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现儿童本性的诗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袁枚《所见》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高鼎《村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叶绍翁《夜书所见》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胡令能《小儿垂钓》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杨万里《舟过安仁》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雷震《村晚》。 2. 表现儿童本性的诗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袁枚《所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高鼎《村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叶绍翁《夜书所见》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胡令能《小儿垂钓》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杨万里《舟过安仁》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雷震《村晚》 3. 形容小孩子天性的词有哪些捣蛋鬼,兴高采烈, 欢呼雀跃,调皮捣蛋,活蹦乱跳,憨状可掬,踢天弄井,上窜下跳,攀高爬底,弄鬼掉猴。 1,拼音;(daodangui) 造句;捣蛋鬼无缘无故地拿走我的尺子,指责他,他还依旧嬉皮笑脸的。 2,拼音;(xinggaocailie) 造句; 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迎接“六一”儿童节。 3,拼音;(huanhuqueyue) 造句;当运动健儿获得金牌之时,国人纷纷欢呼雀跃。 4,拼音;(tiaopidaodan) 造句;他是一个爱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儿。 5,拼音;(huobengluantiao) 造句;可爱活泼的小青蛙们在大如扇子的荷叶上活蹦乱跳。 4. 形容小孩子天性 没有时间概念 爱玩的句子孩子爱哭,生下来的第一个反映就是哭。在哭声响起的那一刹那就是父母心里最美好的歌声。孩子是带着哭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第一个天性就是哭,因此孩子饿了哭,冷了哭,一切令他不舒服的事,他都会哭,哭是天性。 孩子爱笑,有了好吃的会笑,玩的开心会笑,穿了新衣服会笑,妈妈夸几句也会笑,笑也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爱玩,每个孩子都喜欢自由自在的开心玩耍,孩子玩起来会忘了饥饿,玩起来也不会有时间概念,玩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喜欢想入菲菲,希奇古怪的问题总是不断的往出涌,就是大学教授也无法应答孩子的问题,漫无边际的想象是孩子的天性。 然而,我们的爸爸妈妈,好象很少考虑他们的天性,以为他们生下来就是来学知识的,而且是按着父母的计划来成长的。因此孩子哭要挨打,孩子玩要受惩罚,孩子提一句古怪的问题会被“不要胡思乱想”马上被扼止住,我们的孩子生气了不敢哭,怕爸爸打;想玩了不敢说,怕妈妈训。孩子的心渐渐的就这样失去了自我,天天抬着眼睛看父母,听着他们的指令,很多很多孩子就这样长大了,长大了终于有一天他可以不听父母的话,这时候他会去找自己失去的自由,父母的再也无力干预孩子的事了,父母呀,不要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了?要问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5. 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有哪些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2.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寄东鲁二稚子》唐代:李白 译文:我的娇女名叫平阳,手折花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 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4.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唐代:杜甫 译文: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5.稚子莫喧哗,恐惊他。——《昭君怨·赋松上鸥》宋代:杨万里 译文:小孩子声音小一些,别惊动了鸥鸟。 6. 形容孩童的诗句形容孩童的诗句如下: 1.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 《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1. 《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 《元日》【宋】辛弃疾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13. 《寻隐者不遇》【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4. 《田园乐七首 其六 闲居》【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5.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诗人为何要以“儿童”为题材作诗? 以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为例,表达了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参考资料 搜狗问问:/z/q609039565.htm?sw=%E5%BD%A2%E5%AE%B9%E5%AD%A9%E7%AB%A5%E7%9A%84%E8%AF%97&ch=new.w.search.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