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被人骗了的诗句1、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 翻译:人过于善良就会很容易被人欺负,而马过于和善则容易被人当作坐骑来骑。 2、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出自:唐代的孟郊《择友》 翻译:虽然是在笑,但是未必是合得来的;虽然在哭,但是未必不亲近。表面亲密实无厚谊之交,肚子里面却有芥蒂和嫌隙。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 翻译: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4、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 翻译: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人间的道路才更是艰难。 5、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出自:宋代王禹偁的《春居杂兴》 翻译:谁说无心就能逍遥自在,其实也像反覆无常的小人。 2.关于破除迷信的诗句历代府县志在对风俗事象的记述中,对迷信鬼神,几乎都持否定态度。 清光绪《海阳县志》说:“贫富咸信鬼神,疾病托命于巫。更有称能觅死者,名曰师姑,述生前事,愚妇听至哭泣。 …‘其祠庙庵观,无一乡一都不有。每有所事,辄求珓祈签,以卜休咎。 有曰降乩者,自称为人禳灾,咒水出符……至登刀梯、卧钉床、走火路等事,多属不经,为可粲耳。” 《潮州志·丛谈志》记录有几则宋明时其除妖魔鬼怪的事。 如《焚庙绝凶祀》记宋政和间潮州通判沈造到任时闻有韩山神,须男女以祭。沈造即焚其庙、毁去神像,得巨蛇,杀之,凶祀遂绝。 还有《杀妖蛇》一则,记宋时潮州有一佛寺内有大蛇被祀为神,前后到潮州为官者都祭祀它,有一位太守不信奉它,逢天旱,当地人就说是太守不信奉蛇神所致,这位太守便到蛇神庙去祭拜,“大蛇蜿蜒出”,将他吓得暴卒。时广东经略安抚使胡颖闻此事,命令寺僧将蛇抬出来杀了,将寺毁了,又将寺僧判了罪。 最为人熟知的是明代有两位潮州知府破除迷信的故事,都在上述志书中记述。一为王源除怪石,一为郭子章驱独鬼。 宣德年间,王源任潮州知府,修建广济桥,时闻西湖山有二怪不作祟,一为蟾蜍石,一为人形骷髅石。王源不信有什么鬼怪,命石工将石扑碎,“琢为广济桥用”,并书“潮州知府王源除怪石”勒碑于破怪石之处。 石除怪也没有了,可见原来所谓怪,都是谣言传说。另一位万历年间知府郭子章赴任途中便闻潮州城有独鬼“夜现形淫人婢”。 郭子章知是歹徒所为,上任后便写了一篇令城隍神驱独鬼的牒文,亲到城隍庙去,并追问司祝者:“独鬼是什么形状?”司祝说:“独鬼知道知府大人要叫城隍缚他,他赶快走了。”独鬼是何物,与司祝又什么关系,不难推断。 清代也有许多官吏破除鬼神迷信的事例,最坚决的莫过于雍正年间曾任普宁、潮阳知县的蓝鼎元。他是一位正统的儒家学者,主张除崇祀儒家圣贤和祖宗、忠烈外,余者皆视为旁门左道。 他在其所著《潮州风俗考》中,多方面抨击潮州陋俗,其中列举了“沉迷风水”、“信巫觋”等等迷信事象,说“鬼怪盛而淫邪兴”。所以,凡遇迷信害民之事,他都坚决清除。 潮阳城有个巫婆林妙贵,自称后天教主,人称仙姑,与其自称仙公的奸夫胡阿秋狼狈为奸,在城北建庙,妖言惑众,说能役鬼驱神,为人治病求子,能使寡妇再会亡夫。远近各县求之者甚众,痴男怨女数百人尊之为师,日夜胡混,伤风败俗,甚且还演戏多日,大张旗鼓。 蓝鼎元闻知,急令衙役拘捕,岂料这些衙役也怕“神仙”,豪绅宦眷也从中庇护,结果没有抓到一个人。蓝鼎元便亲自带队直捣妖穴淫馆,从密室淫床中现抓到十余人,并缴获能令人闻之便醉倒的闷香(迷魂香)等一批罪证,讯知其害人骗人真相,将主犯胡阿秋、林妙贵缚赴游街示众,大枷处死,再将淫祠没收,改建为棉阳书院,成为潮阳一县文教重地。 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潮汕接受科学知识的渐多,一部分先进知识界和官吏,已完全不相信有鬼神之说,并坚决铲除迷信。清末潮阳县东山高等小学堂总教习、民国初年首任潮阳中学校长萧凤翥就是其中一人。 萧凤翥初任东山书院高小学堂总教习时,其校址附近神庙甚多,迷信风极盛。当时东山校门前是“望仙桥”旧址,有两棵大槐树,被一些善男信女当作树神祭拜,人来人往,烟火缭绕。 萧风翥命校工阿尾搬掉香炉,将地方清扫干净,阿尾迷信,他对两棵槐树说:“我是奉校长之命而干,求树神宽宥”。晚间回家后,心神不宁,大嚷大叫,头痛恶心,浑身不畅,由家人向萧校长请假,萧凤翥给了些钱,嘱延医服药,然后执手杖,对着槐树喝道:“你果其作怪,我明天把你连根挖悼”。 阿尾家人十分骇异,将情形告知阿尾。翌日阿尾竟神志清醒,疑虑消除,照常上校工作。 接着,萧风翥将东山古迹“曲水流”附近庙内“水仙爷”、“注生娘”等神像搬出焚毁,引起县城当时一番轰动。当时棉城一些地痞流氓,经常利用神像敲诈商家富户,常在半夜三更,到城隍庙内搬出“皂隶”神像,置于富户或商店门口,翌晨向其主人敲诈钱财。 有一次,地痞流氓搬两身“皂隶”像,置于萧风翥住宅“耐轩”门口,翌晨,萧风翥发觉,即将神像焚毁,并联系当时治安部门,惩办肇事流氓,从此杜绝地方弊害。一次,萧风翥家中的小孩患麻疹,家属求神祷佛,安设“娘炉”,萧凤翥对此进行劝阻,以科学道理告诫家属应请医诊治,并将家中“娘炉”销毁。 影响所及,不少亲朋戚友亦仿效其做法。萧凤翥认为人死后,按照家庭财力,办理丧葬,毋须延僧理忏。 他认为诵经念佛,事属虚幻,乃浪费人力财力,毫无意义之举,告诫家属遵守教训,传说在他死后其家属子孙,并无办理延僧念佛之事。 3.形容骗子的诗句1、《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2、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 译文:人过于善良就会很容易被人欺负,而马过于和善则容易被人当作坐骑来骑。 3、《氓》 先秦:佚名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译文: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4、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出自:宋代王禹偁的《春居杂兴》 译文:谁说无心就能逍遥自在,其实也像反覆无常的小人。 5、《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明代: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译文: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纵然有欢畅愉悦的心情又能跟谁共享?花下也黯然神伤,月下也黯然神伤。 4.表达被骗的感受的古诗有哪些1. 《天可度》唐 白居易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 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 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 2.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3. 《太行路》唐 白居易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 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 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 为君盛容饰, 君看金翠无颜色。 行路难,难重陈。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4. 《玉楼春》宋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5. 《琵琶记》元 高明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1. 《天可度》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著名作品。作品出自《全唐诗》。度(duó夺):估量。这两句大意是:天之大,地之广,尚能测量;惟有人心难以猜测,难以预防。《天可度》是一首抨击封建社会世道险恶、人心难测的诗。诗人说:天可量,地也可量,唯有人心难以测量。因为社会上口蜜腹剑、笑中藏刀的人太多了,以至于“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这大约是诗人饱经磨难后的总结吧!此名句语言浅近,却一语击中要害。用以抨击剥削阶级的虚伪、奸诈和世风不正,十分恰切。 2.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纳兰容若)(1655-1685,满族)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意思是说“事物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样美好,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变化得超出人们最初的理解,没有了刚刚认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那么一切停留在初次的感觉多么美妙,当时的无所挂碍,无所牵绊,一切又是那么自然。初见时的美好,结局的超乎想象,勾绘的人生,总有那么几许淡淡的遗憾和哀伤”。 3. 《太行路》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乐府曲辞,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 4. 《玉楼春·春恨》是宋代文学家晏殊的作品。此词描写送别时依依难舍的心情和离别后无穷无尽的离愁,抒写了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上片写春景春恨,“楼头残梦”一联,“五更钟”“三月雨”言怀人之时、怀人之景,“残梦”“离情”言怀人之情,二句属对精工,情景交融。过片深进一层,从无情立笔,反衬出多情的恼人,并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为千万缕。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全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展示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5.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七言绝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