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一边下雨,另一边却艳阳高照”的诗句有哪些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自《竹枝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是他仿效民间歌谣的作品。 《竹枝词》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赏析: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用这种方法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更为贴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情,但写得比一般民歌更细腻,更含蓄。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参考资料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 2.关于晴天的诗句天气晴朗的.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山底见青山.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3.形容一半晴天一半阴天的成语有阴晴不定、不阴不阳。 1,阴晴不定【yīn qíng bù dìng】 意思是一会儿是阴天一会是晴天。比喻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霢霢,阴晴不定。 译文:没想到太阳还没下山,天就变了,小雨落下的声音。秋日蒙蒙细雨,天气不稳定,晴雨变化难测。 2,不阴不阳 不阴不阳,汉语成语,拼音是是bù yīn bù yáng,意思是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出处:清·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四十四回:“这样的不阴不阳,教我怎么好呢?” 译文:这样的态度不明,教我怎么好呢? 扩展资料: 阴晴不定的近义词是喜怒无常。 喜怒无常【xǐ nù wú cháng】 意思是形容态度忽好忽坏,十分多变。 出处:《吕氏春秋· 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 译文:态度忽好忽坏,说的话每天都在变。 4.形容一边下雨一边不下的成语没有这样的成语。 和下雨有关的成语:倾盆大雨、大雨滂沱、栉风沐雨、斜风细雨、和风细雨 1、倾盆大雨 读音:qīng pén dà yǔ 解释: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出处: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白话释义:出白帝城的时候还是阴天,刚到白帝城下就已经倾盆大雨了。 2、大雨滂沱 读音:dà yǔ pāng tuó 解释: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 白话释义:走了几天,突然遇上大雨滂沱。 3、栉风沐雨 读音:zhì fēng mù yǔ 解释: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处:《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白话释义:洗澡用雨水,梳头用疾风。 4、斜风细雨 读音:xié fēng xì yǔ 解释: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形容小的风雨。 出处:唐·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白话释义: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5、和风细雨 读音:hé fēng xì yǔ 解释:和煦的风,细细的雨。比喻在批评中摆事实,讲道理,方式缓和,不粗暴。 出处: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王游耆阇寺》:“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白话释义:清风吹过麦田,细雨洗刷梅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