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句形容教师教书育人的办法有哪些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处】:(唐代 李商隐《无题》)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这应该是人们最常用的一句了,赞扬老师的奉献精神,像春蚕吐丝一样,毫无保留,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56662更护花。” 【出处】:(清代 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是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这一句依然是赞美老师的奉献精神,但在内涵上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进一层,即使鲜花陨落,生命终止,也是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要贡献最后一分心力。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处】:(清代 郑燮《新竹》) 【译文】: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 这一句既暗合了韩愈《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理念,又同时表明,新一代的成长壮大,全靠老师的教育培养,既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又赞美了老师博大的胸怀,更突出了老师存在的重要性。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译文】: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这一句重在赞美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也体现了老师本身的素养和对学生的关爱,言传身教,默默关怀,悉心感化,大爱无声。 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处】:(唐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译文】: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诗中运用借代的手法,以桃李代学生,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这一句对老师的赞美之语,从别于以上几句诗的角度,对老师弟子众多进行赞美,可以说别具一格,同时也适用于很多老师。 2.用诗句形容教师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3.用什么诗句来形容老师的教学方式深受同学们的喜爱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形容教学的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名言警句。 5.形容老师的诗句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6.赞美老师的诗句有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很多,摘录几则比较典型的以飨读者: 1、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赏析 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此诗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2、 春夜喜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雨知道适应季节,当万物萌发生长时,它伴随着春风,在夜晚偷偷地及时降临,滋润万物又细微无声。郊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朵躲在黑暗之中,江上渔船的灯火却格外明亮。待到天明,看那细雨滋润的红花,映着曙光分外鲜艳,饱含雨露的花朵开满了锦官城。现常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教师高明的教学方法。 注释:(1)乃:就。(2)发生:萌发生长。 3、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原文: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现在常用来表达对教师的期望,希望教师能为社会多培养人才。 注释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4、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妻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袭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有情人,来往传递消息。现代人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表达对教师崇高的敬意。 7.形容老师教学方法好的成语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 [释义]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语出]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别类分门;因材施教。” [正音] 教;不能读作“jiāo”。 [辨形] 施;不能写作“师”。 [近义] 对症下药 [反义] 一视同仁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教师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以便~。 [英译]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循循善诱 xún xún shàn yòu [释义]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 [语出]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正音] 诱;不能读作“xiù”。 [辨形] 循循;不能写作“寻寻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3353932”。 [近义] 谆谆教导 诲人不倦 [用法] 用作褒义。多指在诱导教育方面不急躁;善于引导;有步骤而又方法得当。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谆谆告诫”;都有“耐心地教导”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但~偏重在有步骤;有顺序地诱导;启发;强调教导有方;“谆谆告诫”偏重在恳切、耐心地教导、劝告。 [例句] ①欧阳老师对后进学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②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能够因势利导;~。 [英译] lead men skillfully by orderly method 8.形容“老师教学方法好”的成语有哪些形容“老师教学方法好”的成语有: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孜孜不倦、教导有方 1、循循善诱 读音:xún xún shàn yòu 释义: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译文:老师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句: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所以我们都有着好成绩。 2、谆谆教导 读音:zhūn zhūn jiàodǎo 释义:深情教诲、耐心引导的样子、耐心地教导。恳切、耐心地教导。 出处:先秦佚名《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译文:讲的人不知疲倦,听的人若无其事。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句:**同志的谆谆教导,永远牢记在我们心中。 3、诲人不倦 读音:huì rén bú juàn 释义: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用法:含褒义。用来形容教导人特别耐心。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例句: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4、孜孜不倦 读音:zī zī bù juàn 释义:指工作或通常指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 译文:鲁丕性格沉稳爱学习,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勤奋;褒义词。 例句:他总在孜孜不倦地宣传太空探索,把他的想象详尽地告诉大众。 5、教导有方 读音:jiào dǎo yǒu fāng 释义: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译文:就是像这样,虽然是他叔祖父教育引导很有办法,也是他人运气来了,心也变得灵巧了,官星显露,才能一下变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用法: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例句:我少年时候接受过的大师教导,教导有方,方是方针方向,也是有棱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