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学习效率的诗词荀子《劝学》节录: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八)跪而二螯, 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 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释:冥冥之志者:精诚专一埋头苦干。昭昭之明:智慧豁然通达。惛惛:于冥冥若同 衢:歧路。螣蛇:能飞的 蛇 。梧鼠五技: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心如结:专心致志。学习时总是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2.词语大全表示工具好用,提高效率的词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成语解释] 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典故出处] 《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成语举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既一无所有,纵使大禹重生,亦当束手。(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褒义词 [语法用法] 作分句;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3.关于“效率”的句子有哪些1、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切斯特菲尔德 2、要使车子走得快,就得给轮子勤上油。——美国 3、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歌德 4、技术教育是手工劳动的升华,它能把手工劳动的效率提高到最高程度。——威·格拉德斯通 5、克服自己消极的、钻牛角尖的扭曲的思想方式,便能增加效率,提高自尊心。——伯恩斯 6、忙碌和紧张,能带来高昂的工作情绪;只有全神贯注时,工作才能产生高效率。——松下幸之助 7、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叶圣陶 8、人只有替自己做事才会效率很高的,替别人做事才会拖拖拉拉。组织如果能把团体弄得象一个人一样,效率就高了。——曾仕强 9、如果说金钱是商品的价值尺度,那么时间就是效率的价值尺度。因此对于一个办事缺乏效率者,必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培根 10、世界上只有两种物质:高效率和低效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高效率的人和低效率的人。——萧伯纳 11、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于丹 12、工作中最重要的提高效率。——约·艾迪生 13、管理职责这一概念意味着:管理机构应该做出努力,要反对任何人为了自己得到好处而降低合作的效率。——亨利·艾伯斯 14、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叶圣陶 15、因不适宜的劳动,使身心忧郁而患成的病症,医生称为懒惰病——戴尔·卡耐基 4.有关效率的名言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叶圣陶 工作中最重要的提高效率 。 ------约·艾迪生 一个懒惰心理的危险,比懒惰的手足,不知道要超过多少倍。而且医治懒惰的心理,比医治懒惰的手足还要难。因为我们做一件不愿意不高兴的工作,身体的各部分,都感到不安和无聊。反过来说,如果对于这种工作有兴趣、愉快,工作效率不但高,身心也感觉到十分舒适。因不适宜的劳动,使身心忧郁而患成的病症,医生称为懒惰病。 ------戴尔·卡耐基 如果说金钱是商品的价值尺度,那么时间就是效率的价值尺度。因此对于一个办事缺乏效率者,必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培根 5.关于学习效率的名人名言我们知道,所谓学习,其实就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反复刺激大脑的记忆皮层,从而让大脑记住视觉、听觉、触觉所传导过来的信号(知识)的过程,但是人的大脑本身是无法接触到外界信号(知识)的,大脑必须依赖人的五官(眼,耳,口,鼻,舌)把外界信号(知识)传给它,而且同一个信号(知识)往往需要给它传导多次才能记住,这也是大脑记忆的原理,所以要想让大脑记住更多的外界信号(知识),就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五官的作用。 对于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来说,人的五官中眼(眼看)、耳(耳听)、口(口读)是最常用的,鼻和舌基本无用。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老师在课堂上讲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懂了,课后几乎所有的学生也都投入了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复习老师讲过的这个知识点,而考试的时候如果考到了这个知识点,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学习好”的学生都能在这个知识点上得到满分,而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往往无法在这个知识点上得到满分,那么,为什么付出了同样多的时间来学习这个知识点,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有的人可能马上就能给出结论:那是因为学习好的学生聪明,而学习不好的学生笨!我非常不赞同这个观点,因为人类的大脑容量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人类大脑用于记忆的细胞的数量是差不多的,而任何人的大脑记忆细胞的记忆功能也都是差不多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同样条件下,对某个知识点来说,有的学生能记住,而有的学生却记不住呢?原因就在于,不同的人的五官给大脑传导外界信号(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而且会因个体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表现就是:有的人通过“眼看”这种方式传导外界信号(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大,夸张一点说就是能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有的人通过“口读”或者“默读”这种方式传导外界信号(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大,极端情况下,如果不去读(无论是有声读还是默读)就无法记住知识点;还有一种人通过“耳听”这种方式传导外界信号(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大,这种人往往听老师在课堂上讲一遍他就能记住很长时间。 我们再来看看“学习好”与“学习不好”该如何解释。学习好的学生往往“眼看”、“口读(或者默读)”和“耳听”这三种给大脑传导信号(知识)的能力都比较强,尤其是“眼看”和“口读(或者默读)”的能力更强,所以很多知识点往往是在课后多看几遍或者多读几遍就记住了,考试自然也就能拿高分;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其“眼看”和“口读(或者默读)”这两种给大脑传导信号(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课后即使花很多时间通过“眼看”和“口读(或者默读)”的方式复习很多遍,也不容易记住知识点,所以考试考不了高分也就不奇怪了。 现实中,无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不好的学生,课后复习时几乎都会百分之百地使用“眼看”和“口读(或者默读)”的方式反复刺激大脑以期达到记住知识点的效果,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人会有机会用到“耳听”这种方式,因为课后复习时是无法听到老师讲知识点的声音的,也就是说对几乎所有的学生来说课后复习时,“耳听”这种刺激大脑记忆的方式无法发挥作用。这样一来,出现“眼看”和“口读(或者默读)”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好,而“眼看”和“口读(或者默读)”能力弱的学生学习不好这一现象就不奇怪了。 通过上面的说明,我们也看到,无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不好的学生,“耳听”这种刺激大脑记忆的方式都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如果能把“耳听”这种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那么无论是对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不好的学生,这势必是一股激发记忆潜能的强大力量,好好利用的话学习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尤其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来说,这很有可能就是让你摆脱学习成绩差的那根救命稻草!因为这种方式很有可能恰恰就是你的强项,而你自己不知道也没有机会知道。那么如何能发挥“耳听”这种刺激大脑记忆方式的作用呢?总不能让老师反复给学生讲同一个知识点来实现反复“耳听”的效果吧?这也不现实。 在这里推荐几种可行的方式:1、用录音笔把老师讲课的声音录下来,课后反复听。-优点是:原汁原味,不漏掉任何声音信息;-缺点是:冗余拖沓,无关信息太多,有噪音干扰,声音不稳定,不能调语速,课后听的时候,难以适时把握重点,无法只听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2、自己整理课堂笔记,然后自己读一边课堂笔记同时用录音笔录下来,课后反复听。-优点是:课堂信息经过整理后简洁、有条理,剔除无关信息、重点突出,都是自己想记住或者考试可能会考到的信息;-缺点是:自己录制声音麻烦、发音不标准、一旦读错需要重新返工、修改课堂笔记内容后需要重新录制、费时费力。 3、自己整理课堂笔记,然后用文本转语音软件把整理好的课堂笔记转成声音文件,课后反复听。(为减少你搜索的时间,推荐使用TTSUU文本转语音软件,亲自测试过很多类似软件,这个功能最强大,语音效果也最好,为避免广告嫌疑,我不在这里发链接,你自己在网上搜TTSUU找一下就好了,很多学生都在用这个软件,应该不难找。) -优点是:课堂信息经过。 6.与提高效率有关的诗句有哪些有关提高效率的诗句如下: 1. 《乐府诗集·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 唐.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 宋.朱熹《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5. 荀子《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