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婴儿笑的很可爱的诗句1、《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代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 白酒刚刚酿好时我从山中归来,啄着谷粒的黄鸡在秋天长得正肥。 呼唤童仆为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布衣。 一面高歌,一面痛饮,欲以酣醉表达快慰之情;醉而起舞,闪闪的剑光可与落日争辉。 苦于未在更早的时间游说万乘之君,只能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西去长安,只愿青云直上。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2、《守岁》 宋代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译文: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 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3、《京都元夕》 金朝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译文: 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 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4、《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5、《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长出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欢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 2.描写婴儿笑的很可爱的诗句1、《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代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译文:白酒刚刚酿好时我从山中归来,啄着谷粒的黄鸡在秋天长得正肥。 呼唤童仆为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布衣。一面高歌,一面痛饮,欲以酣醉表达快慰之情;醉而起舞,闪闪的剑光可与落日争辉。 苦于未在更早的时间游说万乘之君,只能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西去长安,只愿青云直上。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2、《守岁》 宋代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译文: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3、《京都元夕》 金朝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译文: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 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4、《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译文: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5、《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长出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欢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 3.形容小孩萌句子1.瀑布一般的长发,淡雅的连衣裙,标准的瓜子脸,聪明的杏仁眼,那稳重端庄的气质,再调皮的人见了你都会小心翼翼。 2.平心而论,你虽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形象有距离,但你肤色白皙,身材苗条,五官端正而显得秀气,颇有“清水出芙蓉”之感。和你刚刚接触的一瞬间,我就强烈地感到你身上散发出一种妙不可言的温柔气息。 3.你笑起来的样子最为动人,两片薄薄的嘴唇在笑,长长的眼睛在笑,腮上两个陷得很举动的酒窝也在笑。 4.你像一片轻柔的云在我眼前飘来飘去,你清丽秀雅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美丽的笑容。在你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里,我总能捕捉到你的宁静,你的热烈,你的聪颖,你的敏感。 5.你是那样地美,美得象一首抒情诗。你全身充溢着少女的纯情和青春的风采。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你那双湖水般清澈的眸子,以及长长的、一闪一闪的睫毛。像是探询,像是关切,像是问候。 6.你其有点像天上的月亮,也像那闪烁的星星,可惜我不是诗人,否则,当写一万首诗来形容你的美丽。 7.你蹦蹦跳跳地走进来,一件红尼大衣,紧束着腰带,显得那么轻盈,那么矫健,简直就像天边飘来一朵红云。 4.描写孩子活泼可爱的诗句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涉及儿童的诗句:“童子佩觿”(《卫风·芄兰》).西晋诗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娇女诗》可说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较早的专门写儿童的诗篇之一.此诗极力描绘诗人的两个女儿——大女“蕙芳”与小女“纨素”逗人喜爱的娇态,给读者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无论是涉及儿童的诗句,还是专门吟咏儿童的诗篇,大都写得富有诗意,颇具童趣.涉及儿童的诗句,出色的有: 宋·叶绍翁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以儿童挑灯篱边捉蟋蟀的无忧无虑反衬诗人客居在外的愁思; 宋·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用牧童短笛的袅袅余音渲染村居生活的意趣和山村迷人的暮景; 清·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拿放纸鸢上蓝天的活泼儿童来衬托春光的明媚.这些涉及儿童的诗句,在全诗中主要起衬托作用,诗中的儿童尚不能算是主角. 南宋·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描写儿童的行动更为具体,反映儿童的心理也更为传神,儿童在诗中已成为主角.这里,诗人借儿童扑蝶、蝶戏儿童的描写,使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可谓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唐·施肩吾的《**词》:“**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寥寥数语,便使一个弄巧成拙、天真烂漫的**形象活现于读者的面前.明·毛铉的《**词》:“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写**学小姑成婚时拜堂,既知“着新衣”,又知“羞见人”,并懂得以“双手结裙带”来掩饰自己的羞态,就使一个情窦初开而稚气未脱的**形象栩栩如生.这两首诗都是以儿童的稚态见其童心.唐·崔道融的《牧竖》:“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前两句,着重写牧童的神态,突出一个“傲”字;后两句,突出一个“智”字,也即其“傲”的资本:既能驱牛耕田,又会吹笛.显然,此诗是以儿童的傲态见其智心. 唐·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农村男孩学钓鱼,突出“专心”二字,他怕“鱼惊”,专注于钓,其“侧坐”、以草隐身的形态显得天真、机灵,而“路人借问”、他“遥招手”而不应答的细节则使此儿童应急的情态更为逼真如画,个性也更为鲜明.这首诗可谓以儿童的智态见其专心. 5.描写“婴儿可爱”的句子有哪些描写“婴儿可爱”的句子有: 1. 他的脸胖嘟嘟的,脸颊的肉将眼睛挤成了三角形,可他拼命吃的样子依旧那么让人陶醉,你看,他真在吮吸一支丙班,弄的满嘴都是冰奶。 2. 他有一张粉嘟嘟的小脸,和熟透的小苹果一样,泛着红晕,圆圆的,胖胖的,两条胳膊像两段粉嫩的莲藕,就喜欢他胖乎乎的样子。 3. 哇!好可爱的小小孩,她睡在小小的婴儿床上正在美美地做着香甜的梦呢。 4. 见宝宝满脸涨得通红,眉头皱着。但才没过了多久,就又眯起眼睛呼呼地大睡起来了。 5. 笑笑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那乌溜溜的眼珠子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6. 刚出生的宝贝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7. 宝贝终于来到世间,她的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8. 刚出世的小宝贝粉雕玉琢,可爱极了。 9. 一声啼哭昭告天下,二人转变成三人行。四体要勤五体要伏,人仰马翻也要带笑。 10. 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11. 一张胖乎乎的脸蛋,两串弯弯的眉毛;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个小巧的鼻子;一对菩萨耳,一个肉嘟嘟的小嘴巴;在嘴巴下面还有一个圆鼓鼓的双下巴。双手胖乎乎的,十指有短又粗,真可爱。 12. 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婴儿【yīng ér】 释义:初生的幼儿。 可爱【kě ài】 释义: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可爱的孩子。 婴儿可爱的词语:天真无邪、童稚十足、一丝红晕。 婴儿可爱的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出处:宋·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6.描写“小孩用很萌的眼睛看世界”的诗句有哪些1.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先秦: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辩日 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5.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形容小孩“可爱、萌”的词语有哪些1. 虎头虎脑【hǔ tóu hǔ nǎo】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2. 伶牙俐齿【líng yá lì chǐ】形容会说会道善于应变。 3. 冰雪聪明【bīng xuě cōng míng】形容人很纯洁聪明。 4. 咿呀学语【yī ya xué yǔ】形容小儿学说话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5. 蹒跚学步【pán shān xué bù】比喻做事刚刚开始。 6. 活蹦乱跳[ huó bèng luàn tiào ]欢蹦乱跳,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 7. 天真烂漫[ tiān zhēn làn màn ]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8. 樱桃小嘴[yīng táo xiǎo zuǐ]嘴巴和樱桃一样,嘴唇红润光泽,娇嫩欲滴。 9. 聪明伶俐[ cōng míng líng lì ]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 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10. 天生丽质[ tiān shēng lì zhì ]天生:天然生成。 丽质:美丽的姿容。形容女子妩媚艳丽。 造句: 1. 我有一个表弟,还不到十岁,长得虎头虎脑,脸蛋又胖又圆,两只大眼睛又圆又亮。 2. 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3. 她看似冰雪聪明,其实不过只是外强中干罢了。 4. 婴儿咿呀学语时发出的辅音字母就是他们在练习的过程。 5. 从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从玩耍学习到为人处事,我们健康成长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父母无穷无尽的爱。 6. 可爱活泼的小青蛙们在大如扇子的荷叶上活蹦乱跳。 7. 天真烂漫的儿童时代一晃就过去了。 8. 樱桃小嘴,尖尖的下巴,浓密而纤长的睫毛下,大大的微褐眼睛。 9. 这个女孩儿聪明伶俐,大家都很喜欢她。 10. 你家公子看上去就十分的天生丽质,所以很多人都爱逗他。 8.形容萌宝的诗词,形容小孩的词语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 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 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 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 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 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