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美食的诗句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春日春盘细生菜""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惟有莼鲈堪漫吃,。 2.描写美食的诗句1、《江上渔者》 宋代: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2、《渔歌子》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3、《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4、《上元竹枝词》 清代: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译文: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5、《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3.关于美食的诗句1.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唐代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释义: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 2.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代李白《客中行》 释义:兰陵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3.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 释义: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4.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明代丘浚《咏荔枝》 释义:世上的珍果没有比它更好的,它像雪一样的肌肤罩着一层红纱。 5.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宋代陆游《幽居初夏》 释义: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6.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 释义: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7.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 释义: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8.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释义:君返乡后,黄鸡白酒庆祝秋社。 9.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释义: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10.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代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释义: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4.有关中国美食的诗词有哪些《老饕赋》 苏轼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而薪恶劳。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婉彼姬姜,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蒲萄。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于两髦。候红潮于玉颊,惊暖响于檀槽。忽累珠之妙唱,抽独之长缲。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5.形容美食的优美句子描写美食的优美句子 1、中国菜肴有八大菜系,每一种菜系都有无数的名菜,各有特色,让人垂涎欲滴。读书人作文网小编整理了描写食物美味的优美句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2、盐水鸭皮白柔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 3、灌汤小笼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张嘴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汁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的肉团,不肥不腻,入口爽滑……那真叫美! 4、小笼汤包不仅看相好,味道也很不错呢。俗话说得好:“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后喝汤。”不过我饿管不了那么多,望着那么美味的小笼汤包,我的口水早就“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我顾不得什么淑女形象,抓起汤包就往嘴里塞,好烫,我捂着嘴巴叫了起来,这次我吸取教训,先轻轻地咬一口皮,顿时,汁儿涌进了我的嘴里,好醇,好润,好香,我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待我反应过来,我又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汤包了。 5、妈妈熬的鸡汤,白色的,很香,咸味,很好喝。每次妈妈做鸡汤,我都拿个小勺子喝,喝一口,品品味,再咽下去,再喝一口,再品品味,再咽下去,再喝一口,再品品味,再咽下去,再喝一口,再品品味,再咽下去。 形容美食的优美句子 1、小混沌,个小,皮薄,只要往开水中一捞,就能盛入碗中,吃上一口,好鲜美! 2、烧卖里碧绿的颜色,透出蒸熟后薄如纸的面皮,犹如翡翠一般。轻轻地咬上一口,皮一点便破,吃到里面由虾仁、韭菜和鸡蛋制成菜茸,爽口清润。吃下去后嘴里还充满虾仁的香味,真可谓齿颊留香。 3、近看,白白嫩嫩的小笼汤包饱满,润泽,嗯,看起来就很好吃。瞧,那皮儿是多么的娇嫩呀,娇嫩得就好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脸蛋儿,轻轻一捏就破碎了。透过外皮儿,你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那纯美的汤汁儿. 4、烤红薯焦糊糊的,周身满是草灰,嗅一嗅,香喷的气味马上会进入你的五脏六腑,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5、臭豆腐干是"热情好客的",她总是把浓郁的烈性的香味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让人为谋其面,先文其香。 关于美食的优美句子 1、当奶油恋上芝士,香浓的爱意沉浸在芝士的丝滑里,却因同根生而被命运阻隔,于是这份爱恋少了些许甜腻,多了一丝酸楚。幸好,有相思豆的铺撒,让原本凄凉的爱情多了无限温暖。 2、粉红色的蛋糕 来自大自然的鲜明而清新的粉红色,涂抹在可爱的花朵上,还有灿烂的蝴蝶轻轻驻足。不是童话,却胜似童话。讨好味觉的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3、香浓细滑的巧克力和奶油,再加上酥脆的姜饼干,口感丰富层次鲜明。搭配上一杯清甜的果香红茶,清新的口感,迷人的色泽、馥郁的水果香,马上让你心旷神怡,唇齿留香。 4、海绵蛋糕卷口感特别柔软,绵滑,搭配上淡淡的香橙味道,吃在嘴里有一种幸福的味道。 5、全巧克力的蛋糕 它不是最眩、最醒目的,但是总有忠实拥趸对它青睐有加。香浓诱人的巧克力口味;柔软的口感、甜蜜的味道,完美的全巧克力蛋糕经得起各种口味的挑剔.表面富有曲线美的巧克力花纹与蛋糕的名称相得益彰。 6.形容美食的古诗句有哪些1、《江上渔者》宋代:范仲淹 原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63562。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2、《猪肉颂》宋代:苏轼 原文: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译文:洗干净锅,放少许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却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3、《惠州一绝》宋代:苏轼 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4、《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 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5、《初食笋呈座中》唐代:李商隐 原文: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译文:幼嫩的箨,香美的苞——新笋刚出竹林。拿到於陵市中议价——贵重胜似黄金。京城附近竹林多得无数,怎忍剪断凌云的新笋一片心。 7.形容美食的诗句及成语或者词语,越多越好^"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 《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三牲五鼎 词义: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词音: sān shēng wǔ dǐng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成语典故: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成语出处: 《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例句: “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 āi lí zhēng shí 成语典故: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八珍玉食 bā zhēn yù shí 成语典故: 泛指精美的肴馔。 伴食宰相 bàn shí zǎi xiàng 成语典故: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成语出处: 《旧唐书·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饱食暖衣 bǎo shí nuǎn yī 成语典故: 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酒足饭饱 jiǔ zú fàn bǎo 成语典故: 酒已尽量,饭也吃饱。形容吃饱喝足。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饭饱,走不动。” 饱食终日 bǎo shí zhōng rì 成语典故: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成语出处: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例句: 人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 津津有味 朝齑暮盐 囫囵吞枣 大快朵颐 香飘四溢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侈衣美食 8.关于美食的诗句有哪些1,《食荔枝》 宋代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上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游山西村》 宋代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鸡肉鱼肉丰盛美味。 3,《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唐代 杜甫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译文:把活鲜的鲫鱼切成银丝煲脍,用碧水涧傍的香芹熬成香羹。这分明是在越中吃晚饭啊,哪里是在陕西的柁楼底下用餐呢? 4,《江上渔者》宋代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5,《寄胡饼与杨万州》唐代 白居易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译文:这里的胡麻饼的模样学着京城的样子制作的,新出炉的面饼酥脆,香气四溢。 |