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杜甫作诗要求完美的诗句

1.杜甫作的诗,要求十首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烟。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小学和初中学的十首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高中学的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2.形容杜甫的诗句

论诗

作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简评: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便是出自此诗。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

作者:赵翼

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习研

时至今日,已经感到不新鲜

每个时代都会有杰出人才交替出现

各自主导文坛生机勃勃几百年

赵翼写有五首《论诗》,提出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主张。

只眼:独到的见解,眼力出众。

艺苑:艺坛,艺术领域。

雌黄:即鸡冠石,黄赤色,可作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后用信口雌黄喻随口乱说。

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艺术主张的诗。指出文艺批评应提倡有独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前二句点出在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错互见,深浅不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时也五花八门。这时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当然这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学养和阅历,成为“高人”。

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戏作比,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对“艺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学力浅薄,不能“独具只眼”,那就只能“随人说短长”了,这种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行为作者是坚决反对的。

3.表达杜甫感情的诗句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杜甫《蜀相》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杜甫《春夜喜雨》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4.杜甫写的诗,要快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5.关于杜甫的诗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

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

有《杜工部集》。 1962年,杜甫诞生1250周年时,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杜诗向以反映现实和忧国忧民备受推重,有诗史之誉。现存一千四百五十八首杜诗当中,三十五岁入京之前所作仅二十四首,其中惟《望岳》、《房兵曹胡马诗》、《画鹰》三首较有特色,属于写景咏物之作。

入京之后,由于长期不得入仕,处境困苦,使他逐渐接近社会下层,并对社会弊端有了深切感受,于是写下《兵车行》和《丽人行》,从两个极端反映了天宝年间的社会真实。但这样的名篇在其居留长安时期的诗作中尚属凤毛麟角。

十年间写诗不足百首,且多属于陈情述德之作。安史之乱爆发,十年来追求功名之心终告结束,此刻写下了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既是叛军攻陷长安前的一幅社会缩影,也包含诗人自己的切身哀痛;个人的穷困和人民的命运相沟通,杜诗成为一代诗史即由此开始。

以后,他陆续写下《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哀江头》、《北征》、《羌村》以及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以直陈时事为主的古诗,用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社会画面,充分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时代的悲剧性。以秦州诗为转折的后期杜诗,不再以直陈时事为主,而是以自叹身世为主,社会时事已淡化为时隐时现的背景。

但杜诗并未因此失去其诗史性质。其名篇如《宿府》、《登楼》、《白帝》、《阁夜》、《登高》、《秋兴》、《咏怀古迹》、《登岳阳楼》等。

6.赞美杜甫的诗句

李杜诗篇万口传

1.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2.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

3.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

----黄鲁直 《题浣花醉归图》

4.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

----韩愈 《题杜工部坟》

5.纵为三十车,一字不可捐。 ----皮日休 《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因成一千言》

6.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

7.后人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

----《读杜诗》

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盖远矣。----《老学庵笔记》

8.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元稹《酬李甫见赠》

9.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

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皱。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尝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后之游。

----王安石《杜甫画像》

10.报不报之恩,岂必进而抚世。----朱熹《答陈同甫书》

11.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

12.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13.杜诗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元稹《叙诗寄乐天书》

14.贯穿今古,缕格律,尽工尽善。----白居易《与元九书》

7.关于杜甫的诗名句

关于杜甫的诗名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2、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5、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6、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7、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16、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7、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8、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9、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2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21、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7、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8、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化卿》

2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0、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3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3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

33、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3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蜀相》

3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37、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38、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39、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梦李白二首》

40、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

41、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垂老别》

42、桃花细逐扬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曲江对酒》

43、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曲江二首》

4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

8.杜甫积极向上的诗句以及解析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