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梧州诗句

1. 有关于描写梧州春夏秋冬的古诗词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2. 我要写一些赞美梧州的句子

梧州,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市,广西东大门,地处“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两广咽喉”,是中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城市之一,是中国西部地区十二省(区、市)中最靠近珠三角地区和粤港澳的城市,也是连接珠三角与北部湾的主要通道城市。

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1] 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位于珠江上游,处于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有着"百年商埠"和"小香港"之美誉。[1]

梧州市下辖苍梧县、藤县、蒙山县等3个县,万秀区、龙圩区、长洲区等3个区,代管岑溪市。梧州,位于广西东部,是泛珠三角与泛北部湾经济圈交汇点、国家区域交通枢纽城市、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粤桂特别合作试验区。享有“绿城水都”、“世界人工宝石之都”[2] 美誉,荣膺“中国最具开发潜力十佳城市”、“国家森林城市”[3] 、“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4] 、“全国双拥模范城”和“最具魅力节庆城市”[2] 。

3. 有关描写梧州骑楼城的作文

我攀登过红枫似火的香山,也到过如诗如画的丽江,却为独对令人心驰神往的骑楼城情有独钟。 我的家乡在梧州,那里有最美丽的骑楼城,只要来过这里的人,都会被不可抑制的被她的美所深深的吸引住。

夜幕降临,华灯高照,走入骑楼城,白天留下的余温早已被皎洁的月光洗去,在伊虹灯的照耀下,勾结出一座座连绵不断的骑楼轮廓,精致而雄伟,楼宇之间错落有致,那精巧的门窗,砖雕,牌坊等,无一不泛溢着古典的气息,,而独具匠心的罗马柱,圆形拱窗,穹雕等则散发着西方文化的魅力。每一座骑楼,它的装饰都非常讲究,无论是门栏窗棂,还是房柱墙壁都雕龙画凤,绘画雕纹,还有那些点缀在屋檐下,窗台边的各式浮雕,西式风格的铁栅栏观景台。当然,还有那一个个已经褪色的古老的铁环,和那些栩栩如生的小铜人,它们仿佛又将骑楼城最辉煌的历史片段呈现在我们眼前,经过了两年的改造,焕然一新的骑楼城,既保留了岭南特有的传统文化,又融入了现代欧陆风格的气息,使得骑楼城更加别有风韵,使之成为一部记载着梧州昔日风土人情的活字典,也成为一道吸引各方游客的亮丽风景线,真不愧为梧州递向世界的一张活名片。

不但只夜晚的骑楼城妖娆迷人,关于骑楼城的传说也让人为之着迷。相传,梧州以前经常发大水,洪水来临之时,总是令人们措手不及,死的死,伤的伤,许多人不得不面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凄惨景象,为此,人间不仅怨声四起,百姓的苦难声传入了天上的两条龙的耳朵里,它们不忍看到百姓们受到如此折磨,便双双下入凡间,一条龙用自己的身体承托住临街的面建造桩梁的二楼,另一条龙则俯身于一楼大门前的空留处,作人行道,供行人来往遮阳挡雨。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故名“骑楼”。

所以说,至今,梧州骑楼城已经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来梧州游玩而不去一趟骑楼城的话,可就白白浪费了哟!

4. 关于梧州鸳鸯江的作文

一、工程概况

鸳江大桥(又称桂江三桥)位于广西梧州市区,桂江与西江丁字交叉口处,跨越桂江(图1)。主桥设计为40+175+40(m)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它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性能,以抗压强度高的钢管混凝土作为拱肋,以抗拉强度高的钢绞线束作为系杆,通过边拱的重量,随着施工加载顺序逐步张拉系杆预应力束,以平衡主拱所产生的水平推<BR>;力,最终形成对拱座基础只有较小水平推力的拱桥。这就大大降低了由于巨大不平衡水平推力所增加的基础费用,从而使拱座基础变得较为轻巧,为在大江大河修建大跨度拱桥提供了理论依据。施工单位采用的竖转技术也被施工实践证明是先进、简捷、安全、经济的。

鸳江大桥,主孔是三孔自锚式钢管砼系杆拱桥,位于桂江、西江、浔江三江交汇处。

梧州市鸳鸯江大桥(以下简称大桥)是连接梧州市河东与河西两城区的主要交通桥梁。大桥主桥为三孔自锚式钢管混凝土中承式系杆拱桥,引桥为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全桥总长695米,其中主桥长255米,引桥面宽16.5米。桥面均按四车道设计。

大桥建于1998年1月1日,竣工于2000年4月28日。2000年6月6日大桥举行通车典礼。

梧州历史文化长廊利用长达1.5公里的梧州市河东城区桂汇段防洪堤内壁制作,从鸳江桥底西桂江段防洪堤转角处至桂北闸口处。共有17幅大型浮雕、6个文化景观、3个水景、55幅雕刻诗词书法。表现的内容分为梧州龙文化、古文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刻画了梧州的历史沧桑,展现了独特的民俗风情,表现了梧州人的奋发精神,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其长度和大面积的浮雕群在全国极为少见,嵌于防洪堤壁上的五龙阴雕更是绝无仅有。通过游览梧州历史文化长廊便可一日读懂梧州上下4000多年文明历史。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