0.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11. 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1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4.率义之为勇。

——《左传·哀公十六年》.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16.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17.义,志以天下为芬。

——《墨子·经说上》 1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19.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20.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21.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22. 讲义气的人,他们彼此建立友谊,是非常容易的;要他破坏已有的友谊,却是一件难事。

23. 正如黄金的器皿一样,是不容易破碎的;倘若破坏了,要修补它,使它恢复原状,却是最容易的事。 ——伊本·穆加发关于仁义名人名言1.仁义值千金 2.仁义长,财义段 3.仁义廉士,穷不改节 4.仁义之师,秋毫无犯 5.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 6.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7.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

——《文字·自然》 8.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9.平日若无真义气,临事休说生死交。

——(明)施耐庵 10.仁义尽从贫处断,世情偏看有钱家 1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 12.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1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列传》 15.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6.初生之犊不惧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回 1.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曰,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

6.求五德:仁、义、礼、智、信的名言名句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大家共同学习吧。

以下是我的答案,请指正。 仁、义、礼、智均是中国古代一种信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礼则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信也是儒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被汉儒列入“五常”。

一、仁 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仁者无敌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篇》原文: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②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③;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④;南辱于楚⑤。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⑥,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⑦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⑧;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注释: 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 ②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

③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于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 ④西丧地于秦七百里: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势渐衰,秦屡败魏国,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个县,约七百里地。

⑤南辱于楚:公元前324年,魏又被楚将昭阳击败于襄陵,魏国失去八邑。 ⑥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

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 ⑦地方百里:方圆百里的土地。

⑧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2.仁者爱人 出自孟子《仁者爱人》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3.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出自《论语·里仁》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自孔子的《论语·子罕》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为之智。”

6. 仁至义尽 表示对人的规劝和帮助已经达到最大限度。 虚极静笃道乃见,仁至义尽余何忧。

——宋· 陆游《秋思之十》二、义 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中,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中,孟子:“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3.义不杀少 《墨子·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可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向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4.义愤填膺 出自:南朝·梁·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

7.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文言文

《侠客行》唐代、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白话文释义: 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

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愿像扬雄那样的儒生,白首著书,老死窗下。 扩展资料: 仁义礼智信的社会意义: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共同理想。社会的和谐既源于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它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

作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完全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无疑,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教育,会大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8.以仁义礼智信为题写片800字左右的作文急用2天内给个好文章

小议礼尚往来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自古崇尚礼仪,从上古的礼乐传统,到后世儒家推崇的仁义礼智信,再到当时代所讲求的和谐社会,无不需要“礼”.古语有言:礼尚往来,而中国人对于重要节目相互登门拜访送礼祝福的风俗由来已久.一方面,平日里各自繁忙,难得的暇闲时间,可以促进沟通与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与友谊.另一方面,也可以借这个机会“保持”联系,或是加强“公关”…… 然而,当有些原本内容很好的习俗在渐渐的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甚至掺杂了其它的“功能”之后,这过节送礼,也就往往变了味道…… 曾经,在人民的生活水平远没有现在这样好的时候,有过很多过节送礼的“笑话”,而这笑话并非是虚构的,而是真实的生活中曾经实实在在发生过的.那时候,过春节,人们往往选择糕点、鸡鱼、肉类制品……这种很“实惠”的礼物去走亲戚访朋友,而绝大多数的家庭舍不得吃掉这些包装相对“精美”的“高档品”,于是就把收到的礼物原封不动的拿去送别的人.结果就闹出这样的事:一件礼品大年三十送出去了,等到正月十五的时候,被另一个人送了回来.随着时候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过节时送的礼物也变成越来越种类丰富,档次渐高.从小到项链、戒指,大到汽车、洋房;从金银珠宝,到古董字画;从玻璃瓷器,到木制家具;从日常生活用品的杯碗茶具,到手机、电脑、MP3等最新的电子产品;从各种饮料食品、地方特产到保健药物、健身器材;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各种材料、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可以说,只要能拿来送人的,就有人送…… 时代是不断变迁的,东西多了是好事,但有时也是麻烦,尤其是有很多人来送东西的时候,所以,渐渐的,物品被人民币所代替,这是最直接方便的“礼物”,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喜欢什么再去买,省得送了你东西,自己不少花钱,你却用不上,还没地方放,更不当一回事.然而,钱终究总是带着个“俗”字,而有时,又有“行贿”之嫌,所以,后来,变成了送“卡”,代金卡、购物卡、信用卡…… 不管送什么,总是礼物,但如果不是朋友或亲属间,而是带着某种“特殊”目的的,送给某些“重要”人物的,这礼物就大不同了.所以,手中有些权力,本人有些“实力”,家庭有些“势力”的人家,每到过节所收到的礼物之多,数额之大,价值之高,往往让人“承受”不起.于是,一个“崭新”的行业诞生了:礼物回收!而这个行业的客户和“货品来源”,则几乎都是“领导”.这种风气的渐进,不仅破坏了纯粹的礼尚往来的原始的情谊和意义,更是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是应该被整个社会都应该一起来抵制的.其实,去问问那些送这种礼的人,有几个不是出于无奈呢?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社会的真正和谐,这种“特殊”的送礼之风,还是不刮的好.。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