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梅雨季节的诗句《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 《三衢道中》曾纾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夏日》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以上三首诗反映黄梅雨时节,天气乍阴乍睛现象。 同时在古诗中也反映出我国梅雨的分布、时间。梅雨时期在我国各地出现时间迟早不一样。根据统计,正常年份,闽浙一带大致是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也就是在春末夏初。 《梅雨》唐代柳宗元 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 秋深楚猿深,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化尽,非为帝京尘。 柳宗元写这首诗时在广西柳州,小春即农历三月。 《梅雨》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茅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迥。 杜甫当时在四川成都,诗中所说的"南京"不是指江苏南京,而是指成都,成都梅雨时值农历四月。 关于这二首诗梅雨时值不同,《庚溪诗话》指出:"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谓之黄梅雨。然少陵诗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是蜀中梅雨,乃在四月也。及读柳子厚诗云:'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此子厚在岑外诗,是南粤,梅雨,又在春矣。盖时候所至,早晚不同耶。" 《梅雨》陆游 丝丝梅子熟时雨,漠漠楝花开后塞。 剩采芸香群书蠹,旋舂麦耖续家餐。 陆游时在家乡芸花在夏季开花,所以江浙梅雨正值初夏。 宋代苏轼《舶风》一诗,不仅描写梅雨,而且还把梅雨物候季节现象与季风联系起来。诗前还有并引: 吴中梅雨既过,飒然清风弥旬,岁岁如此,湖人谓之舶趠风,是时海舶初回,云此风自海上与舶俱至云尔。 三旬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 惊飘蔌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 苏轼写这首诗时在浙江湖州一带,三旬是夏至节后十五天,即江浙一带梅雨是在农历五月结束。从以上诗人咏梅雨诗知道,我国梅雨在春夏之交的农历三、四五月,并且由南而北渐渐推进到长江流域。 "三旬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意是说,每年夏至后黄梅雨天气结束,既而转入夏季风(即东南风)也就是"舶趠风"。为什么叫"舶趠风"呢?"舶"就是船舶,"趠"是远来的意思。因为此时风自海上与船舶同时来到,因此称为"舶风"。 我国古籍早对东南季风过记载,如汉代应劭《风俗通》说:"五月有落梅雨,江淮以为信风。"朱国桢《涌幢小品》也说:"吴中五六月间,梅雨既过,必有大风连数日,士人谓之舶趠风。云是舶遇此风,日行数千里,虽猛而不为害"。 什么是季风呢?大家知道,冬季常刮西北风,一到夏季偏南风逐渐盛行,而且冬季的西北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夏季东南风自海洋吹入大陆,这两种不同方向的风,总是随着季节不同而互相更换,我们称之为季风。 古代不仅懂得东南季风,而且利用季风特点掌握航船的规律。宋代泉州太守王十朋有一句诗说:"北风航海南风回",就是说远航外洋的船舶,都是北风出海,南风回航。 古代诗人把黄梅雨这个物候的季节现象,与夏季风连系起来,提高到梅雨与夏季风的关系,是合乎科学原理的。 2. 描写梅雨季节的诗句宋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还有很著名的贺铸的<;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过是词. 浪淘沙 白居易 青草湖中万里程, 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 风翻暗浪打船声。 鹧鸪天 晏几道 陌上蒙蒙残絮飞, 杜鹃花里杜鹃啼。 年年底事不归去, 怨月愁烟长为谁。 梅雨细,晓风微, 倚楼人听欲沾衣。 故园三度群花谢, 曼倩天涯犹未归。 3. 关于梅雨季节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白居易《浪淘沙》陌上蒙蒙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 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梅雨细,晓风微, 倚楼人听欲沾衣。 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晏几道《鹧鸪天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 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辛弃疾 《定风波》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 人间隐路应无限,何事抛身在此中?——白居易《九江北岸遇风雨》年年渐见南方物,事事堪伤北客情。山鬼趫跳唯一足,峡猿哀怨过三声。 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别后双鱼难定寄,近来潮不到湓城。 ——白居易《送客之湖南》 。 4. 提供一些写梅雨的诗句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贺铸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梅雨 - - 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 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 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 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 非为帝京尘。 5. 形容梅雨季节的句子有哪些形容梅雨季节的句子有以下:1、梅季的江南,丝雨绵绵,雾霭重重。 滴滴答答的水珠可以从玻璃、柜子、甚至电器上滚落下来。这时候那怕是有洁癖的人家也会闻到梅雨时节特有气息。 木门变紧了,声音也不再清脆,就连铁门也被湿气浸泡的不再那么刚强,变得温顺柔和起来。2、梅雨,又叫黄梅天。 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这时正是梅子的成熟的日子,所以称为“梅雨”。梅雨季节中,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3、梅雨,在古代称为黄梅雨。 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 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后“三时”的“时雨”。 4、梅雨时节的雨更是变化多端,一开始是豆大的雨珠,太热烈了,噼里啪啦地把世界都给吵醒了;后来又转成为绵绵细雨,如银针般洒落人间;再后来雨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还没过多长时间,梅雨竟然又来捣乱,一场太阳雨开始在天空中上演„„5、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 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6、讨厌的梅雨断断续续,时大时小地下个不停,一连从6月25日下到7月1日,整整下了七田七夜,真让人十分厌烦。 7、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 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 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不过,这种梅雨的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 8、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 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9、一年一度芳菲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秋水随鸿雁北去,时间在笔端飞逝,悄然无声。啊!六月,又是一个六月,一个杨梅漫山红透的季节。 梅雨纷纷,似乎没有这梅雨的欢庆锣鼓,杨梅不登场似的,重彩浓墨,杨梅浓妆艳,显然登场。10、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 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 至40N 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 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11、云变化多端。 眼前的云刚刚还是芝麻大小,霎时间,又变成了泰山一样的巨山;明明是一只快乐的小羊羔,转眼间,就变成了白衣仙女的缎带。有时团成一团,有时弥漫开来,罩住日月星辰„„但不管怎样,它永远嬉戏在那辽阔的天空里。 12、这些天来,天气变化无常,时晴时阴,像猴子的脸说变就变。这不,刚刚还是烈日当空,一会儿就变成了大雨滂沱,下雨时天上还有太阳呢。 13、正是梅雨季节,昨天下午下了一阵暴雨, 所以今天大地还是湿漉漉的。中午,天公渐渐开了眼,从云朵边上露出几片阳光,扫视着地上一切。 满天发黑的云朵,一簇挨着一簇,在快速地运动,黑云使人们难见天日。微微的风,倒也凉爽。 路上满是人们踩出的脚印,一个挨着一个,显出夏日的繁忙。14、最近,天一直在下雨。 嘿!云可能做了好几天的遮阳工作,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这时,云出的汗从天空中高高地落下,便下起了倾盆大雨,让大地生机勃勃。 15、江南的梅雨仿佛是最有特点的,大概是在我初入社会的时候有关梅雨的词汇就从江南而来。伴着鱼米之乡,伴着小桥流水,伴着臆想中的细雨蒙蒙,不觉的就产生了无数遐想。 古镇老街,绿瓦新柳,小弄石墙都透着一股浓的化不开的文人情节。乾隆下江南许是也在梅雨时节,不然那些****韵事怎么能够远远流传呢?对江南,对梅雨印象里总是氤氲多愁的。 16、对树和木本植物来说,这是一个滋润的季节。挺拔的身躯,翠绿的茂叶,在雨中轻舞缠绵、招摇作秀。 嫩枝抓住充沛的雨水,疯狂的伸长。尽管缺少阳光,有些先天不足,也还是娇稚可爱。 苦的是那些草本植物们,过度的雨水,已把它们浸的弱不禁风,底下的叶子已枯黄谢世了。藤科似乎在进行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