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祖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词语地大物博、海阔天空、无边无际、一望无际、茫无边际 一、地大物博 [ dì dà wù bó ] 【解释】: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出自】:唐·韩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蘖牙其间。” 【译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也在其中。 二、海阔天空 [ hǎi kuò tiān kōng ] 【解释】: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出自】:唐·刘氏瑶《暗离别》诗:“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译文】:青鸾脉脉向西方飞去,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不知道去向了何处。 三、无边无际 [ wú biān wú jì ] 【解释】: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自】: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四、一望无际 [ yī wàng wú jì ] 【解释】: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 五、茫无边际 [ máng wú biān jì ] 【解释】:辽阔浩渺而无边际。 【出自】: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在矿井里》:“钱花光了,没钱买火车票,父亲急得在湖岸上来回转圈,望着茫无边际的湖水发愁。 2.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国的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地大物博 dì dà wù bó [释义]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语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辨形] 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 地广人稀 幅员辽阔 海阔天空 [反义] 弹丸之地 置锥之地 一隅之地 [用法] 常和“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之类词语连用。一般用于地区、国家或更大范围疆域的宏观描述。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是我国的自然优势;如果不好好利用;就有愧于后代子孙。 [英译] vast territory and abundant resources 3.我国物产丰富的句子和段落,速答从纬度来说,我国在赤道以北的北半球,最北点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点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南北跨纬度近50°,最长直线距离大约五千五百公里。当东北大地还是冰天雪地的季节,江南的田野却已春光烂漫,南沙群岛伸展到赤道附近,那里更是一片盛夏景象。 从经度来说,国际上一般把从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的半边地球,称为东半球;另外半边,称为西半球。我国位于东半球,最东点在东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最西点在新疆西部帕米尔高原上。 东西跨经度60°以上,最宽直线距离约五千公里。当乌苏里江畔已近中午的时分,新疆西部才刚刚是旭日东升的早晨。 第二,要确定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世界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大的洋是太平洋。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一、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现状 中国现已发现171种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58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铀、地热等能源矿产10种,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产54种,石墨、磷、硫、钾盐等非金属矿产91种,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3种。矿产地近1800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7000余处。 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是: ——资源总量较大,矿种比较齐全。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煤、铁、铜、铝、铅、锌等支柱性矿产都有较多的查明资源储量。煤、稀土、钨、锡、钼、锑、钛、石膏、膨润土、芒硝、菱镁矿、重晶石、萤石、滑石和石墨等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具有明显优势。 地热、矿泉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 人均资源量少,部分资源供需失衡。 人口多、矿产资源人均量低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金刚石、铂、铬铁矿、钾盐等矿产资源供需缺口较大。 优劣矿并存。 既有品质优良的矿石,又有低品位、组分复杂的矿石。钨、锡、稀土、钼、锑、滑石、菱镁矿、石墨等矿产资源品质较高,而铁、锰、铝、铜、磷等矿产资源贫矿多、共生与伴生矿多、难选冶矿多。 查明资源储量中地质控制程度较低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查明资源储量结构中,资源量多,储量、基础储量少; 经济可利用性差或经济意义未确定的资源储量多,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控制和推断的资源储量多,探明的资源储量少。 成矿条件较好,通过勘查工作找到更多矿产资源的前景较好。石油、天然气、金、铜等矿产资源的找矿潜力很大。 老矿山深部、外围和西部地区是重要的矿产资源接替区。 ——相继发现和探明了一大批矿产资源。 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一大批油气田,使中国由一个贫油国转变为世界上主要产油国之一。发现和扩大了白云鄂博稀土金属矿、德兴铜矿、金川镍矿、柿竹园钨矿、栾川钼矿、阿什勒铜矿、焦家金矿、玉龙铜矿、大厂锡矿、厂坝和兰坪铅锌矿、东胜-神木煤田、紫金山铜金矿、羊八井地热田等一批重要矿床。 发现和探明了一批重要地下水供水水源地。西部地区矿产资源集中区逐渐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在一批老矿山外围或深部找到了新的资源。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陆续取得一批成果。 五十多年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使中国从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到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 从已知地下水源地稀少到地下水在全国供水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形成了一支具有优良传统和作风、技术力量雄厚的地质勘查队伍,为中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矿产资源开发规模迅速扩大。1949年,中国保留比较完整的矿山仅300多座,年产原油12万吨,煤0.32亿吨,钢16万吨,有色金属1.30万吨,硫铁矿1万吨,磷不足10万吨。 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先后建立了大庆、胜利、辽河等大型石油基地,大同、兖州、平顶山、“两淮”、准格尔等煤炭基地,上海、鞍山、武汉、攀枝花等大型钢铁基地,白银、金川、铜陵、德兴、个旧等大型有色金属基地,开阳、昆阳、云浮等大型化工矿山基地,形成了能源与原材料矿产品的强大供应系统。一大批矿业城市拔地而起,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建设。 目前,中国的矿产品产量、消费量居世界前列。2002年,中国共有大型矿山489座,中型矿山1025座,小型矿山和砂石粘土采场14万多处,从业人员907万人。 矿业产值4542亿元。生产原油1.67亿吨,天然气327亿立方米。 矿石和砂石粘土采掘量48.49亿吨,其中:原煤13.80亿吨,铁矿石2.31亿吨,磷矿石2301万吨。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012万吨。 目前,中国原煤、钢、十种有色金属和水泥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磷矿石和硫铁矿产量分别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原油产量居世界第五位。国有矿山企业是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的支柱,也是能源、原材料工业的稳定供应基地。 原油、天然气和36%的其他矿石产量都来自7679个国有矿山企业。国有矿山企业不仅为工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多种经济成分的矿山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目前,非国有矿山企业达到14万个,其中港澳台商投资矿山企业132个,外商投资矿山企业160个。 ——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五十多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