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公子的诗句“萧萧肃肃,爽朗清举。”“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乘鹤吹笙想俊游,丑闻宫掖擅风流。身膏斧踬终尘土,若比莲花花亦羞。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诗经·卫风》 瞻彼淇奥yù,绿竹猗ē猗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ān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xiù莹,会guì弁biàn如星。 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ān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zé。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yī重chóng较júe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译: 看那淇水的曲岸,绿色竹子多茂美。文采风流的君子,像切牛骨磋象牙, 像琢美玉磨宝石。庄严啊,嫺雅啊,光明啊,堂皇啊;文采风流的君子,永远不能遗忘啊。 看那淇水的曲岸,绿色竹子多茂盛。文采风流的君子,充耳玉瑱多晶莹,束发皮帽像明星。庄严啊,嫺雅啊,光明啊,堂皇啊; 文采风流的君子,永远不能遗忘啊。 看那淇水的曲岸,绿色竹子像垫席。文采风流的君子,像精金啊像钝锡,像玉圭啊像白璧。宽厚啊,大方啊,靠著车上横木啊;善於戏谑谈笑啊,不会刻薄粗暴啊。 2. 形容公子的诗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当年学皱忌讽齐王纳谏时这句话深深刺激到了一个妹子的较弱的心!!!! 青楼斜影疏,良人如初顾。 纤手如玉脂,淡妆胜罗敷。 引君入香堂,言词论今古。 君心城切切,妾意情楚楚。 盟定三生约,共谱月下曲。 岂料鸳鸯棒,分飞相思苦。 纵有抱柱信,不能容世俗。 公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 不能同世生,但求同归土。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晅兮,终不可谖兮。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然后是复制的 《白石郎曲》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淇 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诗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孟子》“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世说新语·容止》中记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誓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3. 有关公子的诗句有关“公子”的诗文有如下几首: 1. 《麟之趾》 麟之趾 先秦 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译文: 麟的脚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哟麟呵!麟的额头呵,仁厚的公姓呵。哎哟麟呵!麟的尖角呵,仁厚的公族呵。哎哟麟呵! 2.《春日京中有怀》 春日京中有怀 唐代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译文: 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3.《公子行》 公子行 唐代 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蹋烂麦青春。 译文: 富贵人家的公子们穿着锦缎做的比彩霞还要鲜艳的衣服,一大清早就骑着马去野外游春。他们尽兴玩耍,根本不管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纵马奔驰,踏烂了无数的麦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富家子弟任意糟蹋庄稼的恶劣行径的气愤。 4、《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一》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一 唐代 杜甫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译文: 落日映红了西天,携妓的公子陂塘放船。啊,风柔柔轻吹水面,浪细细皱起潋滟。夹岸的绿竹茂密幽深,游士们在此设筵。擎露的荷花多么鲜艳,看着它暑解凉添。诸公子今日格外殷勤,将冰块化作冷饮;佳人们乘兴要歌唱,唱前忙着梳妆打扮。天不作美,风景大煞,头上的黑云突现,陪客的我急把天看,灵机一动耸起诗肩。 4. 形容公子的诗词“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落花 作者:贯休 蝶醉蜂痴一簇香,绣葩红蒂堕残芳。 因嗟好德人难得,公子王孙尽断肠。 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作者: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骆谷晚望 作者:韩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5. “翩翩浊世佳公子”的全诗是什么翩翩浊世佳公子是司马迁对平原君的一句评价,没有全诗。 出处: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原文节选:居顷之,而魏请为从。赵孝成王召虞卿谋。 过平原君,平原君曰:“原卿之论从也。”虞卿入见王。 王曰:“魏请为从。”对曰:“魏过。” 王曰:“寡人固未之许。”对曰:“王过。” 王曰:“魏请从,卿曰魏过,寡人未之许,又曰寡人过,然则从终不可乎?”对曰:“臣闻小国之与大国从事也,有利则大国受其福,有败则小国受其祸。今魏以小国请其祸,而王以大国辞其福,臣故曰王过,魏亦过。 窃以为从便。”王曰:“善。” 乃合魏为从。虞卿既以魏齐之故,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卒去赵,困於梁。 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邯郸几亡。 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齐,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况贤人乎?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於后世云。白话译文:过了不久,魏国请求与赵国合纵盟约。 赵孝成王就召虞卿来商议这件事。虞卿先去拜访平原君,平原君说:“希望听您论述一下合纵之道。” 虞卿入宫拜见赵王。赵王说:“魏国请求合纵盟约。” 虞卿说:“魏国错了。”赵王说:“我本来也没答应它。” 虞卿说:“大王错了。”赵王说:“魏国请求合纵,您说魏国错了;我没有答应它,您又说我错了。 既然这样,那么合纵盟约是终归不可以了吗?”虞卿回答说:“我听说小国跟大国一起办事,有好处就由大国享用成果,有坏处就由小国承担灾祸。现在的情况是魏国以小国的地位情愿担当灾祸,而您是以大国的地位辞却享用成果。 我所以说大王错了,魏国也错了。我私下认为合纵盟约有利。” 赵王说:“好。”于是就同魏国合纵盟约。 虞卿因为魏国宰相魏齐的缘故,宁愿抛弃万户侯的爵位和卿相大印,与魏齐一起从小路逃走,最后离开赵国,在魏国大梁遭到困厄。魏齐死后,虞卿更加不得意,就著书立说,采集《春秋》的史实,观察近代的世情,写了《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共八篇。 用来批评国家政治的成功与失败,世上流传,称为《虞氏春秋》。太史公说:平原君,是个乱世之中风采翩翩有才气的公子,但是不能识大局。 俗话说:“贪图私利便丧失理智”,平原君相信冯亭的邪说,贪图他献出的上党,致使赵国兵败长平,赵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赵国几乎灭亡。虞卿分析事理推测情势,为赵国出谋划策,是多么周密巧妙啊!到后来不忍心看着魏齐被人追杀,终于在大梁遭到困厄,平常人尚且知道不能这么做,何况贤能的人呢?但是虞卿若不是穷困忧愁,也就不能著书立说而使自己的名声表露于世,流传后代了。 扩展资料:人物简介:赵胜(?-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注:战国四公子又称战国四君),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 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北),号平原君。 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建议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威名大震。 赵胜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又为赵孝成王之相。赵孝成王七年(前259),长平之战后,秦军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邯郸),形势十分危急。 赵王派赵胜向魏和楚求援。门客毛遂自告奋勇,同赵胜去楚国求援,最终毛遂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 此即“毛遂自荐”。援军到来之前,邯郸城内兵困粮尽,赵胜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长达三年之久。 直到楚军和魏信陵君援兵赶到,解邯郸之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