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王安石形容梅花的诗句

1.描写梅花的诗句王安石

1《咏梅》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2《江梅》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江南岁尽多风雪,也有红梅漏泄春。

颜色凌寒终惨澹,不应摇落始愁人。

3《次韵徐仲元咏梅》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溪杏山桃欲占新,高梅放蕊尚娇春。

额黄映日明飞燕,肌粉含风冷太真。

玉笛悲凉吹易散,冰纨生涩画难亲。

争妍喜有君诗在,老我翛然敢效颦。

4《次韵徐仲元咏梅》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旧挽青条冉冉新,花迟亦度柳前春。

肌冰绰约如姑射,肤雪参差是太真。

摇落会应伤岁晚,攀翻剩欲寄情亲。

终无驿使传消息,寂寞知谁笑与颦。

5《酬微之梅暑新句》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江梅落尽雨昏昏,去马来牛漫不分。

当此沈阴无白日,岂知炎旱有彤云。

琴弦欲缓何妨促,画蠹微生故可熏。

回首凉秋知未远,会须重曝阮郎褌。

6《西江月·梅好惟嫌淡伫》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杏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世人称其为王文公。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2.王安石梅花的诗句

作者:王安石

作品:梅花

内容:

墙角数枝梅,[1]

凌寒独自开。[2]

遥知不是雪,[3]

为有暗香来。[4]

作品注释

注释:

[1]数:几枝。

意思:墙角有数枝梅花。

[2]凌,冒着。

意思:在寒冷的冬天独自开放。

[3]遥,远。

意思:远远看去好像是雪。

[4]为,因为。 暗香,幽香。

意思:幽香飘来才知道那是梅花。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简析: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3.王安石写的有关于“梅”的诗词有哪些

1.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 《咏梅》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3. 《送梅龙图》

子真家世子云乡,风力才华岂易当。

回首古人多隐约,致身今日独辉光。

谟明久合分三府,治剧聊须试一方。

从此政成何所报,百城无事只耕桑。

4. 《西江月·梅好惟嫌淡伫》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可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5. 《酬微之梅暑新句》

江梅落尽雨昏昏,去马来牛漫不分。

当此沈阴无白日,岂知炎旱有彤云。

琴弦欲缓何妨促,画蠹微生故可熏。

回首凉秋知未远,会须重曝阮郎褌。

6. 《次韵徐仲元咏梅二首》

溪杏山桃欲占新,高梅放蕊尚娇春。

额黄映日明飞燕,肌粉含风冷太真。

玉笛悲凉吹易散,冰纨生涩画难亲。

争妍喜有君诗在,老我翛然敢效颦。

4.王安石的梅花这首古诗是那个季节的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墙角”二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较之前两句,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试想,假如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红的或是其他颜色,诗人会由此而联想到雪吗?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错”而无误,“错”中见奇之感。

“遥知不是雪”这句诗,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句“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

诗人写梅香,没有借助任何形容词,亦未泼墨如云,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寻常最奇崛”(王安石语)的“遥知”这两句诗巧妙自然地出之。这两句诗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与张谓的《早梅》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遥知”两句诗也未必是实写诗人于远处闻到梅花的香色,从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结论,而只是虚写,极言梅花的香气之浓。

如果说,这首《梅花》诗所吟咏的梅花,不仅让人领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韵,而且给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别具一格的鲜明印象,那么,这首诗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咏的梅花,令人赏心悦目,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5.关于王安石梅花的诗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创作背景: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

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作品鉴赏:“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而不畏排挤和打击的人。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6.梅花 王安石的诗句梅花

《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品赏析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简析】: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