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形势严峻的诗句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②,甲光向日金鳞开③。 角声满天秋色里④,塞土燕脂凝夜紫⑤。 半卷红旗临易水⑥,霜重鼓寒声不起⑦。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⑧。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据说,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 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 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 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注释] ①雁门太守行:乐府相和歌瑟调三十八曲之一。 ②这句以黑云压城好象将要摧毁的形象,表现形势紧急。 ③这句说,太阳照射在将士鱼鳞般的铠甲上,光芒耀眼。 ④角:古代军中的号角。 角声满天,是描写战斗的激烈。 ⑤燕脂:即胭脂,指战士流的血象胭脂一样红。 这句说,塞上战士们的鲜血在夜里和土壤凝结成紫色。 ⑥半卷红旗:红旗不能充分展开,描写急行军的样子。 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 ⑦这句说天冷霜重,鼓皮受潮,响声不大。 ⑧君:皇帝。黄金台: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 战国时,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天下“贤能”。玉龙:这里指宝剑。 这两句说,为了报答皇帝的重视,决心手提宝剑,为他战死。 [译文] 军情急,狼烟四起烽火腾空,敌情重,乌云压城危城撼动。 夕阳下,敌兵的铠甲闪鳞光,残阳中,攻城的刀枪在晃动。 角声振,撕裂长空满天飞扬,怒吼声,伴随秋风阵阵悲壮。 边塞上,一场血战可歌可泣,战士血,凝成胭脂夜色更浓。 红旗半卷,直逼易水,奇兵飞袭,鼓面冻裂,鼓声不响,寒霜重重。 愿报那黄金台上恩情隆,手握宝剑为统一祖国往前冲! 赏析 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但前四句 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围城、突围等等全无 明确描写。 因此,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 之“意”虽在“言”外,仍然来自“言”。 一首诗积字成句,积句成篇,成为 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这篇诗前四句颇难碓解,后四句却比较显豁。 说清后四句, 再反观前四句,通篇的意义便不难领会。 先看后四句。 “半卷红旗临易水”,暗示“临易水”之前有一段进军过程。“半卷红旗” 是为减少阻力,是进军的特征,如“红旗半卷出辕门” 之类。 “临”字也表现行军的动势。那么,“临易水”之后是否遇上敌军?如果遇到的话,力量对比如何?形势对谁有利?这一切,后三句都未作正面描述,而言外之意却比较明晰:一、“临易水”表明前进受阻,又令人联想起《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二、击鼓为了进军,而“霜重鼓寒声不起”通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出战争形势的严峻。三、末尾两句,写主将提剑上阵,誓作殊死战斗以报君恩,则大敌当前,已不言可知。 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 “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 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 一、二两句写围城与突围,构成一个意义单位。 以下八句写乘胜追杀,直至兵临易水,是又一个意义单位。“角”,古代军用乐器。 《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有“吹角收兵”的记载。联系上下文看,“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正是以虚写实。 在读者想象中展现敌退我追的壮阔场景。“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应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从突围至此,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双方互有杀伤。 “塞上胭脂”,旧注引《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解释,大致不错。紧承“角声”、“秋色”描绘塞土赤紫,已令人想见战血;于“紫”前加一“凝”字,更强化了这种联想。 由“日”到“夜”,以至夜深“霜重”,追兵已临易水,敌军自然先到易水。追兵尾随,敌军倘要渡水,便可能全军覆役,因而只能背水一战。 “陷之死地而后生”,想到韩信的背水阵,就知道追兵面临的形势何等严峻!鼓声不起,主将誓死,正是这种严峻形势的反映。至于快战的结果如何,却让读者去想象。 诗人运用特殊的艺术手法表现独特的艺术想象,或用象征,或用暗示,或用烘托,或以虚见实、以声显形、以部分代全体,给读者留下了过于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读者的理解因人而异。 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 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仅以后两句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设色和造型。 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 2.形容形势复杂严峻的名言不绝如带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带子一样。 出处:《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 不绝如发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发丝一样。 出处:《汉书·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 不绝如线 原作“不绝若线”。①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②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 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3.描述形势严峻的成语情况紧急的成语 : 千钧一发、 十万火急、 迫在眉睫、 火烧眉毛、 危在旦夕、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一触即发、 燃眉之急、 四面楚歌、 朝不保夕、 一发千钧、 救火扬沸、 燕巢幕上、 间不容发、 兵临城下、 盲人瞎马、 急如星火、 危急存亡、 箭在弦上、 险象环生、 如履薄冰、 事不宜迟、 生死存亡、 生死关头、 九死一生、 如箭在弦、 人命关天 4.跪请各位大侠给一些写形势严峻的诗词或名言警句 俗理也可以 关键是要湮灭在沧桑如梦的灵络 点破虚妄想残念的执着 粉碎了注定的枷锁 剪不断 红尘困住的宿愿 退之为断谷 进之为重峦 挣扎也挣不开 注定了宿命 斑驳了浮华逝不曾改 千年过往 随流光尽 闻惊鸿音瑟 散不尽的离殇 梦劫 迷茫了年少 匿藏了已久的乖戾早已忘记 找寻 皇图霸业谈笑 惊天地动浩 万丈轻红 惊醒了惘然 回世 眼过浮生一梦 箜篌一曲奏琵琶伤红尘散尽歌凉 琵琶 指间 流年 【啊写着玩,希望喜欢就好】 5.形容形式严峻的成语千钧一发、 十万火急、 迫在眉睫、 火烧眉毛、 危在旦夕、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一触即发、 燃眉之急、 四面楚歌、 朝不保夕、 一发千钧、 救火扬沸、 燕巢幕上、 间不容发、 兵临城下、 盲人瞎马、 急如星火、 危急存亡、 箭在弦上、 险象环生、 如履薄冰、 事不宜迟、 生死存亡、 生死关头、 九死一生、 如箭在弦、 人命关天 6.形势严峻的成语情况紧bai急的成语 : 千钧一发、 十万火急、 迫在眉睫、 火烧眉毛、 危在旦夕、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一触即发、du 燃眉之急、 四面楚歌、 朝不zhi保夕、dao 一发千钧、 救火扬沸、 燕巢版幕上、 间不容发、 兵临城下、 盲人瞎马、 急如星火、 危急存亡、 箭在弦上、 险象环生、 如履薄权冰、 事不宜迟、 生死存亡、 生死关头、 九死一生、 如箭在弦、 人命关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