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泉州名胜的诗句有哪些陈泗东祖籍金门,出生在泉州,乃书香世家。 他的祖父陈师海、父亲陈仲瑾是晚清举人,他的外曾祖许祖淳为泉州光禄卿许邦光之子,官任刑部郎,曾应金门吕世宜聘请主讲“浯江书院”。他写得一首好诗,20岁就被人誉为才子。 87年他恢复原祖籍地金门身份时曾写下三首七绝《怀乡》 1、吾家本在浯洲居,奕世务农更业渔。 流落郡城人不识,箪瓢陋巷诵诗书。 2、父祖蝉联宴鹿鸣,馨香俎豆最关情。 秋风送客浯江渡,忧记当年衣锦荣。 3、铎声自古振金门,讲学谈经礼义存。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蓬莱镇蓬莱山麓,始建于北宋元丰6年(公元1083年),明嘉靖43年(公元1564年)重修。 岩宇依山而建呈三层楼阁式,有“泉石无双地,蓬莱第一峰”之誉。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闻说儒师开绛帐,丝蔓长手衍儿孙。 草庵摩尼教遗址 类 别: 名山胜水 地 址: 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 距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有一座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 因古用草构屋,故曰草庵。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 其教于唐代传入泉州,称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现代遗址为元代建筑物,据考古发现,宋代摩尼教已在这里活动。 明代禁绝,此处乡民仍以佛教崇拜,保存完整。摩尼教寺紧依华表山麓,内有僧尼住持,原来庵前还有一座佛教寺,已废,近年又重建,焕然一新。 花木、果树相映,风景十分优美清净,为一番别致景色。草庵寺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间宽1·67米,进深二间3.04米,屋檐下用横梁单排华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庵内依崖石雕一尊摩尼光佛,石浮雕摩尼跌坐神像,作圆圈浅龛,直径1.68米,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比较特别。 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长方形面孔0.32X0. 25米,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端坐莲坛,面相圆润,眉弯稍为隆起,嘴唇薄,嘴角线深显,形成下额圆突,显得安祥自如;身穿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 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女比)早生佛地者。 至元五年戌月日记”。五行楷书,34字,字径2. 5X2.5厘米。 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女比)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 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 在这草庵遗址前端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 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字径6.5厘米左右,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未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在晋江磁灶为数较多,泉州市区近郊也有同类型的发现,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 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是比较公开性的。说明泉州的明教是以佛为崇拜而盛行的。 据传有泉州十八位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常于此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明朝太祖朱元璋依靠明教夺取政权,并采用明教的“明”定国号,但是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即所谓“又嫌其教门上逼国号,寅其徒,毁其宫”。 所以明初明教极盛一时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于道、佛教的民间崇拜。但仍于明正统年刻摩尼教的教义信条(称“四位-体”)于摩崖上: 劝 念 清净光明,大力智慧。 无上至真,摩尼光佛。 正统乙丑九月十三日,住山弟子明书立。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泉州还有两位著名诗人游览草庵题诗于此: 黄克晦(公元1524一1590,号吾野,惠安崇武人,能诗善书画,著有《吾 野诗集》等) 《万石峰草庵得家字》 结伴遥寻太乙家,峨峨万石映孤霞。 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梦阴日半斜。 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 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共转砂。 诗人黄凤翔(1538-1614,号仪庭,止庵。泉州市区人,名士名宦) 《秋访草庵》 琳宫秋日共跌登,木落山空爽气澄。 细草久湮仙峡路,斜晖暂作佛坛灯。 竹边泉脉邻丹灶,沿里云根蔓绿藤。 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崚嶒。 2.描写泉州名胜的诗句有哪些(一) “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二) “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 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 (三) “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四) “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 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五) “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故园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 (六) “赤帝尝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 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千二楼。” 3.“品读泉州”诗篇泉州崇福寺—— 南天春意盎然一尘不染菩提地; (岁次仲夏已卯元月) 焚刹秋英含秀万法尽归般若门。 (陈珍珍/敬撰 陈详耀/敬书) 佛国名城晨钟暮鼓声声振彻华藏界; (崇福沙门常觉/敬撰) 松湾古地斜塔长垣处处蕴涵妙法门。 (岁次已卯七月周昆民/书) 自古温陵称三巨刹; (已卯仲夏林子青/静撰) 而今崇福重现精蓝。 (泉郡林剑汉/敬书) 百世沧桑称得松湾古禅意; (岁次已卯常觉/敬撰并立) 千年斗换但闻崇福新焚音。 (林汉宗/敬书于古温陵) 步入清净之地应将尘念放下; (崇福寺山门中华丁丑年) 远观纷扰世界须抱悲愿消融。 (瑞今/撰 傅源/书) 泉州东湖公园—— 锦鲤含珠飞凤下田,十里湖山舒望眼; 玉球动石刺桐为郭,千秋风物入吟怀。 州通各国口岸,道如苍龙跨海; 湖踞名城东门,形似赤鲤吐珠。 斯湖为游观胜景; 此地乃息养名臣。 唐贤作记,宋守题词,遥想历朝俊杰; 晋水流徽,泉山毓秀,伫看滨海晴川。 泉州后城旅游文化街—— 千丝袅娜,小桥流水藏春色; (岁次壬午桂月) 百艺炜煌,大匠运斤振夏声。 (香江秦岭雪/撰 温陵执节棣之/书) 教通汉回,清真寺早传中外; (公元二零零二年) 节仰关岳,忠义祠崇历古今。 (陈详耀/撰并书) 南渡衣冠留晋俗; (郁达夫咏泉州诗) 四门词赋壮唐猷。 (辛已年初夏条岩左/笔) 远客幽怀,无忘华堂燕子; (秦岭雪为后城文化街撰) 游人雅意,共赏闽海潮音。 (辛已初冬怀晔/书) 开阁飞天迎群英; 放舟越海交诸国。 市舶通瀛著宋元,承先启后; (公元二零零一年) 文风滨海称邹鲁,炳旧开新。 (陈详耀/撰并书) 泉州状元街—— 欧阳之后六人亚魁帝榜; (南宋祝穆/撰) 曾公以来四相辅治龙池。 (丁丑清和二月刘炳森/书) 龙跳天门帝卧凤阁; 桂生高岭莲出绿波。 (庄佼元) 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升气运; (朱熹/撰) 文笔盖国,温陵甲第破天荒。 清紫蔡罗钟间气; 蒙存浅达有遗书。 八闽形胜无双地; 四海人文第一邦。 泉州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 兰陵古锡传泉郡; 梅里肇基衍晋江。 东观读书荣分雕锦; 西台执法望重豸冠。 祖溯延陵,派别支分归一本; 祠从南岳,地灵人杰奠千秋。 文物重光凝合族; 名祠振彩耀联宗。 泉州温陵美食街—— 蕃客西来,尽有奇珍惊海北; 晋人南渡,曾携乡味过江东。 (秦岭雪/撰 陈详耀/书) 小天地大场合,留我一席; 品人物说古今,饮他几杯。 (许书纪/撰 陈怀晔/书) 此处有家乡风月; (已卯年嘉平为温陵美食街书前人句) 举杯是故土乡情。 (棣之) 左传云:养福书范之福,身其康养者以之; 礼记曰:期颐易卦之颐,口自实期焉而已。 (颐性老人书) 泉州棋盘园—— 名郡古园呈异彩; (一九九七年清秋) 盛时旧巷变新颜。 (陈一鸣/撰 林聪权/书) 泉州花桥慈济宫—— 保健医灵,大道通仙道; 生平慈济,帝心即佛心。 (弟子张青郎/敬) 泉州东街—— 绣柱飞甍丝路千秋,重来喜海客摩肩珠玑照市; (一九九七年七月为东街重建) 红砖白石春风十里,此去看荷花映日翠浪摇空。 (香江秦岭雪/撰 温陵陈怀晔/书。 4.我眼中的泉州 诗歌蓝蓝泉州湾 青青戴云山 海上丝路从这里铺向世界 金门酒醇 永春甘甜 德化瓷美 安溪茶香 八百里海岸线 满张着希望的风帆 蓝蓝泉州湾 青青戴云山 灿烂文明辉耀在古老东方 热情友好 英武豪迈 开拓进取 不惜自强 这里的人民 重新描绘着好山川 我爱蓝蓝泉州湾 我爱青青白云山 泉州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 我爱蓝蓝泉州湾 我爱青青白云山 泉州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