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古屋炊烟的诗句

1.形容炊烟的诗句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九月晦日作(陆游)

炊烟漠漠衡门寂,寒日昏昏倦鸟还.

数树丹枫映苍桧,天工解作范宽山.

舍北晚步(陆游)

漠漠炊烟村远近,冬冬傩鼓埭西东.

三叉古路残芜里,一曲清江淡霭中.

外物已忘如弃屣,老身无伴等羁鸿.

天寒寂寞篱门晚,又见浮生一岁穷.

归园田居 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形容“对古屋的怀旧”的诗句有什么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陆游《游山西村》

2.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____王驾《社日》

3.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____高鼎《村居》

4.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____杜牧《江南春》

5.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陆游《游山西村》

6.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7.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____白朴《天净沙·秋》

8.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____王建《雨过山村》

9.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____雷震《村晚》

10.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____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11.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____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1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14.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杜牧《清明》

15.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____翁卷《乡村四月》

16.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____陆游《游山西村》

17.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____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8.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____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19.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0.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____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21.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____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2.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____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23.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____司空曙《江村即事》

24.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____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3.有关“炊烟”的诗句有哪些

1.《桃源忆故人》

宋 陆游

然如世外。予留七十日,被命参成都戎幕而去。临行徙倚竟日作桃源忆故人一首 。

斜阳寂历柴门闭。一点炊烟时起。鸡犬往来林外。俱有萧然意。

衰翁老去疏荣利。绝爱山城无事。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

2.《 沧滩》

宋 陆游

百夫正讙助鸣橹,舟中对面不得语。

须臾人散寂无哗,惟闻百丈转两车。

呕呕哑哑车转急,舟人已在沙际立。

雾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

故乡回首已千山,上峡初经第一滩。

少年亦慕宦游乐,投老方知行路难。

3.《九月晦日作》

宋 陆游

炊烟漠漠衡门寂,寒日昏昏倦鸟还。

数树丹枫映苍桧,天工解作范宽山。

4.《暮秋》

宋 陆游

清秋又是一年新,满眼丹枫映白苹。

海内故人书断绝,汀洲鸥鹭却心亲。

5.《清平乐》

宋 施岳

水遥花瞑,隔岸炊烟冷。

十里垂杨摇嫩影。宿酒和愁都醒。

6.《西太一宫楼》

宋 王安石

草际芙蕖零落,水边杨柳欹斜。

日暮炊烟孤起,不知鱼网谁家。

7.《踏莎行 雪晴纵步》

清 汪斌

踏雪桥边,访梅溪曲。春风初破梢头玉。村村茅屋晚炊烟,更寻村酒穿茅屋。

8.《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舍北晚步》

宋 陆游

漠漠炊烟村远近,冬冬傩鼓埭西东。

三叉古路残芜里,一曲清江淡霭中。

外物已忘如弃屣,老身无伴等羁鸿。

天寒寂寞篱门晚,又见浮生一岁穷。

10.《归园田居 其一》

晋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关于乡村炊烟的古诗

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⑵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⑶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⑷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⑸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5.描写炊烟的古诗词

1、疏林外、一点炊烟

周邦彦

《一寸金·州夹苍崖》

2、田舍炊烟常蔽野

洪适

《望江南/忆江南》

3、苒苒炊烟一缕

袁去华

《水调歌头·鸟影度疏木》

4、一点炊烟时起

陆游

《桃源忆故人·斜阳寂历柴门闭》

5、认炊烟

张孝祥

《多丽·景萧疏》

6、炊烟一点孤村迥

赵长卿

《菩萨蛮·炊烟一点孤村迥》

7、乱云剩带炊烟去

辛弃疾

《鹧鸪天·千丈清溪百步雷》

8、旧岁炊烟浑欲断

辛弃疾

《满江红·我对君侯》

9、炊烟深巷听缫茧

陈三聘

《蝶恋花·阊阖城西山四面》

10、野灶炊烟里

刘过

《六州歌头·镇长淮》

11、柳影人家起炊烟

高观国

《留春令·断霞低映》

12、数旬间、浑不见炊烟

魏了翁

《念奴娇·被东风吹送》

13、见炊烟又起

黄机

《沁园春·日过西窗》

14、炊烟三两人家住

刘克庄

《踏莎行·日月跳丸》

15、淮河北去炊烟少

刘克庄

《忆秦娥·梅谢了》

16、炊烟少

刘克庄

《忆秦娥·梅谢了》

6.描写炊烟的句子

只要听到邓丽君那如流水似的“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歌词的时候,眼前不由自主就会有缕缕炊烟在袅袅飘荡。

炊烟是房屋升起来的云朵,是柴草灶火化成的幽魂,是村庄的声息和呼吸。它们经过了烈火的历练,再经过一段漆黑的烟道的洗礼和无网的过滤,便急不可耐地从烟囱中脱颖而出而且不断地推陈出新,它们是农作物为人们殚精竭虑后想不朽的灵魂的显身。

炊烟是那么的宁静、纯洁、轻盈、缥缈。因为,它既有古朴敦厚的温柔的一面,又有股超凡脱俗的优雅的一面。

有风的日子里,炊烟风雨飘摇“山舞银蛇,猿驰腊象”、“惊涛破岸,卷起千堆雪”,象一个仗义行侠的武士;无风的日子里,炊烟则袅袅娜娜、和颜悦色,“微风燕子斜”、“无风不起浪”,俨然又是个文弱的书生。而在无云的日子里,它们就是天空中飘浮着的最贴近人们的不肆张扬低调处事的淡色调的云朵,永远与人们保持着不离不弃而又不远不近的距离,也不知是否为了让人们来观“云”识天气;有云的日子里,炊烟的存在就显得稍有那么点多余和不自信,风轻云淡的仿佛是云的弃浪儿,更似云尾下的小点缀,是云下画蛇添足旁逸斜出多余出来的足,显得有它无它天空都是一样的多姿又多彩,那么,你就把炊烟看成是云姑娘长裙下飘逸的小流苏吧。

炊烟也不是横空出世的“孙悟空”,当然也不会是空穴来风,“怨有头,债有主”,不必寻根溯源,村庄里的炊烟大多都是农作物秸杆献身的幽魂。农作物的果实是供人果腹的粮食,其秸杆在经过一季汲取天地日月的精华又作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燃料,可谓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光辉典范。

人们就可以观“云”识天气(炊烟),对烟色不用细细打量,凭肉眼就可以知道“龙生龙,凤生凤”,甚至于凭炊烟的气味就知道哪家的炊烟是哪种柴草养育的孩子。“曾经沧海难为水”,因为各种柴火有各种柴火的烟色和气味,特别是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们,非常不易混淆的。

长期以来,对不食人间烟火的理解,我总觉得是说给那些不能够正确辨认炊烟人们听的话,因为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炊烟,炊烟就是村庄的喘气与呼吸,没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是一片死寂,当然不是烟火人间,不食人间烟火的是神仙,但他们不居住在人间,不是生龙活虎的人。 所谓的人间烟火最旺处,就是这样的:村庄有了炊烟的映衬,一动一静,彰显和撩绕着的是人间的悠闲与繁忙,因为他们巧妙地组成了一幅农耕文明的乡风俚俗画,静的是百年老屋,动的是袅袅升腾的炊烟,它们动与静那么不经意的时不时地一结合,“金风玉露一结合,便胜却人间无数”,炊烟随意的一舒展就是一幅人间最和谐的生活画景,尤显薪火相传万家灯火了,这应是村庄的万古流传宁静平和的生活常态。

炊烟应是“牧童遥指杏花村”人们繁衍生息的所在,因为,有炊烟的地方就不会没有人的存在。炊烟总是一副冷看日出日落,漠视月缺月圆,它给人们的总是人间烟火的亲切,和超脱凡尘的浪漫,有炊烟的升腾,就会使人设身处地的所在杂陈融化成一种无处不在可以亲近的空气和氛围,这时炊烟就变成了村庄活着的呼吸与视听,让人们特别是晚归和旅人的心就会变的柔软清明起来,似乎也得到了村庄及家的无微不至的照抚和牵引。

早晨的炊烟,一般是风轻云淡,显得清淡疏朗,袅袅娜娜似“草色遥看近却无”;中午的炊烟,因为生活还得继续,显得大风大浪直来直去,就有些“天高云则淡”,说是来的急去的也快;而晚炊则是最能够显出农村生活粗糙中的细致来,“炊烟袅袅牧人归”,这时一般都是家人齐全的时候,上校的孩子、远归的旅人、劳顿的农民,一日三餐,当然最注重晚饭的温馨,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年年岁岁以至岁岁年年,让炊烟风里来雨里去而又浓浓的经久不散。 炊烟也是四季不同如诗似画各有千秋,夏、春、秋的炊烟就似农民们的早中餐,需要俭朴,简单中的简朴显细腻,一般都随季节的变迁而不雷同的渐变着;冬天的炊烟就似农民们的晚餐,和其他的季节有着天壤之别的,炊烟要冒得勤些和浓些,因为冬烧煤碳来夏烧柴草。

冬季天寒地冬,炊烟升起的显得语无伦次杂乱无章,其实,也是错落有致,乱中有序,粗中有细。亲友来临,笼团火暖暖身子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不只是一日三餐所能够囊括得了的,再则加上农历的大年节的莅临,因此,炊烟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欲说还羞是再也正常不过,烦乱有节制也就不足为奇了,生活也显得是那样的丰富多彩、生龙活虎、鸡鸭鱼肉,年复一年的简朴生活,有了简单中的丰富,在这温馨甜蜜而又陶醉的日常生活里,任是多么粗糙的心灵也会在这大自然的温暖的包围里,嗅出生活万千风情多姿多彩的塌实的根基来。

城市化下的所谓现当代工业文明生活,其实是一边在虚情假意地拒绝着农耕时代的最具生态环保循环利用的农事炊烟,又一面在大张旗鼓地制造疯行乌烟瘴气的工业化的烟尘。君不见到处林立的工业化的烟囱,它们的“炊”烟似一道道刺破蔚蓝天空的黑色厉剑,它们子孙繁茂蔚为大观是当仁不让的庞然大物,统治起江天一片“红(黑)”,它们肯定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烟火人间里和谐的袅袅炊烟,它们是。

7.历代描写“炊烟”的诗词有哪些

1.忆秦娥·梅谢了

宋代: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2.沁园春(甲辰寿王总侍)

宋代:李曾伯

北固台端,南渡后来,无此伟人。自从容佐鼎,光华揽辔,

几年中外,属目经纶。万灶炊烟,千艘漕雪,手整江淮如掌平。

诗书效,看马腾士饱,酒好兵精。

平生。余事功名。岂管葛诸人能拟伦。暂牙筹游戏,小淹惟月,

金瓯注想,便合为霖。沆瀣一襟,风流八咏,秋入诗坛如许清。

为以寿,有黄花不老,长伴香名。

3.普天乐_湘阳道中岳

元代:卢挚

岳阳来,湘阳路。望炊烟田舍,掩映沟渠。山远近,云来去。

溪上招提烟中树,看时见三两樵渔。凭谁画出,行人得句,不用前驱。

4.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宋代:刘克庄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

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

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5.望江南(答徐守韵)

宋代:洪适

嗟故岁,夏旱复秋阳。十雨五风皆定数,

千方百计为灾伤。小郡怎禁当。

劳拊字,惠露洽丁黄。田舍炊烟常蔽野,

居民安堵不离乡。祖道免斋粮。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