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滁州有关的诗句

1.以滁州为题的古诗有哪些

以“滁州”为题查古诗如下:

《滁州西涧》

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官舍》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忽从天上谪人间,知向山州住几年。

俸外不教收果实,公余多爱入林泉。

朝簪未解虽妨道,宦路无机即是禅。

铃阁悄然私自问,郡斋何异玉堂前。

《送李滁州》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君于觉路深留意,我亦禅门薄致功。

未悟病时须去病,已知空后莫依空。

白衣卧疾嵩山下,皂盖行春楚水东。

谁道三年千里别,两心同在道场中。

2.有哪些描写滁州的古诗文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3.有哪些描写滁州的古诗文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

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

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

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

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

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

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

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

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

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

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

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

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4.有关滁州市的俗语有哪些

滁州,简称滁,古称涂中、清流、新昌。是安徽省省辖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端,安徽省东部,苏皖交汇地区。全市设2区、管辖4县、代管2县级市,土地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3.8万。

滁州吴风楚韵,气贯淮扬,接壤金陵西北,为六朝京畿之地,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气越淮扬”、“儒风之盛、夙贯淮东”之誉。早在先秦时期为棠邑之地(今南京市六合区),三国设镇,南朝建州,隋朝始称滁州,因滁河(涂水)贯通境内,又“涂”通“滁”,故名为“滁州”。

滁州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南京市江北门户,国家级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皖东区域中心城市,合肥经济圈重要成员城市,江淮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等。

民俗风情

文化形式

主要黄梅戏、越剧、扬剧、庐剧、泗州戏等。

灯会庙会

中国农民歌会(简称农歌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滁州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文联承办。每年一届。(已举办五届)

琅琊山庙会(滁州),每逢正月初九,琅琊山都举行热闹的民俗盛会,因东岳大帝的女儿碧霞仙姑传说而流传至今。

走太平盛会(全椒)正月十六的民俗盛会,自汉代沿袭至今,过太平桥以祈望吉祥如意、富足太平。

洪山戏(来安)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傩”,从“傩”发展到香火戏,是香火会请神祈祷时演的戏。流传于来安、天长和江苏部分地区。

秧歌灯(来安)明朝末年发源于来安县广大乡,由农民对“神灵”的祈祷活动发展而来。流传于滁州、全椒和南京六合、浦口一带乡间。

饮食文化

滁州市区饮食受到皖江风味的影响,以原味鲜美略带咸为主;多使用“炸”等烹调技法;滁州又连接南京、扬州,饮食也体现出淮扬菜的特点,兼用“炖”等烹调方法。滁州菜注重刀工,口感酥脆,咸则咸香可口,甜则鲜醇不腻,菜肴讲究根据菜品原味而烹调,滁州的饮食独具特色,值得一品。

滁州市区:画席、南谯茶叶、滁州竹篮、滁菊(中华四大贡菊之首)、琅琊酥糖、党参。

来安:雷官板鸭、花红果、来安麻鸭。

全椒:桔梗、百年辣酱、管坝牛肉、马厂酥笏牌。

定远:瘦肉型猪、定远卤鹅、藕塘花生。

凤阳:凤画、酿豆腐、梅鱼、花园湖大闸蟹。

天长:秦栏卤鹅、甘露饼、酥烧饼、芡实、高邮湖大闸蟹。

明光:明光绿豆、老明光酒、淮王鱼、银鱼、女山湖大闸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