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哈尼族的谚语和古诗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 哈尼族认为:“人生在世一辈子,死在阴间得永生”。 主要分类 综述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几种: 气象谚语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如: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农业谚语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卫生谚语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如: 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 社会谚语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狭路相逢勇者胜。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学习谚语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 关于哈尼族的谚语和古诗.关于哈尼族的谚语和古诗,没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 哈尼族认为:“人生在世一辈子,死在阴间得永生”. 主要分类 综述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几种: 气象谚语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如: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农业谚语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卫生谚语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如: 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 社会谚语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狭路相逢勇者胜.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学习谚语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 可以用什么诗词来赞美哈尼族楹 联 选 注 为参加长征抗战部分健在的老将军老战士撰写楹联书法 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为隆重纪念这一重要的时刻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继承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向老一代革命家学习,在朋友建议下,特选择了部分健在的曾经经历长征、抗战的老将军、老战士,为其精心构思创作嵌名联,并润笔贺赠。 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德高望重。作为他们的晚辈,人民军队的后来人愿以崇敬的心情、严谨的态度,认真打造锤炼这些楹联书法作品,并视为一次重温历史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机会。 现将此楹联书法作品和创作这些作品的感悟、心得,创作手法及老将军、老战士的有关背景材料一并呈奉给各位师长朋友,欢迎指正。 人民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同全军众多战友一样,军旅生涯耳濡目染,直接或间接从老一辈将士的英雄业绩与代代传承的我军战斗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是我们的幸运。 为传承我军光辉的战斗精神,弘扬先进的民族文化,并能为他们做一点事情,是我们的荣幸。借此,祝福老一辈革命家、老将军、老战士健康长寿!祝首长、战友、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为肖克上将撰: 威严肖貌立天地 克令哲心泣鬼神 此联采用插嵌式碎锦格手法,意在表现老一辈将士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开天劈地建立工农武装的威武之势。 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无到有,脚踏祖国大地,背负人民希望,令侵略者和反动派闻风丧胆。英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 我认为,一副联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犹如建造一座碑厦,塑造一个形象,这是立意的使然,也堪为天人合一的必然。是心头涌动的对革命前辈无限敬仰之情的流淌与抒发。 注:克令谓有美德,南朝齐谢眺《齐敬皇后哀策文》肇惟淑圣、克柔克令。 肖克,湖南省嘉禾县人,1908年生,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 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为吕正操上将撰: 吕律永和乾坤大 正诚操略天地宽 此联采用插嵌丹顶格、碎锦格多格式,将姓名嵌入上下联中。吕律,指我国古代乐律,有阳律、阴律各六,合为十二律。 阳六曰律,阴六曰吕,全称律吕或吕律。 此联采用借喻的笔法遣句。 音律和声方为大美。借喻**人的最高理想追求乃是人类大同和社会的和谐。 正因如此,老一辈将士不惜抛头颅酒热血,他们为了真理甘愿献出一切,正义无私,忠诚果敢,开创了祖国建设的新天地,人们将永记其功德。此联还寓意,乾坤之大包容万象和谐为宗、为美,天地气象,宽广万千,唯有正道、忠诚方可领略,这应是恒理所在。 注:正诚指端正朴诚。曾国藩语“正诚笃行风楚之人,所取率多端士。” 吕正操,辽宁省海城县人。1905年生,1922年参加东北军,1936年加入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为张万年上将撰: 万夫不当将军气魄 高年犹富戎马情怀 此联采用碎金格手法,旨在表现我军高级将领正义在胸,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英勇善战,威武不屈的英雄浩气。将军戎马一生,年深岁久,愈加情切意重,与人民军队的未来和国防建设的步伐心心相系。 注:万夫不当喻指万人不能抵御。形容极其勇健。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想关云长但上阵处,凭着他坐下马,手中刀,鞍上将,有万夫不当之勇。” 张万年,山东黄县人,1928年8月生,1944年8月入伍。 1945年加入中国**。曾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等职。 上将军衔。 为迟浩田上将撰: 浩然之气浮日月 恬淡襟怀乐田园 此联采用碎金格手法。 此联写我军高级将领历尽战争考验、出生入死所形成的凛凛浩气,如同日月之光,感召后人奋进向上。他们是国家的功勋,身居高位,心怀恬淡,与士兵与百姓同命运、心连心。 迟浩田,山东招远人,1929年7月生,1944年参加工作,1945年入伍。1946年加入中国**。 曾任中共中央**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等职。上将军衔。 为张廷发上将撰: 廷贵和平而济世 德高望重乃发祥 此联采用散嵌、碎锦格手法,将“廷”嵌在上联第一字,“发”字嵌在下联第六字。构思遣句以因果式成句,以表达对老将领光辉人生旅程的敬重和赞美之情。 张廷发,福建省沙县人。1918年生,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职。1955被年授予少将军衔。 为洪学智上将撰: 洪操武略行无碍 博学文韬智圆融 此联采用碎锦格手法,将老将军名字分嵌,贯穿在上下联中。此联旨在描述一位文武幍略在手、学养智慧在心的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英勇善战不畏困苦、出生入死,所向披靡,圆融无碍的路程和心境。 注:(1)洪操指高深的节操。晋潘尼《车武馆赋》:“嘉大雅之洪操。 美明哲之保身”。 (2)圆融,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 4. 描写梯田的诗句山有多高水长在 一句话说尽云南地理特征,内涵深,包容广,所指准,把云南绝岭绵亘、泉溪滴流图,"山有梯田坝有海,谷有红河岭有泉"画面一一包揽。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独特地理现象,说的是哈尼梯田。哀牢山泉涌汩汩,流水潺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资源。 哈尼梯田之最壮观者,当属元阳县。秋收之后,早春之前,是观赏哈尼梯田的最佳时节。逆光下的层层梯田有如面面明镜,一层层亮得耀眼,大者如曲池,小者似碎镜,依山势而层层弯曲,顺坡度而块块递进。 间或有汉子牵牛犁耕,一牛在田,几无可转身的余地,或有更小者,只如同一个洗衣盆大小;间或有几个妇女头勒背篓自田埂上走过,远远望去,犹如在镜子阶梯上行走。走近看时,田埂宽仅1尺,绿草茂盛,根系发达,抓住田埂使其坚固。每块田埂边,均有往下淌水的出口,由上而下,层层涵养,而最高处的田块,却是从泥墙中渗出水来。此水何来?追根寻源,水自山里来,水自草中来,水自树下来,这是"山有多高水长在"的原由和根据。 "树能'扯'水,树能保水",这是云南民间的朴素说法。不论山再高、坡再陡,只要有树,有森林,庞大错综的根系便成了涵养水源的依靠,就能把水从低处"扯"上去,让水往高处流。尽管地表看不见水,而地下水位却提高了,当积蓄到一定的量,便自然而然泉涌水溢了。一个"扯"字,有扯上和扯住之意,道尽了"山高水长"的无限奥秘。 5. 欲求关于凤凰古城,桂林山水,哈尼梯田的诗词.阮郎归 湘西小镇梦如霜, 花落埙音长。 清风明月醉沱江, 人情似故乡。 永玉画,从文章, 清歌欲断肠。 惟与此地共徜徉, 不愿诉离伤。 丑奴儿 诗家新景在桂林, 流传古今, 流传古今, 象鼻山上听风吟。 闻说杨堤春光好, 烟雨满襟, 烟雨满襟, 一川漓江映我心。 武陵春 哀牢山上棋盘地, 万千是纵横。 梯田如星落纷纷, 红河连绿春。 老虎嘴上景尚好, 落日最消魂。 哈尼热情似海深, 只此景、在此村。 。。。..真伤脑筋啊。..特别最后一个,里边的地名相信楼主很熟悉了,就不解释了。希望你喜欢 6. 描写“梯田”的诗句有哪些1、田上 唐代: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译文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2、书湖阴先生壁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 ,惊醒了我的午觉。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3、村居 宋代: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译文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4、出郊 明代: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译文 山坡上一级一级的畦田像楼梯,平原上整整齐齐的畦田像棋盘。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 5、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清代: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译文 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7. 形容冷秋的诗句七绝·秋---组诗 胡秉言 其一·秋雨 濛濛细雨扰田园,阵阵凉风紫燕翩。 碧水清荷菱角翠,百花著玉泪盈涓。 其二·秋实 风推溽暑宇添凉,晨露晶莹稻谷香。 水碧鸭欢弄潋滟,远山枫叶醉红裳。 其三·秋颜 萧萧翠竹掩曲幽,阡陌绵绵紫燕啾。 一叶飘来知素影,谷黄落地尽金秋。 其四·秋情 瑟瑟蒹葭蒲萎黄,香销菡芰叶残殇。 鸳鸯缱绻不离弃,丽质天生戏水狂。 其五·秋意 淡墨轻描菡萏妖,寒调冷色翠微娇。 月凉入水盈盈泪,舒袖嫦娥兔弄箫。 其六·秋殇 秋风萧瑟冷云飘,秋雨敲桐泪叶憔。 秋露凝珠伤感溢,秋霜漫漫染乌梢。 8. 形容哈尼长街宴“流水宴席”是我们形容一场饭局来的人之多,主人一桌摆不下,便摆数桌;也有可能客人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到来,前一桌客人刚吃完,杯盘狼藉撤下,美味佳肴再上。 “流水宴席”一般只在重大节庆日时才办,比如为家中的老爷子做寿、婚庆、人丁稀少的人家喜得贵子等。人一生中是难得办几场流水宴席的。 不是钱财承担不起,就是生命承受不住。 有一种大饭局比流水宴席更气派豪迈、更恢弘热闹,那就是哈尼人的长街宴。 宴会摆到一条大街上去办,而且年年都要办,年年都要大宴四方宾客,唯有哈尼人乐意。 哈尼人是个快乐而单纯的民族,他们一年中要过两个年,分别为十月年和六月年。 就像所有古老的民族一样,他们的节庆总是和大地上的农事有关。哈尼人过六月年是为了在撒种栽秧之前,向天神传达他们的祈愿,祈求这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他们走村串寨,唱歌跳舞,荡秋千,谈恋爱;要取悦神,先欢乐自己,然后人神共娱。而过十月年则是在稻谷入仓、田地安宁、金灿灿的玉米挂上了房梁后,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到属猴日,哈尼人便要歌唱了,要喝酒了,要大摆长街宴席过年了。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甲寅乡的长街宴。这场规模宏大的宴会要摆三天,先是各家各户摆,然后村寨里摆,最后是乡上摆。 场面越摆越大,饭桌越摆越长。 甲寅乡咪田村的长街宴是由村里主办的。 下午四五点左右,但见每家每户摆出一竹编桌子来,上面是各家自备的菜肴,大约有十来份,有地里长的,山上采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有野味有寻常小菜。大家并不在意谁家摆出的菜多寡丰俭,通常情况下总是拿出最好吃的,因为饭桌上的菜好不好吃,是看这个家庭的女主人贤惠与否的标志。 一个单纯年代的良善传统,哈尼人把它保持了下来。 长街宴不能简单理解为城里人的“AA制”,它体现出哈尼人浓郁的本民族文化特色。 每家虽然都出了一张饭桌,但只能由家中的男主人出席,如果哪家有人在城里工作,在外面打工做生意的,则可多来一两人,背井离乡的游子么,故乡对他们总是宽容的。而女人和小孩是不能上席的,女人们一部分在家操劳这场宴席,一部分则承担给男人们敬酒唱歌的责任,小孩子则馋涎欲滴地在一边看热闹,四处乱跑放鞭炮。 到处炸响的鞭炮让人真的有过年的感觉呢。 就像每一张饭桌总有正席一样,长街宴的正席当然就在这条宴席长龙之首。 坐正席的人哈尼人称之为“龙头”,龙头一般穿黑衣戴黑尼礼帽,一般由村寨里德高望重、儿孙满堂、家世三代清白、长寿者为之。所谓三代清白,是指三世人中都正派善良、且没有人暴亡的家族。 哈尼人尤其看重一个人的寿终正寝、延年益寿。在长街宴的末端,还有个龙尾,称为副龙头,是村寨里地位仅次于龙头的压阵的角色。 龙头和龙尾都是村人自发选出来的,他们也可以轮流坐正席。换句话说,如果哪个龙头家哪年出了点什么不吉祥的事情,那他就当不了长街宴的龙头了。 在吉祥的日子里,一定要有身家清白、人丁兴旺的人带领大家欢乐,也给大家带来希望和祥瑞。 咪田村有58户人家,就摆了58桌,一桌一桌的竹编桌子沿着村寨里并不宽敞的小街蜿蜒接下去,就像童年过家家一般好玩热闹,也像一条美味佳肴的河流,这才叫真正的“流水席”呢。 当寨子里的龙头李七斗大爹的酒碗举起来时,这场浩大的宴会就开始了。 听村里人说,长街宴对联络村人情感,和谐邻里关系极为重要。 都是一个寨子里的人,平常哪有不舌头磕着牙的。但到了长街宴上,大家酒碗一端,歌儿一唱,一切恩怨烟消云散。 当然,这只是哈尼人长街宴的现实功用,我更感慨的是它的坚韧传承。据说哪怕是解放前乃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困难时期,哈尼人的长街宴也没有断过,尽管那时桌上的菜肴可能让主人羞涩一些。 长街宴开始不到半个小时,我看差不多一个村庄的男人们都已半酣了。女人们在一旁添酒续茶,唱歌或者跳舞,更增添了男人们的酒量。 酒是本地人自酿的闷锅酒,像山泉一样甘冽,像哈尼人一样热烈。酒入腹中,歌儿就飞出来了,当歌声此起彼伏时,一个村寨都醉了。 哈尼人的长街宴现在并不看重吃到了什么,祥和热闹、亲如一家,凝聚故乡亲情,才是最重要的。 现今的哈尼长街宴是越摆越长了,因为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 地方政府因势利导,以长街宴作为弘扬民族文化、推广旅游的平台。第二天由甲寅乡政府组织的长街宴就摆了近千桌,上万人来赴宴。 乡镇上一条约三华里长的街道两边都摆满了桌子。不一定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也不一定都是长胡子的爷们儿才可以入席了。 外地人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像一条鱼儿一般投身到这宴席的河流里。哈尼人的热情、好客、谦逊由此可见。 你在长街宴上可以和任何不相识的人干杯,歌喉嘹亮的哈尼女子不管你来自何方,都会以歌敬酒,让你酒不醉人人自醉。 宴席的河流让我想起峡谷深处的红河,这条流经哈尼地区、哺育哈尼人的红色河流,人们以它的名字来为这片大地命名,也以它的源远流长、坚韧不屈来象征自己的性格乃至文化。 这条隐匿在南中国群山褶皱深处的河流,孕育了许多民族的文明,哈尼人的长街宴,不过是。 9. 欲求关于凤凰古城,桂林山水,哈尼梯田的诗词.我对凤凰古城,桂林山阮郎归湘西小镇梦如霜,花落埙音长。 清风明月醉沱江,人情似故乡。永玉画,从文章,清歌欲断肠。 惟与此地共徜徉,不愿诉离伤。 丑奴儿诗家新景在桂林,流传古今,流传古今,象鼻山上听风吟。 闻说杨堤春光好,烟雨满襟,烟雨满襟,一川漓江映我心。 武陵春哀牢山上棋盘地,万千是纵横。 梯田如星落纷纷,红河连绿春。老虎嘴上景尚好,落日最消魂。 哈尼热情似海深,只此景、在此村。 真伤脑筋啊。 特别最后一个,里边的地名相信楼主很熟悉了,就不解释了。 希望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