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审美的诗句

1.求关于审美的名言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审美名言:

1、审美观是人的文学悟性。——法国诗人 儒贝尔

2、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审美观。——古罗马诗人 贺拉斯

3、审美观没有什么好争论的。—— 杰·泰勒

4、人在为自己的审美观辩护时,是容易动感情的。——美国作家 爱默生

2.关于审美的经典句子有哪些

1、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了和谐。——(德国作家)席勒

2、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德国作家)席勒

3、我自己虽然不是画家,没有亲手制作美的力量,我却有审美的感觉、审美的理智,所以我才感觉到在我外面的美。——(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

4、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德国哲学家)康德

5、人们说,谈到审美趣味无可争辩,只是对于感性方面的审美趣味来说,这话才是对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6、一切时髦的东西总会变成不时髦的。如果你一辈子追求时髦,一直追求到老,你就会变成一个受任何人轻视的花花公子。——(德国作曲家)舒曼

7、不能只限于喜爱美的事物,还要善于理解它。——(俄国思想家)丰尔尼雪夫斯基

8、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德国诗人)歌德

9、如果不增强审美修养,就不可能与音乐家有共同的语言,也就很难欣赏奏鸣曲的美。——(德国作曲家)贝多芬

10、绝对的美的标准是不存在的,并且也不可能存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美的概念无疑是在变化着的。——(俄国理论家)普列汉诺夫

11、人天生就有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

12、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俄国思想家)别林斯基

13、有些事物立刻引起美的快感,我们具有适于感觉到这种美的快感的感宫,而且美的快感和在见到事物时出自私所产生的那种快乐是迥然不同的。——(英国美学家)哈奇生

14、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德国思想家)马克思

15、审美观是人的文学悟性。——(法国诗人)儒贝尔

3.形容男生有才华的诗句,描述多才多艺、有审美,要诗句不要成语

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国风·卫风·淇奥》周代·无名氏

译文: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唐代·杜甫

译文:看到他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

3、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唐代·杜甫

译文: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必将万古流传。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其二》清代·赵翼

译文: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名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5、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唐代·杜甫

译文: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百度百科-论诗

百度百科-不见

百度百科-国风·卫风·淇奥

4.关于审美的诗句最好是一些名人的

这个很难界定,弄不好变成了成语或者诗句的罗列。

但是我还是菊以两个例子,但愿,对你有用: 1: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形容诗句或者艺术品浑然天成巧夺天工,禅宗语。比喻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妙语”。

宋·严宇《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2:黄绢幼妇,外甥齑臼 这是一个谜语,黄绢(色丝)-绝,幼妇(少女)-妙,外甥(女子)--好,齑臼(受辛)--辞(繁体)。

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 邯郸淳作《曹娥碑》,当时,邯郸淳年仅13岁。

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这个碑,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

在苍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此即由来! 此外,古典的诗文中也有很多不少审美的好句子,但以看看《唐诗三百首》就会有很多收获! 。

5.形容“审美”的成语有哪些

明察秋毫、洞若观火 、洞见症结、了如指掌、独具只眼

一、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译文】:明明可以洞察事理,却见不到整车的柴草,王就答应他吗。

二、洞若观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出自】:周 先秦诸子《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译文】: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三、洞见症结 [ dòng jiàn zhèng jié ]

【解释】: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出自】:西汉 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译文】:扁鹊按照他说的服药30天,看见墙另一边的人。因此看望病人,能看五脏病结,特别以诊脉为名而已。

四、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解释】: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出自】:战国 孔子《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

【译文】:有人问柿的说法。孔子说:“不知道啊;知道他说的他于天下啊,其如示在这吗!'指的掌。何晏集解”

五、独具只眼 [ dú jù zhī yǎn ]

【解释】: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

【出自】:宋·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译文】:近来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要踏唐人最上面那一关。

6.形容人审美的成语

独具慧眼。

1、注音:dú jù huì yǎn。

2、解释:“独具慧眼”的意思是具2113有独树一帜的敏锐,常用来表示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对事物作出精细的判断,见解高超。5261

3、出处:出自丰子恺《谈自己的画》4102:“只有孩子们保住天真,独具慧眼,其言行多足供我欣赏者。”

4、用法:作谓语、宾语。

扩展资料:

反义词:愚昧无知

1、解释:形容又愚笨又没1653有知识。

2、出处:秦牧《天坛幻回想录》:“想到这些,不禁令人憬然于天下本无神秘的事物,神秘只是欺骗或者愚昧无知的代名词而已。”

3、语法:联合式答;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