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孝敬父母的诗句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出自清代黄景仁的《别老母》 白话文释义: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 白话文释义: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白话文释义: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自春秋《礼记》 白话文释义: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当然连养老送终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出自秦汉《孝经·圣治章第九》 白话文释义: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 2. 关于孝敬父母的古诗5首1.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4.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5.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6.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7.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8.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9.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 “(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 “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1.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 “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3. 描写孝敬父母的诗句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 ——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美国)罗素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罗素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 4. 关于孝顺父母的诗词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5. 关于孝敬父母的诗句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6. 关于孝敬父母的诗句有哪些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惠特曼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大仲马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尔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惠特曼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尔 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诺芬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孝敬父母是夫妻合一、为孩子做表率、创建其乐融融家庭,进而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孝敬父母是每个作为儿女的我们应该做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了,生我们、养我们是多不容易啊,我们应该好好孝敬他们! 7. 十首孝敬父母的古诗有哪些1、《劝报亲恩篇》——清代佚名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译文: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2、《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慈乌夜啼》——唐代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译文: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 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4、《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聚,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5、《国风·邶风·凯风》——春秋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 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 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 6、《送母回乡》——唐代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7、《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8、《思母》——宋代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芦花打得满天飘飞,自己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者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自己身无长物,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 9、《将母》——宋代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译文:把母亲带到扬州后,就安家于临时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吧。 10、《墨萱图 其二》——元代王冕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译文:萱草生在老母亲的高堂前,颜色鲜艳而美好。 对着这幅墨萱图时,杯中常有残余的酒,背着它时还能怎么说呢?作为子女的孝顺心存在,并不在于你富贵与贫贱。 昨天夜里下了寒霜,今晨看到的是江水空濛,可叹人的年岁老了呀!漂泊在外的我没能回家,这种感慨之心情就像被棍棒锤砸一样难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