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旁观的诗句

1.形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句有哪些

1. 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 从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一、《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诗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可以说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另一种表述方式: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站在高处,从全局出发。

二、《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

翻译: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三、《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四、《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翻译: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 [释义]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2.[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2.关于旁观的成语

袖手旁观

xiù shǒu páng guān

[释义] 把手揣在袖子里站在旁边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不予协助。袖手:把手揣在袖子里。

[语出] 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亦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何则? 奕者有意于争;而旁观者无心故也。”

[正音] 手;不能读作“sǒu”。

[辨形] 袖;不能写作“绣”。

[近义] 漠不关心 冷眼旁观

[反义] 挺身而出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做为一个时代青年;路见不平应挺身而出;岂能~!

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完整诗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出自诗句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另外,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释〗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示例〗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