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观点一致的成语志同道合、意气相投、不谋而合、异口同声、不谋而同 一、志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解释】: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自】:闻一多《杜甫》:两人起先虽觉得志同道合,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 二、意气相投 [ yì qì xiāng tóu ] 【解释】: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出自】:元·官大用《范张鸡黍》:“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翻译】:我们志趣性格合得来,你知道我在忧愁什么。 三、不谋而合 [ bù móu ér hé ] 【解释】: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自】:晋·干宝《搜神记》卷二:“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翻译】:两个人说的话,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四、异口同声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解释】: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自】:巴金《家》十三:众人异口同声地叫着:“罚!罚!” 五、不谋而同 [ bù móu ér tóng ] 【解释】:谋:商量;同:相同。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翻译】:今天所有的将领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好像是命中注定的。 2.形容想法一致 成语志同道合、百喙如一、意气相投、异口同声、不谋而同 一、志同道合 白话释义:成语,作谓语、定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与“门当户对”的道理相似。 朝代:清· 作者:文康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39回:这句话正是个伤心蒿目之词,不是个志同道合之语。 二、百喙如一 白话释义:意思是指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朝代:清· 作者:王夫之 出处:《孝烈传》:“唯习闻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翻译:只有听到了湘江人说的话,才能明白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 三、意气相投 白话释义:意思是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意见一致。 朝代:元 作者:·官大用 引证:《范张鸡黍》: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译文:我们两个意气相投,你知道我心里忧愁。 四、异口同声 白话释义:意思是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形容意见一致。亦作"异口同音”。 朝代:近代 作者:浩然 引证:《艳阳天》第56章:“组织互助组那会儿,全院的人异口同声:'搞!'” 五、不谋而同 白话释义:解释为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朝代:晋 作者:陈寿 出处:《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翻译:今天所有的将领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好像是命中注定的。 3.形容想法一致的成语志同道合 读音:zhì tóng dào hé ] 释义: 志趣相同 向左转|向右转 意见 向左转|向右转 致 众口如一、 读音:zhòng kǒu rú yī 释义:许多人都说同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看法或意见 向左转|向右转 致 向左转|向右转 同 向左转|向右转 众口 向左转|向右转 辞 向左转|向右转 百喙如一 读音:bǎi huì rú yī 释义:犹言众口 向左转|向右转 辞 向左转|向右转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 向左转|向右转 致 意气相投 读音:yì qì xiāng tóu 释义:意气:志趣性格;投:合 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很合得来。 气味相投 读音: qì wèi xiāng tóu 释义:气味:比喻性格 志趣; 投:投合 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4.形容想法一致的成语有哪些形容想法一致的成语有志同道合、众口如一、百喙如一、云集响应、意气相投、不谋而同、心心相英不约而同、异口同声、气味相投。 1、志同道合,成语,作谓语、定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与“门当户对”的道理相似。宋代陈亮的《与吕伯恭正字书》之二中说:“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 可见,志同道合,原本是一件好事:人们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不讲强弱,大家怀着共同的理想,为了共同的事业,朝着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肩,以期获得成功,有所成就。 2、众口如一,读音zhòng kǒu rú yī,是汉语成语,解释为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都给事升转》:“而谓科臣但当内擢,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则众口如一。” 3、百喙如一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ǎi huì rú yī,意思是指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清·王夫之《孝烈传》:“唯习闻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4、意气相投是一个成语,拼音是yì qì xiāng tóu,意思是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5、异口同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ì kǒu tóng shēng,意思是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形容意见一致。亦作"异口同音”。浩然《艳阳天》第56章:“组织互助组那会儿,全院的人异口同声:'搞!'” 5.形容意见、看法一致的句子和成语有哪些1、不谋而合 [ bù móu ér hé ]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 处:晋·干宝《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2、不约而同 [ bù yuē ér tóng ] :约:相约。 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出 处:《史记·主父偃传》:“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合。” 3、异口同声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 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 处:《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4、志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道:途径。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 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5、万口一辞 [ wàn kǒu yī cí ]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出 处:唐·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 6.代表想法一致的成语1. 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2. 不谋而合】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3. 心心相印】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4. 一鼻孔出气】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5. 异口同音】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6. 不谋而同】谋:商量;同:相同。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7. 不谋同辞】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8. 情投意和】投:契合。形容双方感情融洽,心意完全一致。亦作“情孚意合”、“意同情合”、“情投意洽”、“情亲意合”。 9. 同德同心】谓思想行动完全一致。同“同心同德”。 7.形容观点一致的成语有哪些不约而同、不期而同、不谋而合、不谋而同、异口同声 一、不约而同 释义: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白话释义:没有一尺一寸之势,从民间,手持戟矛,顺应时势而紧张,不谋而同时发生,不约而同聚会。 示例: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二、不期而同 释义:期:约定期限。指不约而同 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 示例:此信内容与南宫伤所言不期而同,亦与自己心中所想相合,当下再无疑心,稍作收拾,望少林便赶。 三、不谋而合 释义:谋:计议;商议;合:相合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晋 干宝《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白话释义:人的话,彼此意见完全一致。 示例:今四王遣使见推,不谋而合,太师观此事势,岂吾独为朝廷所忌无所自容邪! 四、不谋而同 释义: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出处: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白话释义:考察他们陈述,中在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合。 示例:张月明与皇甫英对视一眼,心中想法不谋而同。 五、异口同声 释义: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白话释义:左右小人,都说不可以,阻的人很多,根本没有心,而谏恐惧的人,不同人口相同的声音。 示例:大家异口同声地赞成老师的提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