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地球自转有关的诗句

1.与地理有关的诗句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垂直地带性.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指暖锋天气.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赤道地区.

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中游.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描写的是我国春未夏初

的梅雨天气.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桂林山水.

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河套平原.

9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夏季风.

1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

变化.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

1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江淮地区.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庐山.

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四川盆地.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庐山瀑布.

1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江

苏省的苏州市内.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描述泰山.

18、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里的“天上”是指青藏高原.

19、“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是陕西黄河大拐弯

处地理景色的写照.

20、“绿树林边合,青山廓外斜”道出了森林对环境的美化作用.

21、“明月林间照,清泉石上流”道出了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的作用.

2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

的白日依山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黄河入海流是指黄河注入渤海.

23、《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

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

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首词所描写的河段位于长江中游

的长沙市,词中所指的高峡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2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描写的是长江三峡两岸的风光.

25、“巍巍苍苍,冰峰百尺,悬河千丈,山川相间.”描写的是青藏高原

2.与地理有关的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教胡马度阴山;

敕勒川,阴山下;

变下襄阳向洛阳;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浔阳江头夜送客;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不识庐山真面目;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关山度若飞;

一片孤城万仞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有高山之巅才有此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和地理有关的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景观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景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梅雨天气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

4.关于地球的诗歌

环保诗歌《在地球的日子里>>在地球的日子里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如蝗虫掠过庄稼我们的梦,把自己惊醒同一天,同一个梦里,没有星星夜漫长,梦无多,披衣立锿灯下将灵魂订集成册在装祯的缝合中睡去宇宙的早晨千百万个太阳升起星际花 凄艳、端庄、秀丽摘一朵幽蓝的花走进星系墓地走近银河系回忆起,我们在时间时代的一些人、情、事、物在太阳系在地球的日子里2\地球 母亲宇宙中 你是我们生存的唯一我们所有的所有都来源于你而你的青发已寥寥无几你河流的脉搏已频繁 间息地球 母亲我们 我们无休止地增长 庞大而你显得越发的瘦小你面对肆虐的榨取和污染而精神无常你面对劣势的延伸和枯黄即将匮竭无力地球 母亲你已严重缺血而我们还在继续一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地球。

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岁月悠悠。

往事悠悠。地球已有亿万年的高寿。

看着人类诞生,看着人类成长,看着人类在自己纷坛的历史中行走……二所有的日子,都在地球上印下痕迹;所有消逝的事物,都在地球的记忆中存留;哪怕仅是一个普通的春秋,哪怕仅是一个小小的追求。所有的儿童,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地球的孩子;不管你是总统还是百姓,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

太阳是大家的,月亮是大家的,地球每时每刻都自转着——哪里的白天都不是永驻,哪里的黑夜都不能持久;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分享阳光的明媚,月光的温柔。海洋是大家的,陆地是大家的,地球把海洋和陆地,送给白皮肤的欧洲、美洲,也送给黄皮肤的亚洲,黑皮肤的非洲,和棕色皮肤的大洋洲。

森林是大家的,草原是大家的,荒凉的戈壁和沙漠也是大家的。地球教导我们:珍惜生存的家园。

学会爱和奋斗。不要贪婪地索取。

不要奢靡地享受。三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是倾其所有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还有:无休止地砍伐森林,让遥远处的绿叶都为之颤抖;还有:把动物拎上饕餮的肉案,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朋友;还有:无节制地侵占植物们的领地,坐视一个个物种绝后;还有、还有、还有……四地球不说话。

为人类的生存,它必须在自然的轨道上依时依序地运行。它没有时间沉重,也没有时间忧愁。

共有一个家园的人类,已到了醒悟的时候——无数的人,在焦灼地展望。无数的人,在痛苦地回首。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那些蓝眼睛,那些灰眼睛,那些黑眼睛,都闪烁着人类良知的光芒,都敞开了呼唤未来的窗口——五让拥抱陆地的海洋,永远不失蓝色的梦幻吧!就像纯净的童话,充满善良的追求;美人鱼的歌声,在季风中飘荡,岸边的橄榄树,向过往的船只招手……隔海相望的陆地,都伸出友谊之手,相视一笑,泯灭旧日的怨仇。没有掠夺者的咆哮,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们彼此互赠的礼物,是平等、自由。人人都懂得和学会了爱——珍惜每一棵花草树木,每一把泥土,每一条江河溪流,每一声小鸟的啁啾;春天赶着绿色,涌向所有的草原和牧场;涌向供奉乳汁的奶牛;秋天带着成熟,走向所有洒过汗水的田野,庄稼结出丰硕的谷物,葡萄滴下甘醇的美酒……为了这美好的一切我们今天能够拥有,子孙万代还能继续拥有,人类的千百种语言,凝成了一句不用翻译的话:地球——万岁!万岁——地球。

5.关于地球的诗歌

浩瀚无垠宇宙,

地球唯一家园。

生灵养育万千年,

重负不堪病染。

有限资源珍爱,

和谐相伴平安。

生存环境众心牵,

水绿天蓝人健。

保护地球

广阔的宇宙,

有一颗蔚蓝的星球,

那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所有,

是这颗星球,

一起伴胸怀,

让我们声息繁衍世世代代,

可是你却不懂珍惜这一切,

但是你却不懂,

保待这一切所有,

这里伴星球,

黑夜一片成沙丘,

山不见也不再有清澈的河流。

我们的双手开创无数辉煌,

但同样在制造中厌倦和向往,

难道你已忘了我们做过了什么,

难道你已忘了我们所有的过错,

天空在哭泣,

大地在叹息,

你是否还想着自己。

小鸟的祈祷,

大象的哀号,

都是在给你警告。

伸出你双手拥抱这地球,

感谢她给我们的家。

用消失的战火和永恒的笑容,

让我们一起报答她。

珍惜你所有,

拥有这一切不放手,

让我们共同追求。

让饥荒不再有,

让悲伤不停留。

你仍然都放弃自由。

伸出你我的手,

不必的伤痛,

让我们展开歌喉。

这一切的一切,

这所有的所有,

让我们同未来携手!

6.描写地球的句子,急用

1543年,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此后,大量的观测和实验都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实验(傅科摆试验),证明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约为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的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周期为一恒星年,公转平均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黄道与赤道交角(黄赤交角)为23°27′。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和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区分。地球白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有长期变化、季节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即岁差和章动、极移和黄赤交角变化。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球形这个概念的出现,可上溯到公元前五、六世纪。

当时,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只是从球形最美的观念出发产生这一概念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已提出地球是球形的看法。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

中国唐朝时期,在一行的指导下,由南宫说率领的测量队在河南省黄河南北的平原地带进行了最早的弧度测量,算出了北极的地平高度差一度,相当于南北地面距离相差约351里80步(唐朝的长度单位5尺=1步,300步=1里),从而可算出地球的半径。这项工作比阿拉伯人的类似工作约早100年。

在现代,除用大地测量方法外;还可用重力测量确定地球的均衡形状。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地球动力学测地方法得到很大发展。

各种方法的联合使用,使得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测定精度大大提高。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常数系统中,地球赤道半径α为6378140米,地球扁率因子1/f为298.257。

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扁球体,或者说,更象个梨状的旋转体。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地球的赤道也是个椭圆,据此可认为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

地球自转产主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形状,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公里。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进一步造成地球表面形状的不规则性。

在大地测量学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在这个面上重力位各处相同,是个等位面。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地球上的海洋、大气产生潮汐现象,也使固体地球(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弹性体)发生弹性形变,这就是所谓“固体潮”。

质量和重力加速度 地球的质量为5.976*l027克,这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测定的。地球质量的确定提供了测定其他天体质量的依据。

从地球的质量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地球上任何质点都受到地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二者的合力就是重力。

重力随高度递增而减小,也随纬度而变化。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978.伽(厘米/秒2),两极处为983.2伽。

有些地方还会出现重力异常现象,这反映出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重力异常同地质构造和矿床有关。

地球因受到日、月引潮力的作用,它的重力加速度也有微小的周期变化,最大的可达十分之几毫伽。 构造 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

磁层和大气圈阻挡着来自空间的紫外线、X射线、高能粒子和众多的流星对地面的直接轰击。 地球表面十分之七以上为蓝色的海洋所覆盖,湖泊、江河只占地球表面水域很少的部分。

地球表面的液态水层,叫做水圈,从形成至今至少已有30亿年。地球的表层由各种岩石和土壤组成,地面崎岖不平,低洼部分被水淹没成为海洋、湖泊;高出水面的陆地则有平原、高山。

地球固体表面总垂直起伏约为20公里,它是珠穆朗玛峰顶(据中国登山队测定,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43米) 和最深的海洋深度(马里亚纳海沟深度约11公里)之间的高差,它超过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的一半。洋底象陆地一样不平坦,也不平静。

洋底岩石年龄要比陆地年轻得多。陆地上大多数岩石的年龄小于二十几亿年。

陆地上到处可以找到沉积岩,说明在远古时期这些地方可能是海洋。地表虽有少量的环形山,但难以找到类似月球、火星和水星那样多的环形山,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受到外力(水和大气)和内力(地震和火山)的作用,不断风化、侵蚀和瓦解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壳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面的隆起和沉降,以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是次要的。近十多年来,愈来愈多的科学家认为,地球上部不仅有垂直运动,而且还有更大的水平运动,海洋和大陆的相对位置在地质时期也是变化着的。

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此后,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地球早先存在两块古大陆——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和北半球的劳亚古陆。

但在很长时期里许多科。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