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秋悲的诗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宋·柳永《八声甘州》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唐·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2. 形容秋天凄凉的诗句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里面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声断谯门。秦观的 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忘了是谁的了。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的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的 3. 描写秋悲的诗句辛弃疾作品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4. 描写秋天悲伤的诗句大全1、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咏月》李建枢 2、月到中球圆,人圆梦难圆。——《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无可 3、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秋野五首》 唐·杜甫 4、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唐·李白 5、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骆宾王 6、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咏月》李建枢 7、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无可 8、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唐彦谦 9、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书河上亭壁》 宋·寇准 10、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骆宾王 11、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题苏公林亭》 唐·钱起 12、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月》 唐·杜甫 1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唐·杜牧 14、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唐·李端 15、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海上生明月》朱华 16、榕树底下我伤心,独自一人,知向谁边?晓来百念皆空去,抬头望月月光寒。——《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无可 1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苏轼 18、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十七夜对月》杜甫 19、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唐·李白 20、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宋·林速 21、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白居易 22、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他乡此夜客,对酌经多愁。——《中秋夜南楼寄友人》无可 23、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24、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游休禅师双峰寺》 唐·刘长卿 25、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秋夕望月》张九龄 26、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十六夜玩月》杜甫 27、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中秋月二首》李峤 5. 形容人“秋天悲伤”的诗句有哪些1.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 2.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衰。3.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4.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5.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1、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出处):张翰的《思吴江歌》(释义):秋风起,树叶飞,吴江的鲈鱼鲜又肥。 离家三千里,想回未能回。(赏析):诗的前两句“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从又一次降临人问的秋景写起,引发出对故乡风物的深沉思念。 秋风飒飒,天高云淡,一派佳丽景色。这景色对每一个人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留恋。 然而,在动人的佳景后面隐含着一个未曾道出的事实:身在洛阳,千里为宦。这样写的是洛阳的“秋风”、“佳景”,念的却是家乡的秋日风光,异地风光引起了作者难以自禁的乡关之思。 2、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衰。(出处):王勃的《山中》(释义):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赏析):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写出了“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 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绪。 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兴”之意。 从“兴”的作用来看,在这样凄凉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黄叶,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 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意,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迹,又使读者增添一层联想,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 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 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之妙。 3、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出处):《汾上惊秋》(释义):心绪伤感惆怅又逢上草木摇落凋零,我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 (赏析):明确地说穿了诗人复杂纷乱的心情。“摇落”用《秋风辞》中“草木黄落”句意,又同本于宋玉《九辩》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这里用以指萧瑟天气,也以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说“逢”。“逢”者,愁绪又加上挫折之谓,暗示出“心绪”并非只是个人的失意。 “秋声”即谓北风,其声肃杀,所以“不可闻”。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愁绪更纷乱,心情更悲伤。 这就清楚地表明了前二句所蕴含的复杂心情的性质和倾向。实际上,这诗的表现手法和抒情特点,都比较接近阮籍的《咏怀诗》。 此诗的抒情形象透露出诗人有寄托,有忧虑,有感伤;但究竟为什么,是难以确切肯定的。他采用这种手法,可能是以久与政事的经验,熟悉历史的知识,意识到汉、唐两代的两个盛世皇帝之间有某种相似,仿佛受到历史的某种启示,隐约感到某种忧虑,然而他还说不清楚,也无可奈何,因此只能写出这种感觉和情绪。 而恰是这一点,却构成了一种独有的艺术特点:以形象来表示,让读者去理会。4、(出处):杜牧《秋夕》(释义):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赏析):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 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 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 6. 描写秋天悲伤心情的诗句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3、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 4、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悲秋的诗句。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 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 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琼 8、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 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1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悲秋的诗句。柳永 1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 1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 13、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辛弃疾 14、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李白 1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16、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秦观 1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 18、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 19、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 20、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 21、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2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 2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 24、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钱起 25、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柳永 7. 形容人“秋天悲伤”的诗句有哪些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衰。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1、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 (出处):张翰的《思吴江歌》 (释义):秋风起,树叶飞,吴江的鲈鱼鲜又肥。 离家三千里,想回未能回。 (赏析):诗的前两句“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从又一次降临人问的秋景写起,引发出对故乡风物的深沉思念。 秋风飒飒,天高云淡,一派佳丽景色。这景色对每一个人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留恋。 然而,在动人的佳景后面隐含着一个未曾道出的事实:身在洛阳,千里为宦。这样写的是洛阳的“秋风”、“佳景”,念的却是家乡的秋日风光,异地风光引起了作者难以自禁的乡关之思。 2、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衰。 (出处):王勃的《山中》 (释义):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赏析):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写出了“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 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绪。 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兴”之意。 从“兴”的作用来看,在这样凄凉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黄叶,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 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意,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迹,又使读者增添一层联想,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 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 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之妙。 3、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出处):《汾上惊秋》 (释义):心绪伤感惆怅又逢上草木摇落凋零,我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 (赏析):明确地说穿了诗人复杂纷乱的心情。“摇落”用《秋风辞》中“草木黄落”句意,又同本于宋玉《九辩》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这里用以指萧瑟天气,也以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说“逢”。“逢”者,愁绪又加上挫折之谓,暗示出“心绪”并非只是个人的失意。 “秋声”即谓北风,其声肃杀,所以“不可闻”。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愁绪更纷乱,心情更悲伤。 这就清楚地表明了前二句所蕴含的复杂心情的性质和倾向。 实际上,这诗的表现手法和抒情特点,都比较接近阮籍的《咏怀诗》。 此诗的抒情形象透露出诗人有寄托,有忧虑,有感伤;但究竟为什么,是难以确切肯定的。他采用这种手法,可能是以久与政事的经验,熟悉历史的知识,意识到汉、唐两代的两个盛世皇帝之间有某种相似,仿佛受到历史的某种启示,隐约感到某种忧虑,然而他还说不清楚,也无可奈何,因此只能写出这种感觉和情绪。 而恰是这一点,却构成了一种独有的艺术特点:以形象来表示,让读者去理会。 4、(出处):杜牧《秋夕》 (释义):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赏析):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 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 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 8. 关于秋天悲伤的诗句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描写秋天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