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两个人或事物十分相像的成语1、大同小异 dà tóng xiǎo yì 成语解释异:差异。大体相同;稍有差异。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2、殊途同归 shū tú tóng guī 成语解释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3、异曲同工 yì qǔ tóng gōng 成语解释异:不同的;曲:曲调;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调;却同样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也作“同工异曲。”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4、毫无二致 háo wú èr zhì 成语解释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成语出处郭沫若《断断集 屈原时代》:“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 5、一模一样 yī mú yī yàng 成语解释一个模样。指样子完全相同。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话说人生只有面貌最不同,盖因各父母所生,千支万派,那能够一模一样的?” 2.形容两个事物差不多的成语大同小异、相差无几、如出一辙、千篇一律、一模一样 一、大同小异 【解释】: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译文】:大同与小异同,这就是小异同;万物都同完全不同,这就叫做大同异。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用于比较 【近义词】如出一辙、求同存异、小异大同、云泥之别、并行不悖、神肖酷似、相差无几 【反义词】天悬地隔、天差地别、迥然不同、天渊之别、迥乎不同、天壤之别、大相径庭 二、相差无几 【解释】: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译文】:只有他和阿,从生到死相去几何?好的和坏,相去怎么样? 【近义词】八九不离十、未达一间、不相上下、并无二致、大同小异 【反义词】截然不同、天壤之别、大相径庭 三、如出一辙 【解释】: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自】: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一:“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译文】:这四个人的过错,如出一辙。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言论和行动等 【近义词】如同一口、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一模一样、别有风味、墨守成规 【反义词】背道而驰、独出心裁、独辟蹊径、别具一格、不拘一格、众口难调、独具匠心 四、千篇一律 【解释】: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宋·苏轼《答王庠书》:“今程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厌之。” 【译文】:张公虽然又千篇,还是一种风格而已。“宋.苏轼《答王学校书》:“现在考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也满足的。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照猫画虎、如出一辙、千人一面、老生常谈、规行矩步、如法泡制、一成不变 五、一模一样 【解释】:样子完全相同。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头一看,却见他黄着脸、秃着头,就和前日梦里揪他的师姑一模一样,不觉就懊恼起来。” 【示例】:这两件衣服从颜色到款式虽然~,但质量却有很大差别。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物 【近义词】如出一辙、大同小异、毫无二致、毫发不爽、千篇一律、一模二样 3.表示两种事物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成语有哪些异曲同工 yì qǔ tóng gōng [释义] 异:不同的;曲:曲调;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调;却同样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也作“同工异曲。” [语出] 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正音] 曲;不能读作“qǔ”。 [辨形] 工;不能写作“功”。 [近义] 不约而同 殊途同归 不谋而合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定语;宾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殊途同归”;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殊途同归”偏重于“方法、道路不同;而结果;目的相同”;~偏重于“方法、做法不同而取得同样的好效果。” [英译] play the same tune on different instruments 4.形容"两种事物相似"可用什么成语大同小异、如出一辙、相差无几、毫无二致、伯仲之间。 1、大同小异 【拼音】: dà tóng xiǎo yì 【解释】: 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出处】: 《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造句】: 说的是侯统领一个,其实如今做官的人,无非与侯统领大同小异罢了。 2、如出一辙 【拼音】: rú chū yī zhé 【解释】: 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处】: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一:“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造句】: 遥远相隔的民族有着这样如出一辙的民族传说。 3、相差无几 【拼音】: xiāng chā wú jǐ 【解释】: 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造句】: 这两个方案相差无几,大同小异。 4、毫无二致 【拼音】: háo wú èr zhì 【解释】: 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佘道台见了这副神气,更觉得同花小红一式一样,毫无二致。” 【造句】: 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 5、伯仲之间 【拼音】: bó zhòng zhī jiān 【解释】: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出处】: 三国·魏·曹丕《曲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造句】: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5.有哪些形容“相似”的诗句1.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宋代: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释义: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3.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释义: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释义: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释义: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6.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代赵嘏《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 释义:我还记得我们曾经一同来望月,而如今同来的你们又在哪勾留?要知道这江楼水光相接的风景,和去年所见一样幽美一样轻柔。 7.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代李白《将进酒》 释义: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1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代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释义: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