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肩负重任的诗句

1.形容肩负使命的诗句

1,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出自宋代:陆游《病起书怀》

白话文释义: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2,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代: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白话文释义: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出自宋代:岳飞《满江红·写怀》

白话文释义: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白话文释义: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自宋代: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白话文释义: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2.什么词是形容可以挑起重任的

形容可以挑起重任的词:

架海金梁——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

大车以载——大车材坚,能载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够胜重任。

盐梅之寄——比喻可托付重任。

铜筋铁肋——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同“铜筋铁骨”。

一柱承天——比喻能担当天下重任的人。同“一柱擎天”。

致远任重——指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常比喻人的才干卓越,可任大事。亦作“任重致远”。

厚栋任重——栋梁粗大才承受得住重压。比喻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的才可以担任重要职务。

栋梁之材——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3.一首描写女人担当历史重任

昭君远嫁匈奴的苦楚往往只被“乡愁”一词概括。《昭君出塞》于CCTV-8播出之际,我将这篇文章一些文史资料呈献出来,讲述了昭君的屈辱、冤屈。以飨读者,以慰芳魂。

王昭君是一个传奇女子,也是中国历史上传说的“四大美女”之一。据《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呼韩邪死后,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不料汉成帝竟下诏令其“从胡俗”。而当时胡俗是“子烝其母”,她只好嫁呼韩邪的儿子,又生了儿女。最后忧愤而死。王昭君死后,葬于“青冢”(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王昭君的遭遇,引起很多汉族知识分子的不满。所以从汉魏到明清,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歌咏王昭君的诗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首:

1、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悲悯之情,溢于言表。千古遗恨,萧瑟凄凉。

2、李白《王昭君》:“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又:“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拂净马鞍,流泪而去。出了玉门关,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日子了。

3、白居易《昭君词》:“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可怜的昭君,还在盼着回来。甚至天真地希望使者回报朝廷,现在的我,仍是当年模样。

4、吴雯《明妃》:“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惟许托宾鸿。天心特为留青冢,青草年年似汉宫。”这是我最欣赏的一首纪念王昭君的诗。吴雯虽然是清初人,但他却把昭君的不幸遭遇刻画得淋漓尽致。甚至直至今日,仍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些“不把黄金买画工”的志士,会不会仍有被冷落的悲情和忧愤?

5、王夫之《明妃曲》:“金殿葳蕤锁汉宫,单于谈笑借东风。黄沙已作无归路,犹愿君王斩画工。”由于汉元帝怒斩了画工毛延寿,所以王昭君仍抱天真的幻想。

6、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的观点更为新颖,人生失意的事多着呢,何必枉杀毛延寿?

7、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王安石)》:“……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托长门之怨,立相知之心。欧阳修对皇权的非议,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8、唐张仲素《王昭君》:“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明莫止《昭君曲》:“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这两首诗,都是赞扬昭君出塞的功效的。的确,昭君出塞功不可没,正如翦伯赞所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4.形容 担当 的词

不胜其任 胜:能担当。

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出处:《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言不胜其任也。” 大器晚成 大器:比喻大才。

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出处:《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砥柱中流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栋梁之才 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栋梁之材 栋:脊檩,正梁。

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不胜其任 胜:能担当。

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出处:《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言不胜其任也。” 大器晚成 大器:比喻大才。

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出处:《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砥柱中流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栋梁之才 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栋梁之材 栋:脊檩,正梁。

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瑚琏之器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

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

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力不胜任 胜任:能担当得起。

能力担当不了。 出处:《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任劳任怨 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任怨任劳 任:担当,经受。不怕招怨,也不怕吃苦。

同“任劳任怨”。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

《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舍我其谁 舍:除了。

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胜任愉快 胜任:能力足以担任。

指有能力担当某项任务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同甘共苦 甘:甜。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一柱承天 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同“一柱擎天”。

出处:元·袁桷《李士弘枯木风竹图》诗:“西山古渊人莫测,一柱承天万牛力。” 一柱擎天 擎:托起。

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出处:唐·张固《独秀山》诗:“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唐·大诏令集·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

以荷析薪 原指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后比喻继承父业。

出处:《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 玉柱擎天 指栋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乾坤正,看玉柱擎天又何用?” 中流底柱 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同“中流砥柱”。

出处: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中流砥柱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不可拿进园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江海不逆小流 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

出处:汉·刘向《说苑·尊贤》:“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